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悅財經:聯想為何不「聯想」
5月8日,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通過內部信公布了新的集團業務架構調整。楊元慶宣布,聯想集團正式成立全新的智能設備業務集團(Intelligent Devices Group,簡稱IDG)。
這是五年來的第四次大規模架構重整和數不清的人事調整了,聯想到底怎麼了?又為何被別人冠上一個「全球最差科技股」之稱呢。
回首聯想,曾經多麼風流瀟洒?
要想知道聯想怎麼了,我們先從頭回顧。
現如今,還有多少人能記得聯想若干年前的口號「聯想,永不止步」呢?正如這句口號一樣,聯想在2015年後永不止步的誇入了一個隱匿的下墜之地,逐漸在公眾視野間消失。
1989年聯想公司在北京成立,1990年推出自己的第一台微機電腦,1992年聯想推出家用電腦1+1系列,成為一代人的記憶,1994年聯想在香港聯交所上市,1995年推出第一台蝴蝶伺服器,1996年聯想奪得國內PC市場的佔有率第一名,同時宣布推出自己的筆記本電腦,1999年聯想成為亞太地區最知名的電腦商,2000年聯想開始大時代,股價暴漲,成為香港恒生指數成分股,多家媒體調查稱其為投資者心目中最佳公司。
轉折,來自於進軍移動手機業務
一切似乎從2001年開始,2001年楊元慶出任聯想總裁,2005年聯想收購IBM旗下的個人PC業務,也就是我們熟知的ThinkPad,之後聯想開始提前進軍移動互聯網業務,這可以說是看到了未來手機端業務發展的前景提前卡位,然而2008年卻宣布出手虧損累累的聯想手機業務,專心回歸PC端。
但是2009年,隨著3G牌照的下發,聯想再次購回手機業務,同時直言手機會是後PC時代的增長引擎。
2010年,聯想重磅推出了「樂phone」手機,並把它作為公司的旗艦產品推向市場,可惜好景不長,過高的定價和完全不站在消費者角度考慮的操作系統,致使該機型收穫慘敗。手機業務繼續大幅虧損。(下為聯想樂Phone)
「樂phone」的慘劇,似乎還沒有打醒了楊元慶和他的團隊,但是他們第一次意識到了聯想在手機業務上並沒有真正的核心競爭優勢,轉而開始了新的戰略途徑,那就是低價機海戰術加運營商渠道。隨後的2012的財報營收數據亮眼,犧牲利潤的「打雞血」戰術快速拉動銷量,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聯想)成為那一時代的記憶辭彙。
然而隨著運營商渠道補貼政策開始收緊,低價無利潤的發展終究會成為最後的晚餐。華為率先突圍「中華酷聯」,先後停止開發各種低端機,終止其與運營商渠道的合作銷售。率先開發高端機,同時打出互聯網品牌與小米等廠商一較高下。
而此時的聯想呢,固步自封,長期在運營商的銷售渠道中樂不思蜀。是的,他們也在嘗試,研發人員們通過堆徹硬體配置而增加成本和售價的手機就又稱為旗艦機,但卻完全站在了消費者的對立面,因為這是一個「不聯想和不好用的手機」。
掙扎,後PC時代的聯想不再「聯想」
如果說柳傳志醉心於商業外交,那麼楊元慶就是閉門造車。兩位聯想高層長期淡出市場,長期不接觸消費者,已經失去了捕捉最前沿市場的機會的能力。
後PC時代下,PC業務的天花板是顯而易見,惠普和戴爾也在飽受自身的業績壓力,用戶的注意力目前重點都集中在手機移動互聯網業務上。因此,聯想多次尋求攻伐移動互聯想法並沒有錯誤。但是聯想在移動互聯業務起了個大早卻終究趕了個晚場。
2014年,聯想宣布29億美元收購垂死的摩托羅拉。聯想試圖複製其在PC業務的併購經驗,既然自己做不好,那就拿別人的東西來做。然而兩家公司的結合卻產生了1+1
最大的入口就是硬體。
在這個全民手握手機互聯互通的時代,如果你丟棄了手機這塊最大的入口,那你將搭不上中國最新的互聯網風潮。那麼「聯想不聯想」的情況出現那是必然。
趕集5G時代,聯想也想分杯羹!
2018年5月港股發生了兩件大事情,萬眾矚目的小米正式宣布在香港聯交所遞交IPO申請,預計估值將達到1000億美元。而聯交所5月7日亦宣布,聯想集團被踢出恒生指數成分股,截止當天收盤聯想總市值僅有56億美元,與1000億相差甚遠。這一來一往之間,透露著巨大的諷刺意味。
隨後的第二天的5月8日,聯想集團楊元慶宣布公司組織架構再次進行調整,這是5年來的第4次戰略和組織架構的調整。這似乎也不是什麼新聞了,頻繁的戰略和組織架構變化,其背後隱喻的就是戰略失敗和戰略不清的這兩個關鍵詞。
這次調整,將PC和手機業務整合成智能設備業務集團,未來與原數據中心業務集團協同發力「智能設備+雲」和「基礎設施+雲」。楊元慶在內部信中表示:「我們所處的行業正在經歷重大變革,從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過渡到智能物聯網(智能IoT)的新階段。」其同時透露,未來聯想集團集中在「智能設備(智能IoT)+雲」業務方面。
由此不難看出,聯想集團試圖通過人工智慧結合物聯網業務突圍,其本質是移動互聯我趕不上了,但是萬物互聯的趨勢還沒有開始,我得先提前布局。
因為目前4G網路帶來的超級紅利下的移動市場已經進入穩定期,要想再從手機市場打回一線手機廠商,與華為、小米、OPPO和VIVO同站一舞台顯然難度非常巨大。
但是在5G即將到來的智能物聯市場還沒開始釋放下,彎道超車則醞釀了各種可能性。畢竟,聯想不就是在4G市場剛鋪開時被華為和小米等創業公司彎道超車了嗎?
雷軍在遞交了IPO申請的那幾天曾振臂高呼:我們的硬體綜合利率只有5%,如果多了一定會返還給客戶。
這並不是有錢不賺,而是知道只有充分把握住流量入口,才能在下一階段的5G大戰中,使得企業處於不敗地位,畢竟誰又能知道下一個互聯網科技巨頭是誰呢?在最新的一份聯想集團2017三季報中看到,其營業收入刷新了3年來的新高,不僅PC重新加速增長,聯想集團的數據中心業務營收更是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大幅超出此前預期;此外,「設備+雲」及「基礎設施+雲」技術的發展也展現出強大的增長動力。
聯想這次又起了大早,但是會不會趕個晚集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 慧悅財經研究部 瀟瀟雨歇
以上文章只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慧悅財經:平安公子「好醫生」上市,資本帝國建設的第一步能否走穩?
※慧悅財經:大類資產輪動正在進行 投資風格切換明顯
TAG:慧悅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