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軍隊攻城為什麼總是最後攻城門?有何原因?
冷兵器時代,攻城時,攻門的危險性比較大,而且還需要更多的人力去推攻城車,遇上城門內的弓箭手,雙方還沒交戰,攻城門的將士們都犧牲一大多半了。
冷兵器時代
一般情況下,所以都是最後才攻擊城門的。
而沖城車則是用來對付城門的,但沖城車需要多人駕駛,大而且笨重。城門的位置較窄,又有護城河在兩邊保護城牆,大而笨重的攻城車只能有一條路到城門,再加上速度的問題早在到達城門前就廢了。想想看,笨重的攻城車如果廢了就擋住後面的攻城車上來。還有的城門前乾脆又弔橋,如果不攻上城樓不可能放下弔橋,沖城車就更不可能發揮作用了。
沖城車
上述所說的是攻城一方,至於守城一方,則另當別論了。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你要了解古代「城」是怎麼造的。結構如何?材料如何?然後才能知道古代的城,怎麼守,怎麼攻。
城是什麼?古代城大於市小於縣。市是商賈們和百姓們買賣東西的地方。在城內的一小塊兒地里。城裡的主要設施是井,糧倉,武備庫,縣衙或者侯府(你理解成當地政府辦公樓)就行。條件好的有內城,就是圍著縣衙或者侯府還有一道城牆。城所保護的就是這些。所以古代的城並不那麼大。另一方面為了給攻擊者再製造些麻煩,對於直接出入口的大門古代先賢們是很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一般都會設置瓮城,瓮城和其他城牆的關係如同一個凸字或者一個連起來的品字,延伸在外的那個部分就是瓮城。即使外面的瓮城攻破之後,內圍城牆上的士兵也可以從4面對攻破瓮城的敵軍展開打擊。同時在城市外圍一般也設有護城河,如果缺水的城市,一般有壕溝,拒馬,鹿角,斜刺來阻擋敵人的進攻。甚至還有挖坑造陷阱的也不是沒有。要知道越是直接可以進城的道路,麻煩就會越多。好吧,說到這裡大概你會知道了城門其實很方便,很直接,但是城門設計的陷阱實在不少。確實攻擊城門,大軍一進城,問題不就解決了嗎?但是要想攻進城門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瓮城
再來說下古代的城牆,城牆高度,厚度根據這個城對應的等級是有明確要求的。中央政府的考慮一般是要在能防止流民作亂加強城市防守和諸侯叛亂時平叛減少攻城損失,這個矛盾里做出平衡。絕對不能逾矩。與之對應的護城河或者壕溝多寬,多深都有明確要求和建築規範。另一方面城牆的材質並非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北京,南京,西安一樣,統一都是青磚累起的磚牆。很長時間裡,城牆就是夯土堆起來的,比起帝都,一般縣城的能做到這就差不多了。而也有一些城市是採用石質的。
城牆
春秋列國志里都提到鄭莊公和他弟弟太叔帶的故事,太叔帶向哥哥要京城作為自己的領地。大臣們就強烈反對,因為京城是岩邑。換言之是城牆最堅固的那種。大臣們反對的理由是萬一反了打起來太費勁了。老狐狸庄公笑笑,給。後來大臣們發現不對這小子城的規模還敢越規矩,更了不得了,肯定反,庄公還是笑笑,讓。這些小處就把古代城池的規格,建制說清楚了。那古代攻城的城牆如果用木頭的用夯土堆的不是很脆嗎?是很脆。曾經就聽到過古代士兵攻城用砍的,都有把城牆砍爛,砍破的。而五胡亂華南北朝時期也有外族守城者突然自內部鑿破城壁,用騎兵突擊進攻者的案例。
弔橋
你們知道雲梯的發明嗎?雲梯是魯班發明的。那個雲梯是梯子嗎?是。和現代梯子一樣嗎?不一樣。雲梯也和電視里的不一樣。複雜的多,雲梯的發明是為了解決城池防守的兩個問題,一是城牆高度,一個是護城河或者壕溝的寬度,聰明的魯班根據城市建設規律,發明的雲梯從角度上解決了古代打仗要先斷護城河,再填平溝渠,最後才能衝到城牆下架梯子攻城的問題。大體上他用一個木製外包牛皮的直角三角形來解決城牆問題。可惜和他同時代的墨子創造了更多的守城器具,雖然這些守城器具並沒被公布,也沒見過具體使用時標註為墨子原創。但是通過魯班和墨子的一次以腰帶為城牆的沙盤推演可以看出,魯班輸了。
雲梯
即使智謀超群如孫子,對於攻城也是做最壞打算的。因為攻城就必不可少的無法控制傷亡。即使有各種攻城器械。井欄,投石車,呂公車都需要懂如何建造的人和花費,而即使全部投入戰場也無法消除攻城的兵源損失。直到火藥的出現和火炮的出現,任何城牆都不再有用了。順便一提的是,古代火炮的準頭是沒法確定能轟破大門的,不過因為後期火炮威力太大,不論轟到哪裡都能把城牆轟塌了,所以那時也就無所謂了
攻城戰
最後要說下的是攻城就是要炮灰。守城有相對穩定的後方城池中的各種儲備,和逃散入城的老百姓做義務兵,義務兵射箭就算不行,潑潑糞,砸砸石頭還是沒問題的。攻城的可沒那麼幸運。作為進攻的一方付出巨大努力,仍然不一定能越過敵人的城牆,而且每一天沒打下來,損失的除了糧草還有士氣。
所以孫子說十而圍之。也就是預備十倍的兵力,攻城的傷亡才能降到最低,不是沒有道理的。
註:本文為來源於網路。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
※血腥的自虐——為什麼日本人喜歡剖腹自殺?
※中國的戰神,日本人對於他的崇拜超過項羽,但他有一個怪癖
TAG:中華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