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語文「日常積累」丨當語文牽手傳統文化

語文「日常積累」丨當語文牽手傳統文化

我們總說教育改革,但是教育改革的具體內容到底是什麼呢?

2017年的高考改革,讓很多家長都陷入了焦慮,高考前對教育改革的政策一知半解,高考後對志願填報的新規則不甚了解,以至於網上「高分考生沒書讀」的消息甚囂塵上。

小學生家長關注小升初,初中生家長關注中考,高中生家長關注高考,這邏輯看上去沒毛病。但其實學習的積累是貫穿小學、初中、高中整個升學的階段的。小學家長也應該及時關注教育改革新規。

今天小編在瀏覽教育部官網時,發現關於政協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1703號(教育類164號)提案,教育部作出教提案〔2017〕第308號《答覆》(下文簡稱《答覆》)

關於政協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1703號(教育類164號)提案《答覆》的函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小編幫大家梳理一下,《答覆》所要傳達出的重點(劃重點啦!):

①義務教育要重視中華傳統文化

②語文統編教材採取「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兩條線索結合的方式編排內容

③多題材、多角度考察中華傳統文化知識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愈發受到重視

中華傳統文化是民族的根,是我們獲得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根源。教育部文件強調中華傳統文化,並指出在中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中加入中華傳統文化的素材。

何為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的傳統節日、民歌民謠、詩詞歌賦、歷史故事、服飾建築、傳統美德……

當語文融入傳統文化的元素,在考試的環境下我們該如何應對?

唯有多閱讀,多積累,多聯想!

多閱讀能夠反映我國傳統文化的素材,並從中積累相關知識。

以古詩《元日》為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爆竹、屠蘇酒、桃符這些都是我國古代迎接新春的習俗,甚至貼門神這一習慣保留至今,古詩的題目元日說的其實是正月初一。這些語文常識都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也可以變成我們的考點。

二、對傳統文化將多題材、多角度、多形式的考察!

翻看歷年小升初、初中分班考以及中高考的試卷,我們不難發現,命題老師對於基礎部分最後一題和小作文的考察總是出其不意,新意滿滿。而傳統文化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背景材料。

以2016年紹興語文中考試卷為例:

題目對陶淵明的思想進行考察,陶淵明的詩詞我們積累過不少,要從他的詩詞中「悟」出他的品格,同時考題還將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引入其中。如果學生能在平常就對諸子百家的思想有過了解,這道題就會容易不少。

除了這種考察形式,還有為「紹興酒文化」題寫宣傳語等考察形式。這就需要同學們在平時多對傳統文化進行積累與感悟,多多聯繫新題型。

《答覆》中還強調了: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統籌安排有關內容,擴大體裁的覆蓋面,提高題材的多樣性,浸潤滲透,增強學生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一是增加古詩文比例

小學語文古詩文有129篇,其中古詩詞112首、古文14篇、古典名著(節選)3篇,除拼音、識字單元外,古詩文佔全部選篇的36%。

初中語文教材有古詩文132篇,其中古詩詞84首、古文41篇、推薦古代名著7篇,佔全部選篇的48%;

二是增設專題欄目

小學的「日積月累」欄目,安排了楹聯、謎語、諺語、歇後語、蒙學讀物等。

初中的「綜合性學習」欄目,專門設計了傳統文化專題,圍繞傳統文化中的某個關鍵詞開展資料收集、閱讀、討論、創作、社會實踐等活動,使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從中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初中語文常識板塊在開發中……希望同學、家長們耐心等待。

向陽花語文日常積累可點擊以下鏈接查看:

二、三、四年級語文日常積累(5月7日)

五、六年級語文日常積累(5月7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 的精彩文章:

【讀點經典|古詩篇 第九期】
十首描寫樓閣的古詩詞,體驗古人登高望遠的情懷

TAG:古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