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細節成就孩子,良好的學習品質,讓孩子更優秀!

細節成就孩子,良好的學習品質,讓孩子更優秀!

學習品質貫穿於人的一生,良好的學習品質是幼兒進行各種各樣活動的必要條件和前提。學前教育質量的高低,取決於是否培養起兒童良好的學習品質,同時也為為兒童的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哪些良好的學習品質需要培養?如何培養?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提高孩子的學習品質

這幾點一定要培養

濃厚的學習興趣

想要有良好的學習品質,首先一定要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教育心理學講,興趣是可以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

GIF

一個人只有對某件事物發生興趣時,才會產生好奇心以及對其進行探究的心理慾望。這種慾望一旦被激發,它就會成為學習的內動力和自覺性。

當學習者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時,學習者就會自覺、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當中,把學習看成是一種樂趣而不是負擔,就像古人說的,學而不厭。因此不管家庭教育還是學校的教育,讓孩子充滿無限的學習興趣,可謂是重中之重。

我們要讓孩子感受到興趣的力量。一旦他對這個事情入門的時候,他才會真正有興趣。到那時候就不存在說負擔重不重,困難不困難,那是真興趣所在。

良好的學習習慣

談到學習品質,還要關注良好的學習習慣。

GIF

一個人發展中的習慣很多,我覺得最重要的習慣就是獨立思考的習慣,他需要有自己的思維品質。老師這麼說的,他這麼記著。缺少停留,缺少自我思考、消化、質疑,沒有重組構建。比如,在家的時候,家長可以多問孩子為什麼;當孩子問為什麼的時候,可以和他一起探究,一定讓他去思考問題。

有效的學習方法

說到有效的學習方法,孩子真是各有各的不同。這個方法,無所謂好壞,適合他的,他習慣的,然後又能起作用的,就是好方法。在孩子學習過程中,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總結出兩條,讓他用那樣的方法去嘗試。

敏銳的信息素養

如何讓孩子們能夠收集信息,整理信息,運用信息,甚至於創造信息的信息素養也是不能忽視的。

同樣的信息,大家一塊聽,一塊看的東西這麼多,有一些人就有收穫和提升的,有一些人經歷後卻毫無所得。其原因就是他缺乏信息素養,不懂得在眾多的信息中如何抓取、如何整理和運用。

有些人曾說過,不管良好的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現在都是看誰能夠充分地利用資源,能夠很好地去整合信息,他一定會獲益匪淺。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品質?

引導孩子學會思考,學會自主

我們說以兒童為本,就是要把兒童視為與成人平等的個體,相信他們有能力通過自發的遊戲、探索活動和人際交往獲得經驗,並以自己的方式整合為一個獨一無二的認知體系。

尊重兒童主體性應秉持的是:兒童有自己看問題的視角和邏輯,成人應該尊重並呵護,而不是屈從於成人的觀點中。

在幼兒園中,教師應該看到,由於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不同的兒童作為行為主體,表現出來的個體需求是不一樣的,因此,尊重兒童主體性的教師,會通過不斷調整和創造適宜的環境,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提供機會和經驗,讓兒童在有準備的環境和材料中,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思考和探索,為兒童發展創造環境,在兒童對環境進行探索時積極觀察、適時介入與撤出,引導兒童思考和表達,以此讓幼兒保持主動學習的積極態度,培養兒童學習品質。雖然並不存在最優的課程、環境和教學模式,但只有尊重兒童主體性,才能談發展適宜性的教學實踐。

因此,不管是家庭還是學校,要給他關注,同時我們要儘可能地引導孩子學會思考,學會自主。

不要拔苗助長,尊重規律把握尺度

家長特別容易犯的一個錯就是好心好意、全心全意地拔苗助長。孩子就是孩子,他有他的成長過程。你使勁讓他上這班那課,把他弄得很疲憊,根本談不上學習效率,不過是花錢買家長的一個心安:「人家都學了,我不能不學」「聽懂一點兒算一點兒」等等,所以做父母的,要把握火候。

GIF

我覺得很多東西不可一概而論,比如說有些孩子進行語言類的學習,進行一些特長、專長、藝術類的學習,我覺得都可以。

但要把握尺度,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興趣,適當引領他,針對孩子的特點、實事求是地進行綜合設計考量。

處理好知識技能與學習品質之間的關係

在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背景下,人們會更關注於兒童的學業表現,很容易就把兒童所掌握的知識技能的量與教育質量相掛鉤。在幼兒園階段,許多家長通過了解自己孩子的識字量、背誦詩歌、算術能力和英語單詞等,來判讀兒童所在幼兒園的教育質量和班級教師的教學水平。在社會大環境和家長傾向的共同要求下,一些教師在幼兒園一日生活規劃中,也會將教授知識技能作為教學工作的重點。

「 我們可以在幼兒園中看到這樣的情景:老師將兒童集中起來,學習一首詩歌,要求兒童跟著自己有感情地朗誦。有的孩子眼睛看著老師,有的孩子看著別處,有的孩子相互小聲說話,或者被窗外的其他聲音吸引。老師一邊帶領反覆朗誦,一邊強調紀律,要求所有的孩子眼睛看老師,有面部表情,聲音要有起伏。當老師邀請兒童做單獨朗誦時,只有幾個孩子舉手。老師提醒大家:注意力集中,願意獨自朗誦表演的,可以優先選擇自主活動的區域。然而,這種獎勵很快就不起作用了,孩子們越來越不感興趣,秩序越來越難以控制……」

顯然,上文案例中的老師想要教給孩子朗誦的技巧,但大多數兒童表現消極而不投入,顯示出他們對此次活動不感興趣。

實則是因為教師將知識、技能學習置於一個更為優先的位置,而忽視了學習品質,學習興趣的激發,若知識技能的學習能夠建立在兒童被激發起的學習動機之上,兒童會以無比熱情的投入去主動吸收新的知識技能,並用其豐滿自己的已有經驗系統。

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計劃和實踐前,應將培養學習品質的考慮置於知識技能傳授之前。

? 順應兒童的興趣。因為兒童在有濃厚興趣的領域更有可能表現得出色。

? 激發兒童的學習動機。因為內在的動機會比外部的獎賞更有助於獲得較持久的學業進步。

? 儘可能隱藏知識技能傳授的目標指向性和期望值。因為「過程大於結果、手段超過目的的活動,能幫助幼兒積累大量的探究經驗」,使幼兒「減少壓力,減少失敗的畏懼,因此能夠安心大膽地進行各種嘗試」,「並形成探究性『心向』」。

一定不要忘記教育的本源

我想起家長們常說的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每次聽到這句話,我都想問家長:「既然說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那麼您想讓孩子跑到哪去?終點是哪?」我覺得現在很多家長的問題是沒有想明白要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教育是「慢」的藝術,是一種享受的福利,但在如今的社會很難體會到這一點。教育孩子,首先要教孩子「做人」,然後才是「學文」,如今教育最大的迷失是忘記了教育的本源。

建議家長讓孩子做兩件事:讀書、旅行。前者可以增長智慧,後者可以增長能力。人成長中最有用的經歷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和高人說話」。

其實,孩子就像一棵樹。

至於這棵樹,今後結多少果子,結什麼果子,我們都不知道,但是我就知道它是一棵樹,我就要給它補充一顆樹成長的營養。我們現在的基礎教育和家庭教育,就是給這棵樹足夠的關注與營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