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剔除恒生指數,被市場「拋棄」的聯想是否還能「王者歸來」?
5月4日,香港恒生指數發布公告,聯想集團將從香港恒生指數中被剔除,石葯集團加入。變動將於6月4日起生效。
恒生指數是由港股上50家實力最強的企業所組成,它不僅是香港最重要的股市指數,同時也是全球五大股指之一。
消息一出,業界震驚。
聯想集團的股票也隨之下滑,一度下跌4.3%,最終收跌3.23%;而石葯集團則順勢上漲,一度上漲了9.1%,最終收漲4.28%。
聯想的處境讓人惋惜,曾經那麼輝煌,牌子已經打的很響的一個企業。不慎走錯了一步,步步皆錯。
1、聯想的成長經歷:
1.從1984年——2001年,這個階段是聯想的奠基期,也是高潮期。從1984年柳傳志帶領10人隊伍創立聯想,到2001年的楊元慶出任總裁,由於提前布局互聯網,在技術研發和產能上都走在了全國前列,所以早早就確定了3C時代的霸主地位。
2.2001年——2008年,這一階段算是平淡期。聯想依然在技術研發上保持領先,但業績卻有所下滑。
3.2009年——2011年,這是返光期。2009年柳傳志再度出任聯想董事長並逐步扭轉了頹勢。
4.2011年至今,這是混亂衰落期。2011年11月2日聯想集團宣布其創始人柳傳志卸任董事長一職,將擔任聯想集團名譽董事長,CEO楊元慶同時兼任集團董事長。這期間有點混亂,手機業務沒能達到預期,電腦業務也被惠普超越。
2、那麼,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聯想現在的這般境地呢?
分析認為:
首先,聯想失敗的關鍵原因之一是核心能力研發的不足。相比近幾年無論是業績還是口碑都高歌猛進的華為來做一下對比,聯想每年的研發投入不到5億美元(營業收入1%左右),僅僅是華為研發投入的20分之一,華為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15%。比如聯想10年來的研發投入累計44.05億美元,不及華為2017年一年的研發支出90.47美元。
其二,聯想雖然品類繁多,然而品牌定位卻不清晰,相比而言,華為則有著清晰的產品定位和定價策略(華為、榮耀)。以2018年為例,在多數人還很模糊「區塊鏈」但卻被瘋傳的情況下,聯想推出了所謂的「區塊鏈」手機,結果就是沒人買賬。
其三,聯想收購IBM和摩托羅拉,是想幫助自己打開歐美市場的大門,結果不僅未達成初心,還搞砸了IBM原有的好名聲。而對於讓聯想後來痛心疾首的摩托羅拉手機業務,它失敗的整合更是導致聯想如今巨虧的主因之一。
這裡也起到了警示其他企業家的作用,全球布局,全球收購,這樣的擴張勢必會將有限的精力分散到諸多領域,沒能專心做精一款產品。
最後,聯想戰略布局的失誤——沒有實現從PC向移動終端的轉型。PC端的本質還是工業品牌,聯想跟風電商化運營和聯想收購IBM和摩托羅拉,可沒有把在PC業務上的成功經驗,複製應用到手機業務上來,就是從PC短轉型到移動端失敗。
也有人把聯想如今的困境歸結到CEO楊元慶身上,可這個鍋是否應該楊元慶來背呢?
科技類公司的起落差異很大,並且市場的更新很快,稍不留意就會被後來的實現「趕超」,所以如果不創新不更新,很快將會被市場所「拋棄」。
當然,不能以一時的成敗來評判聯想,凡事皆有可能。畢竟諾基亞也出智能手機諾基亞X6了……
或許聯想還能東山再起,王者歸來呢……
※牛津大學報告揭秘:中國引以為傲的AI實力其實只有美國的一半
※蘇寧擬再次出售阿里股份,阿里再次成為張近東的提款機
TAG:恆信環球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