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讀資治通鑒 三家分晉 03集
大白悅讀——每天半小時,書香我心!
歡迎朋友轉發關注大白悅讀。每天共同閱讀交流。傳世經典 文白對照中華書局版《資治通鑒》。
[比較生僻的字盡量給大家加上拼音]
接上期今日03集
原版正文
卷第一 周紀一
起戊寅(前403)盡壬子(前369)凡三十五年
威烈王 二十三年(戊寅,前403)
1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
譯文正文
周朝威烈王
二十三年(成寅,公元前403年這一年)
1 周朝威烈王姬午首次分封晉國大夫魏斯、趙籍、韓度為諸侯國君。
大白讀後雜談:
公元前403年記錄的這段話,話很少但是用現在的話說問題卻是很嚴重的。因為按照古代的禮制來講,分封這三個大夫壓根不應該是周威列王的事情,很多歷史書上講戰國亂局開啟從三家分晉開始,指的就是這一年,這三家,最終問題的根源還是在威列王這裡。那年代是以禮教管理朝綱的,周王天子統帥三公,三公然後督率諸侯國君,然後諸侯國君再管理節制卿、大夫這些官員,這些官員又統治士人百姓,這樣一級級階級分明的。本來封侯應該這些是晉國國君乾的事,周威列王卻替他越位幹了。晉國的三家大夫視晉國國君為糞土,公然瓜分晉國,本來周天子應該率天下之兵去征伐他們,反而接受了這三個大夫的申請,各自被封為君了,接下來其他周朝分封國各類能人一看,現在可以這樣幹了,有實力就可以自己立國了,天子也不會管了,實在是太好了,自此逐步開始蠢蠢欲動,互相征伐揭開戰國亂局。周天子以照當時制度是不應該接受他們申請,封他們為君的,雖然他封不封,事實上晉國已經被這三家瓜分了,但是他的一封,這就成了名正言順的事情了,周天子自己破壞了制度,也揭開了戰國混亂局面,從此周朝也逐步陷入深淵,原來的各分封國都失控了,周朝走向了不歸路。
其實定好的制度一旦沒有去執行,被破壞了,有了開端,那意味著就會出現很多變故,有章必依呀!
原版徵文
2初,智宣子將以瑤為後,智果曰:「不如宵也。照之賢於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髯長大則賢,射御足力則賢,伎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惠則賢,強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賢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誰能待之?若果立瑤也,智宗必滅。」弗聽。智果別族於太史,為輔氏。
趙簡子之子,長曰伯魯,幼曰無恤。將置後,不知所立,乃書訓戒之辭於二簡,以授二子曰:「謹識之!」三年而問之,伯魯不能舉其辭;求其簡,已失之矣。問無恤,誦其辭甚習;求其簡,出諸袖中而奏之。於是簡子以無恤為賢,立以為後。
簡子使尹鋒為晉陽,請曰:「以為繭絲乎?抑為保障乎?」簡子日:「保障哉!」尹鋒損其戶數。簡子謂無恤曰:「晉國有難,而無以尹鋒為少,無以晉陽為遠,必以為歸。」
及智宣子卒,智裹子為政,與韓康子、魏桓子宴於藍台。智伯戲康子而侮段規。智國聞之,諫曰:「主不備難,難必至矣!」智伯曰:「難將由我。我不為難,誰敢興之!」對曰:「不然。《夏書》有之: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
夫君子能勤小物,故無大患。今主一宴而恥人之君相,又弗備,曰 「不敢興難」,無乃不可乎!蚋、蟻、蜂、蠆,皆能害人,況君相乎!」弗聽。
智伯請地於韓康子,康子欲弗與。段規曰:「智伯好利而愎,不與,將伐我;不如與之。彼狙於得地,必請於他人;他人不與,必向之以兵,然後我得免於患而待事之變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萬家之邑於智伯。智伯悅。又求地於魏桓子,桓子欲弗與。任章曰:「何故弗與?」桓桓子日:「無故索地,故弗與。」任章日:「無故索地,諸大夫必懼;吾與之地,智伯必驕。彼驕而輕敵,此懼而相親;以相親之兵待輕敵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長矣。《周書》日:「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主不如與之,以驕智伯,然後可以擇交而圖智氏矣,奈何獨以吾為智氏質乎!」桓子曰:「善。」復與之萬家之邑一。
