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監管層就資管新規低調放風:每年壓縮整改1/3 不得在過渡期最後半年突擊!
資管新規落地後,不少機構仍心存幻想。近日,有監管人士參加一場資管機構業內閉門研討,再次明確傳達了整改大資管的決心。
據新浪財經獲悉,日前,多家國有大行與股份行資管部負責人,連同信託、券商、保險、公募等金融機構人士共同參加了一場由業內組織的閉門研討。值得注意的是,人民銀行與銀保監會相關領導也參加了該會,並就資管新規作出重要解讀。
「近日,某行來電諮詢,對於認購起點一百萬元的代銷產品是否要打破剛兌。這個問題還需要回答嗎? 尤其新規發布後,新資產對應的新產品必須符合新規要求,必須打破剛兌。」據一位參會人員透露,監管人士在現場就打破剛兌做了明確指示。
首先,與會監管領導就「新產品」與「新資產」做了簡明解釋。
什麼叫老產品? 不受新規約束的之前發的產品。什麼叫新資產和新產品? 新規發布後,不進行期限錯配的新投放的資產和新發行的產品。4 月27 日之後新發的產品,部份投資老資產和部分投資新資產的,只要有新資產在裡面的,按新產品的要求執行(即對非標不得進行期限錯配)。
新規約束的是新資產,約束的不是老資產。老資產規模只能遞減,不準擴大,有序壓縮。過渡期結束後,可以有老資產,但不得再有老產品,老資產用新產品去對接。
事實上,在4月27日資管新規正式落地後,不少機構仍心存幻想。譬如,有人琢磨,現在一些老的理財產品到期後,是否還能再重新投一些非標資產,保證在2020年過渡期前壓縮完即可。
但顯然,市場還是低估了監管層此次規範大資管的決心。
據與會人員透露,在整改計劃方面,監管領導給出了具體時間建議。「新規要求各機構報整改計劃,未來三年建議按每年壓縮整改計劃目標的三分之一的進度去進行,不能到過渡期的最後半年再去做。每半年考核一次。」
對於存量業務的處理,尤其是非標,與會監管領導也給出了相關建議。
據監管領導當時在現場表述,非標目前規模8萬億,到2020年底過渡期結束,自然到期的佔比71%,仍然有29%是無法自然到期的。在2017年底統計的時候,13%的存量非標的期限是五年期以上。券商的壓力比銀行可能更大,因為券商的存量非標只有一半在過渡期結束時能自然到期。相對而言,保險的壓力會小一些。
監管領導就存量非標提出了四種主要解決辦法。(1) 非標自然到期; (2) 回表,在MPA 考核上給予激勵;一季度表內貸款增速不錯,(3)資產證券化; (4) 非標轉標。必須符合幾個標準: 國務院批准的場所,是否可交易、有託管、信息披露是否充分、定價是否公允等。
關於保本理財,監管層也表示應放到表內。
「關於保本理財,既然是保本,就放到表內,結構性存款也好,大額存單也好,但不能再發行理財。」
在合格投資者方面,監管領導也給出建議。「關於合格投資者的認定,如果目前難以核實投資者的資產情況,可以讓投資者簽署書面承諾。在有紛爭的情況下,這有利於保護銀行和投資管理人。」
與會監管領導表示,高層對對資管新規高度重視,這也是新規要經過國家深改委審議的原因。新規目標是解決影子銀行的問題,剛性兌付也必須打破。過去十幾年只有股市打破了剛兌,近幾年債市也打破了剛兌,現在是銀行也必須打破剛兌。
本文編輯:趙子牛
TAG:新浪金融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