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興業、民生或將接踵申設資管子公司 30萬億理財集中大行手裡

興業、民生或將接踵申設資管子公司 30萬億理財集中大行手裡

資管新規出台後,銀行理財「剛兌」即將消亡,資金回表、設立資管子公司等開始加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除光大、招行、華夏和北京銀行外,興業銀行、民生銀行也擬開展資產管理業務事業部制改革,準備設立資管子公司。

目前,銀行設立資管子公司仍處於籌備階段,下功夫的重點在於產品團隊、提升銷售能力上。特別是,在產品凈值化管理過程中,資管產品稍有市場波動或投資失誤,就將以凈值下滑展現在投資者面前。

誰將繼續申請設立資管子公司?根據「資管新規」,27家具備證券投資基金託管人資格的商業銀行可以申請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但是,資管子公司「遍地開花」的情況或將不會發生。

一是,銀行理財極其分化,大行、部分股份行瓜分了這一市場。二是,銀行回表資金占用、資管子公司非標轉表風險處置等因素,或將令中小銀行望而卻步。

資管子公司設立提速

多家銀行計劃設立資管子公司。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興業銀行近期在組織架構方面準備開展資產管理業務事業部制改革,推進資管業務獨立運營和風險隔離,在全行進行集中運營,為設立子公司做準備。

此前,21世紀經濟報道在2017年6月曾報道,興業銀行已在總行和分行層面開始推進組織架構和體制機制改革,設立投行與金融市場總部為公共產品部門群組,包括投資銀行部、資產管理部、資金營運中心、資產託管部四個產品部門和一個風險管理部。其中,資產管理部增設私人銀行業務處,負責私人銀行理財產品創設、產品發行、資產配置等。

民生銀行也擬申請設立資管子公司。該行人士稱,將進行組織架構轉型,設立資管子公司,形成完整的資管架構,對前中後台進行專業化管理。

股份制銀行在推動建設資管子公司方面進展較快。此前,光大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已公告設立資管子公司。

2015年3月,光大銀行公告稱董事會同意全資設立理財業務子公司。2015年5月,浦發銀行公告擬以全資子公司的方式設立浦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由於商業銀行法對銀行資管子公司無明確說法,此事不了了之。

「資管新規」徵求意見及發布後,銀行設立資管子公司明顯加快。2018年3月,招商銀行宣布擬出資不超過50億元全資設立招銀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4月,華夏銀行公告擬出資不超過50億元全資發起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4月26日,北京銀行董事長張東寧在該行業績發布會上宣布,該行設立資產管理公司方案已獲董事會通過,該行為首家宣布設立資管子公司的城商行。

此外,中信銀行於2016年6月成立資產管理業務中心,作為全行理財業務管理部門,並將推動資管中心從事業部制向獨立子公司發展。

資管體系轉型「短期看,凈值化運營後投資者需要有適應過程,一方面是收益有波動,另一方面是非標不能期限錯配後收益下降。投資端資產構建也面臨挑戰。業務收入有壓力。」有股份行高管指出。

某股份行提出,將加快產品轉型,將去年末佔比不到10%的凈值型產品,到2018年提升到50%。另外,提升資產構建能力,把之前依賴非標產品構建轉化為多元化產品構建能力,通過公募產品構建對接債券,通過私募產品對接非標和權益類產品。「我們去年以來傳統零售銷售渠道有了跨越式發展,今年要推動通過互聯網金融平台銷售理財產品。」

另一股份行提出,資管新規除使凈值化產品增加,還將使銀行轉變風險審批方式,打造投研團隊,從非標向主動投資轉變。該行將全面提升市場、研究和管理能力,從客戶的風險收益和流動性出發,嘗試精確匹配、生命周期經營。

有城商行提出,將從投資產品銷售上進行能力提升,增加大類資產配置投資體系研究,培養投研團隊,培養基金經理。另外,建立全方位一體化的銷售渠道,利用大數據技術精準營銷、批量獲客。

一家上市農商行提出,早已成立的資產管理部就是按照資管子公司模式設計。去年已對產品進行了凈值化嘗試,目前已經具備了產品轉型能力。未來,將從產品凈值化、產品創新、服務客戶能力提升、尋找優質資產能力四方面發力。

花落誰家

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具有證券投資基金託管人資格的銀行包括:工農中建交等五大行;郵儲銀行;招行等十二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北京、上海、寧波、徽商、包商、杭州、南京、江蘇等八家城商行;廣州農商行。

資管新規對資管子公司主要有兩條規定:一是過渡期後,具有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資質的商業銀行應當設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二是,主營業務不包括資產管理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設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資產管理子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強化法人風險隔離,暫不具備條件的可以設立專門的資產管理業務經營部門開展業務。

但是,資管子公司「遍地開花」的情況或將不會發生。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銀行理財是極其分化的市場。從資產管理和託管規模看,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截至2017年末,銀行理財規模總計近30萬億,27家有託管資質銀行的理財就超過24萬億,其中前五大銀行理財之和超10萬億;另外,去年末銀行託管資產超過135萬億,五大行和股份制銀行瓜分了這一市場,託管總和超120萬億。

截至2017年末,有6家銀行資產託管規模超過10萬億,11家銀行理財規模超過1萬億。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農業銀行的資產託管規模分別為15.50萬億、11.97萬億、11.54萬億、11.23萬億、10.29萬億,理財產品餘額分別為3.01萬億、2.19萬億、2.09萬億、1.65萬億、1.76萬億。

二是,銀行理財從預期收益模式轉向凈值模式,無論人員投入還是風險成本均較大。

「30萬億銀行理財從表外回表內,如果比照表內計提撥備,將帶來巨額的資本金佔用」,一大行分行高管表示,「我們覺得存量表外理財要統一風險偏好,不能風險轉嫁。要麼把理財進到風險籠子,逐步整改;要麼就乾脆解包,根據風險匹配情況一一對應;要麼新增一個專屬額度規模,或者騰出規模擠額度。」

有大行研究機構認為,轉型為資管子公司,因非標項目為類信貸業務,凈值化管理之後,一旦某項標的出現信用風險,對應理財賬戶可能面臨著全部本金無法償還。信用風險較高、期限較長等問題疊加,恐使此類資管業務難以持續。

有銀行戰略研究部門人士表示,銀行多以內設部門形式從事資管業務,下一步轉型為銀行系資管子公司的形式,會衍生出很多問題,包括如何調整資管業務產品類型、業務類型以及投資方向,新設立資管子公司與現有基金子公司區分定位等問題。

實際上,已有上市農商行表示將回歸存貸款「本源」,不再將金融市場業務作為主要業務之一。另外,根據華創證券統計,資管監管環境收緊的大環境下,2016年是資產託管業務快速擴張,在2017年也未能延續。資產託管業務手續費費率下降,銀行從託管業務中獲利能力下降,民生、光大等銀行更是出現收入下降的情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1世紀經濟報道 的精彩文章:

無人駕駛「邁坎」
商業化臨界點到來 AI全方位融入谷歌

TAG: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