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於趙襄子,襄子弗與。智伯怒,帥韓、魏之甲以攻趙氏。襄襄子將出,曰 「吾何走乎?」從者曰「長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日:「民罷力以完之,又斃死以守之,其誰與我!」從者日:「邯鄲之倉庫實。」襄子曰:「浚民之膏以實之,又因而殺之,其誰與我!其晉陽乎,先主之所屬也,尹鋒之所寬也,民必和矣。」乃走晉陽。
三家以國人圍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產蛙,民無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韓康子驂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國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附,以汾水可以灌安邑,水可以灌平陽也。絺疵謂智伯曰:「韓、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 絺疵曰:「以人事知之。夫從韓、魏之兵以攻趙,趙亡,難必及韓、魏矣。今約勝趙而三分其地,城不沒者三版,人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無喜志,有憂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讒人慾為趙氏遊說,使主疑於二家而懈於攻趙氏也。不然,夫二家豈不利朝夕分趙氏之田,而欲為危難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對曰:「臣見其視臣端而趨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絺疵請使於齊。
趙襄子使張孟談潛出見二子,曰:「臣聞唇亡則齒寒。今智伯帥韓、魏以攻趙,趙亡則韓、魏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謀泄,則禍立至矣。」張孟談曰:「謀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傷也!」二子乃潛與張孟談約,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殺守堤之吏,而決水灌智伯軍。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之眾,遂殺智伯,盡滅智氏之族。唯輔果在。
譯文正文
2起初,統治晉國的智宣子想確定諸子中的智瑤為繼承人,族人智果說:「他不如智宵。智瑤有超越他人的五項長處,只有項短處。儀錶堂堂是第一項項長處,精於騎射是第二項長處,才藝雙全是第三項長處,能言善是第四項長處,堅果敢是第五項長處。他的唯一短處就是居心不仁。如如果他以五項長處來制服別人而做不仁不義的惡事,誰能和他和睦相處?要是真的立智瑤為繼承人,那麼智氏宗族一定離滅亡不遠了。」智宣子置之不理。智果便向太史請求脫離智族姓氏,另立為輔氏,以避滅族之禍。
趙國的大夫趙簡子有兩個兒子,大的叫伯魯,小的叫無恤。趙簡子想確定繼承人,不知立哪位好,於是把他的日常訓誠言詞寫在塊竹簡上,分別交給兩個兒子,囑咐說:「好好記住!」過了三年,趙簡子問起兩個兒子,大兒子伯魯張口結舌,竹簡上的話一句也記不起來;再問他的竹簡安在,卻早已丟失了。又問小兒子無恤,竟然滾瓜爛熟地背誦出竹簡訓詞詞;追問竹簡,他立即從袖子中取出獻上。於是趙簡子認為無恤十分賢德,便立他為繼承人。
