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帶你走進明朝的內閣制度

帶你走進明朝的內閣制度

明朝是我漢族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明朝開創了許多先進的制度,今天帶大家了解明朝的中央政治機構—內閣制。

從秦始皇統一華夏,建立秦朝,中央政權組織形式,就出現丞相這一個官職,後面的歷朝歷代雖然稱呼有所區別,但是一直有丞相這個官職,而且賦予了丞相很大的權利(地位和權利僅次於皇帝,主要協助皇帝處理政事)。到了明朝,明太祖建立明朝,最開始也設置了丞相一直,後經過權臣丞相胡惟庸案件之後,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六部尚書只對皇帝負責,使得皇帝的權力空前的強化,但是也導致了皇帝工作負擔急劇增加,朱元璋是個勤政皇帝,還能忍受,後面的接班者可沒有這麼勤政,這就勢必需要一個機構來承擔起丞相這個職位責任來,內閣制度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了。

雛形期: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四年(1402年)設置內閣,內閣最初只是負責向皇帝提供諮詢的機構,內閣的組成人員—內閣大學士從翰林院選拔(只有通過科舉考試,獲得進士出生才能進翰林院,可見內閣大學士都是高素質人才),充當皇帝的私人顧問,品級較低,不直接參与政權,權利較小。

發展壯大期:從明成祖朱棣之後,明朝皇帝都慢慢的寫於政事,皇帝處理政事,越來越依賴內閣,仁宗朱高熾繼位的,內閣成員主要都是之前的東宮舊臣如有名「三楊」楊士奇、楊榮、楊傅,都受到了重用,並且都入閣稱為閣城,從起內閣開始權利不斷加重,逐漸成了權利部門。此時內閣的主要作用是「擬票」,對於六部和地方上呈的奏章,進行批閱,並且給出合理化的建議,用小紙票寫上,貼在奏章上,由通政司匯總,司禮監太監呈報給皇帝過目批閱。

成熟期:明代宗景泰年,由吏部尚書王文進駐內閣稱為內閣大學士開始,內閣大學士的成員主要從六部尚書以及其他有實權的官員中選拔,這就讓內閣大學士成為了真正的實權崗位,而且開始讓內閣權利高於六部,形成了六部職權歸於內閣,然後直達皇帝的模式。到了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年間,從內閣大學中選拔一個資歷和威望最高的閣臣稱之為首輔(之前內閣成員一般5-8個之間是相互平等的),總領內閣,地位次之為次輔。這之間就出現了幾個權傾一時的首輔如夏言、嚴嵩、徐階等,此時的內閣首輔雖無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權,而且權利有宰相之過而不及。此時的內閣不僅之局限於「擬票」的權利,還有向皇帝推薦官員、領導指揮六部、監督各級地方大員、決策國家許多政事等權利。

頂峰期:經過嘉靖、隆慶兩代的發展,到了萬曆早期,內閣權利達到了頂峰,內閣首輔張居正權傾朝野,並讓內閣稱為政府運轉的中樞,而且通過內閣的推動了,進行了史上有名的張居正改革,此時的內閣首輔張居正實際上接近於現代的首相地位,內閣相當於現在的中央政府。

內閣制度的作用:到了明朝中期以後內閣權利不斷增強,六部之權匯聚於內閣,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明朝中後期皇帝大都懈於政事,不理朝政,而有了內閣制度的,使的整個國家機器照常健康的運行,使得整個國家不再過意依賴皇帝;還利於限制皇權,讓皇帝不能胡作非為,破壞國家正常運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毛主席評價的明朝最好的四個皇帝之一,為何留下一世罵名
明朝天下活該被推翻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