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末骨瘦如柴的中國百姓,讓人心酸,與大清官員對比鮮明

清末骨瘦如柴的中國百姓,讓人心酸,與大清官員對比鮮明

為了能盡量反映清代百姓生活真實狀態,選擇了不同階層的人物照片,毫不誇張地說,絕大多數都是瘦,營養不良。此圖是一位科場上的老手,一看就是書香世家,手不釋卷。從他骨瘦如柴的面龐和呆若木雞的眼神,可以看出他受科舉八股洗腦,中毒頗深。

坐在梳妝台前的婦人,正在對視鏡子里的自己,注意她們的髮式。

這位上身赤裸的年輕男子,是被誘騙到美洲的華工,這是在他做工間隙拍的,他就是這樣光著上身幹活的,瘦到肋條清晰可見。再看他的頭部,辮子去哪了?原來是用一根竹籤盤在了腦後。這副形象是旅美華工的標準樣式。

顯然,這位婦人是在攝影師的要求下擺拍的造型,攝影師主要想拍她的髮式。

一位科場老者,一輩子沒有中功名,仍捧卷如故。可是,不參加科舉又能幹什麼呢?會幹什麼呢?

兩位做工的男子。除了皮包骨頭,再看左邊那個男人的辮子,這才是真正清朝男人的髮式,頭皮基本被剃光,只留頭頂偏後方的一小撮梳成辮子,美其名曰「金錢尾鼠」。

這是廈門街頭的兩位婦女,其中右邊那位太陽穴貼著一貼黑色膏藥,她正在向對方述說自己的偏頭病把自己折磨得痛苦不堪,而這貼膏藥是如何的管用。

包著頭巾,這是廈門男子的常見打扮,從腳上是否穿鞋,可以看出他們的家庭狀況。

中國大城市的乞丐往往有自己的組織——丐幫,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政府的認可。這是在福州街頭,一個乞丐頭子手下控制著三個乞丐,他正在對他們進行訓話。據攝影師講,這名乞丐頭子有嚴重的鴉片癮,所以雖然收入不菲,但是並不富裕。

這是沒有組織的乞丐,他們只能住在墳場附近的棚子或低矮房子內,生活困難。

轎子是中國人常用的交通工具,從中也可以看出中國文化的發展脈絡,一開始中國是有兩輪馬車的,後來因為人力要比畜力便宜(人不如牲口),便拿掉一個輪子,變成獨輪車,人推著走。再後來,乾脆連一個輪子也不要了,人扛著走,叫做「肩輿」,也就是肩膀上的車廂。這樣,更能顯出乘轎者與抬轎者的身份差異。級別越高,轎夫越多,八抬大轎,十六抬大轎,王公貴族坐到三十二抬大轎。

從漢口到巫峽的船上,船員們正在吃飯,船逆流而上時,需要他們上岸拉著走。

長江邊上的煤礦工人,臉上露出少有的笑容。

這是一個老年旗人,在族裡的地位是相當低的,因為清朝規定旗人不得從事生產性質的工作,致使很多旗人生活困難。現在這位老旗人謀得了一份在法國人開的飯店門口守夜的差事。

北京街頭一個收集廢棄印刷製品的老人,猛的一看,還以為是撿大糞的。

與底層百姓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養尊處優的各級官員。這位是官太太,一雙小腳,可以看出是漢族官員家裡的。

這位便是上邊那位小腳老太太的丈夫,看看這身朝服,是幾品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察察堂 的精彩文章:

大才子金聖嘆為何被斬首?臨死遺言笑翻獄吏
這位宋代昏君砸鍋賣鐵發動「科技革命」,奠定北宋盛世

TAG:察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