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一帶一路」疑慮什麼?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教授、「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研究中心主任毛新雅9日在《中國經濟時報》發表的評論文章指出,「一帶一路」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倡議,沒有固定的地理界線,但主要方向是向西開放。作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歐盟無疑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合作夥伴。
然而歐盟對「一帶一路」仍心存疑慮。文章引述《德國商報》一篇題為《歐盟大使聯合反對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倡議——編者注)》的報道稱,歐盟駐北京27國大使雖然並沒有公然反對該倡議,但是對於「一帶一路」還是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或批評。
文章總結了目前歐盟對於「一帶一路」存在五個方面的疑慮:
第一、項目標準。「一帶一路」項目應該明確政府採購、環保等方面的標準,遵循競爭中立原則。
第二、投資准入。既然「一帶一路」倡導互利共贏,中國企業在歐盟的投資併購比較順暢,但歐盟在中國的投資併購沒有得到公平互惠的待遇。
第三、破壞歐盟內部統一。「一帶一路」建設在歐盟的推進可能一定程度破壞歐盟的統一立場和原則,特別是中國與中東歐「16+1」機制,以及中國與希臘等國的合作。
第四、轉移過剩產能。「一帶一路」是中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向沿線國家轉移國內過剩產能的一種手段。
第五、金融支持是否可持續。「一帶一路」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至少持續到本世紀中葉,但中國是否負擔得起「一帶一路」所需要的龐大金融支持令人懷疑。
中國希臘合作經營的比雷埃夫斯港集裝箱碼頭。(來源:新華社)
對於如何分析和回應這些疑慮,以便更好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文章提出了以下五點思考:
在項目標準方面,由於「一帶一路」各國國情不同,很難執行統一的項目標準。因而本著「一國一策、靈活對待」的態度,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確立重點項目。至於歐盟緊咬不放的政府採購、環保標準、競爭中立等問題,中國一直在探索試驗,並在符合國情的情況下穩步推行。需要注意的是,中國進一步的改革開放將追求更高經貿標準、營造更加公開透明的營商環境,但在目前階段,照單全收歐盟所謂的項目執行的各種高標準,不符合中國國情,不具操作性。
在投資准入方面,中共十九大報告以及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上講話中都明確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來越大。中國已在近期出台加大金融、汽車、醫療等領域開放的政策,必將惠及更多歐美企業。類似於歐盟這樣的發達經濟體,其開放也是有條件的、逐步進行的。擁有14億人口的市場規模的中國,開放也需要穩步推進。
對於擔心破壞歐盟內部統一,文章認為,其根源在於歐盟自身內部比較脆弱,對外部因素非常敏感,而恰好這時「一帶一路」在歐盟有一些項目取得順利進展,這讓歐盟更加焦慮。
而對於如何回應中國轉移過剩產能的質疑,文章認為科學的說法應該是「一帶一路」促進了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產能合作。報告顯示,「一帶一路」沿線60多國中,44個國家的工業化水平低於中國。在這些國家加快工業化過程中特別需要的一些產業,中國擁有成熟的技術以及相對較低的成本。
在這些產業的產能「走出去」的過程中,能夠為合作共建者創造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因此,「一帶一路」建設5年來才能取得與80多國簽署共建協議、與30多國開展機制化產能合作的顯著成效。
而針對「一帶一路」金融支持是否可持續的懷疑,文章認為需要引起重視。「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可持續的、雄厚資金支持。目前「一帶一路」建設的資金主要來自中國,能不能有效推動金融改革、防範金融風險,對於保障「一帶一路」建設的可持續金融支持而言至關重要。
文章最後指出,儘管疑慮重重,但作者提供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近69%的歐盟受訪者認為,「一帶一路」為中歐經貿合作創造了新機遇。本著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共同做大經濟蛋糕實現互利共贏才是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正解。若是深陷地緣政治思維不能自拔,則一定會庸人自擾、對「一帶一路」產生不必要的疑慮和擔憂。
※中日擬設立「一帶一路」官民協議會?外交部:願開展相關合作
※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將分兩步走
TAG:解碼一帶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