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相信證券機構對股票的評級?看看美股你就知道了
投資者會經常看到證券機構對某隻股票給予「買入」、「增持」、「推薦」、「中性」這樣的評級字樣,那我們究竟該不該相信證券機構給予的評級呢?
回答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從美股這個成熟的資本市場找到答案。
據美國財經網站報道,在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中有多少公司被多數分析師給出「賣出」評級?答案是零。
另一項數據也可能讓你吃驚:根據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公司的數據,在一個典型的美股財報季中,標準普爾500指數中有三分之二的公司傾向於公布高於分析師普遍預期的每股收益。
想一下這一點。如果每個分析師都掌握良好的信息來進行合理的評估,那麼平均超過預期的概率應該在50%左右。畢竟,一家公司的每股收益即使預測準確,也可能比預期略高或略低。為什麼這個速率會停留在67%左右?它是不是一個神奇的數字,就像是黃金比例?這裡究竟藏有什麼貓膩?
設計的「業績指導」以推動股票上漲
許多公司提供收益「指導」,分析師將其考慮進他們的預估。對於公司來說,業績指導(即業績前景)被設計成「低於承諾但高於現實」,以使實際收益高於預期,從而推動股票上漲。
分析師更傾向於對股票做出進行買入評級,而不是賣出,如果收益高於預期推動股價上漲,那麼他們的選股記錄就會看起來更好。
結論是,如果你投資股票,你最好有保留地看待分析師的評級和收益預期。
分析師的上漲「偏見」
分析師的研究可以幫助投資者了解公司,但你必須做自己的研究,以了解一家公司是否能長期發展。從總體上看,賣方分析師較少的評級顯示出分析師們強烈的上漲偏見,以及過於短期的前景預期。
幾代人以來,股票經紀人向客戶提出投資建議,通常受到其所在公司的股票研究部門所支持。監管應該將賣方分析師的操作與公司的投資銀行業務分開,以確保客觀性。但這似乎並沒有發生。
12個月目標價有沒有意義
分析師根據他們設定的價格目標對股票進行評級,評級為買入、賣出和持有,或表現優於、不佳和中性,或增持、減持和持有。幾乎所有分析師都會提供股票12個月的目標價。
但持有一隻股票一年充滿了風險。即使是一隻表現穩定的個股,也會在任何時候出現虧損。那麼,為什麼分析師要給出12個月的目標價呢?這是個好問題。
為什麼沒有股票的評級為「賣出」
回到這篇文章中提到的第一個統計數據,在標準普爾500指數中,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被大多數分析師評級為「賣出」或其他同等的評級。
標準普爾500指數中實際上有505隻股票,因為該指數中有5家公司同時擁有兩類普通股。在這505隻股票中,有266隻被大多數分析師給出「買入」的評級。例如,仍有47位分析師關注亞馬遜的股票,而其中有45為給出了「買入」的評級。
有一隻標準普爾500指數股票被50%的分析師評為「賣出」:即新聞集團B類股(NWS)。但事實是,只有兩個分析師關注該公司B類股。而在13位關注該公司A股(NWSA)的分析師中,4個評級為買入,8個為中性,1個為賣出。
達美航空公司(DAL)是標準普爾500指數中唯一一家擁有100%「買入」評級的公司。所有20位賣方分析師都喜歡這隻股票。
操作收益的「遊戲」
根據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公司的數據,截至5月4日,有81%的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公司公布了一季度財報季業績,其中79%的公司的每股收益高於預期。這比一般的高於收益預期的67%的概率還要高。這個季度高於收益預期概率提高的原因可能是由於一些分析師在更新他們2018年收益預期時一直很保守,因為特朗普總統在去年12月降低了最高聯邦所得稅率。
因此,不要過度解讀分析師的評級、收益預期、高於預期或低於預期。當然,你還是應該讀讀分析師們寫的關於你投資或正在考慮投資的公司的研究報告。分析師們還發布涵蓋整個市場部門或行業豐富內容的報告。
來源:騰訊證券
※這幾張圖可以看懂中國經濟的未來,十倍牛股可能出現在哪些行業
※再次提醒:「聰明的資金」正逆勢北上掃貨 凈流入總額創歷史新高
TAG:金牛智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