趙簡子派尹鐸去治理晉陽,臨行前尹鐸請示說:「您是打算讓我去抽絲剝繭般地搜刮財富呢,還是安撫人心作為他日退路?」趙簡子說:「當然要作為他日退路。」尹鐸到了晉陽,便用少算居民戶數的辦法,減輕當地的賦稅,絡人心。趙簡子又對兒子趙無恤說:「一旦晉國發生了大危難,你不要嫌尹鐸地位不高,不要怕晉陽路途遙遠,一定要投奔那裡,作作為歸宿。」
待到智宣子去世,智襄子智瑤當政統治晉國,一天與國中另兩位大夫韓康子、魏桓子在藍台飲宴,席間智瑤戲弄韓康子,又侮辱他的家相段規。智瑤的家臣智國聽說此事,就告誠說:「主公您不提防招來災禍的話,災禍就真的會來了!」智狂妄地說:「人的生死災禍都取決於我。我不給他們降臨災禍就算不錯,誰還敢對我興風作浪!」智智國又說:「這話可不妥。《夏書》中說過:「一個人屢次三番犯錯誤,結下的仇怨豈能在明處,應該在它沒有表現出來時就設法提防。
賢德的人能夠謹慎地處理小事,所以以不會招致大禍。現在主公一次宴會就開罪了人家的主君和臣相,又不戒備他們報復,只一味說:「誰敢對我興風作浪。"這種態度實在不可取。蚊子、螞蟻、蜜蜂、蠍子是小蟲,卻都能害人,何況是國君、國相呢!」智瑤毫不在意,不聽勸諫
智瑤又向韓康子索要領地,韓康子想不給他。段規進言說智瑤貪財好利,又剛愎自用,如果不給,他一定起兵來討伐,不如暫且給他。他拿到地更加狂妄,一定又會向別人索要;別人不給他必定向人動武用兵,這樣我們就可以避其鋒芒而伺機行動了。」韓康子說:「好主意。」便派使臣去見智瑤,送上有萬戶居民的一處城邑。智瑤大喜,果然又向魏桓子提出出索地要求,魏桓子想不給。家相任章問:「為什麼不給呢?」魏桓子說:「無緣無故來要地,所以不給。」任章說:「智瑤無緣無故強索他人領領地,一定會引起其他大夫官員的警惕;我們給他地,智瑤一定會驕傲。他驕傲而輕敵,我們警惕而團結眾人;用精誠團結之兵來對付狂妄輕敵的智瑤,智家的命
運一定不會長久了。《周書》說:「要打敗敵人,必須暫時聽從他,引導他犯錯誤;要奪取敵人利益,必須先給他一些好處作誘餌。」主公不如先答應智瑤的要求,讓他驕傲自大而無備,然後我們可以乘機聯絡其他人共同圖謀,又何必我們一家現在去激怒他遭受出頭鳥的打擊呢!」魏桓子說:「很好。」也交給智瑤一處有萬戶居民的城邑。
智瑤得寸進尺,又向趙襄子家索要蔡和皋狼兩處地方。趙裏子斷然拒絕。智瑤勃然大怒,集合韓、魏兩家,率領甲兵前去攻打趙家。越裏子準備出逃。問屬下:「我到哪裡去呢?」隨從說:「長子城最近,而且城牆堅厚又完整。」趙襄子說:「百姓精疲力盡地剛修完城,又要他們捨生入死地為我守城,誰能和我一條心?」隨從又說:「邯郭城裡倉庫豐盈。」趙襄子仍是搖頭說:「搜制民脂民膏才使倉庫充滿糧食,現在又因戰爭讓他們送命,沒人會和我同心對敵。還是投奔晉陽吧,那是先主曾經囑咐過的,尹鐸鐸又待百姓寬厚,人民一定能和我們同甘共苦。」於是前往晉陽。
大白閱後雜談:
這一部分中,在晉國智宣子選擇繼承人這部分,族人智果說了可選擇的繼承人中智遙其他所有地方都很好,人很帥,知識很多,射術很強,唯一一個問題就是心術不正,不應選為繼承人,但是他爸不聽最後還是選擇了他,結果後面因為多行不義導致最後被其他三家聯合滅掉了。這個說明了一個現實的道理,有能力的壞人更可怕,選人的話德這個方面更重要,品質大於能力。趙國選了個好的繼承人就不錯。
趙國簡子更英明的地方是派自己的心腹尹鐸去晉陽做官,都能知道提前安排人通過減少賦稅等贏得百姓人心,為後來下代國君遇到困難退守晉陽打下深厚基礎,有遠見。
反觀智瑤掌權後,仗著自己的實力。多次出言不遜,不聽屬下良言相勸,認為其他人都拿他沒有辦法,尤其是不知進退、口無遮攔,最後逼的那三家沒有退路可走,自己又是一派高高在上的之態,最後被人家滅國滅族。
書中講的好,要想打敗敵人,可以暫時聽從他的、給他以好處,以退為進,讓他驕傲自大而無備,而給予其致命一擊。
怎麼得到了人心、怎麼失去了人心,文中案例描繪的很清楚,引以為戒。
大白堅持每天讀,感覺好的朋友歡迎關注轉發,凝聚更多書友,每天閱讀半小時,書香我心!感謝您的關注
※伊闕之戰,兩國軍隊各為自己爭奪便利而不能同心協力
※三家分晉:姬窟認為樂羊心疼自己的兒子,絕不著急攻城!
TAG:東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