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慈悲恩情,以道全孝

慈悲恩情,以道全孝

佛就如我們的親生父母,甚至超越我們的父母,父母給我們身體,佛給我們法身慧命。

靜思心曲

佛教音樂

00:00/23:14

為人子女要行世間之孝,那麼,作為佛子,我們更應該行出世間的孝,即大孝。有的說出家是大孝,那我出家吧。可是出家什麼樣的情況下為大孝?並不是一出家,在寺院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就是大孝,真正的大孝是你能精進修持,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用自己的修為和德行以身表法,方為大孝。

孝順父母,這是為人子女的本份,孝順就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什麼叫孝順?

子對親盡誠順命供養。

供養父母是應該的,也是我們每個為人子女應該做的。

長阿含經曰:人子當以五事敬父母,云何為五?

一者、供養無乏、

二者、凡所為先白父母,

三者、父母所為恭順無逆,

四者、父母正令不敢違背,

五者、不斷父母所作正業。

所以,首先就是要讓父母在物質方面不要匱乏。

(孝順,有孝有順才能稱為孝順,孝而不順不能稱為孝順)。

不論在家出家。孝分為世間孝與出世間孝,供給父母衣食等為世間孝,以佛法開導父母為出世間孝。

《毗尼母經卷二》中講:

若父母貧苦,應先授三歸、五戒、十善,然後施與;此蓋以出世間之孝方能令父母徹底離苦得樂之故。

意思是:

如果父母貧困,應當先給他傳授三皈五戒和十善,然後再給予他們物質上的幫助,也就是能夠用出世間的孝才能讓父母徹底離苦得樂。

《龍舒增廣凈土文?卷六》有記載,長蘆賾禪師作孝友文百二十篇,前百篇都是講奉養甘旨,為世間之孝,後二十篇勸父母修凈土,為出世間的孝。世間的孝,僅止於這一世,為小孝;出世間的孝,沒有窮盡,因為父母往生凈土,福壽不止,如恆河沙劫,是為大孝。

眾生若能孝養敬順父母,則可招感少病、端正、有大威勢、生上種族、多有資生等五種果報,稱為五善根。

佛門以勤苦修行,達到無為至道,為真實的報恩,為真正的利益父母、孝養雙親。有時,如果單單以世俗的眼光看,一定會產生誤解。豈不知佛法超情離見,不可思議,有不可為外人道之處。

父母恩重如山,不論給予什麼物質饋贈都無以為報,當他們究竟離苦得樂時,才是孝道的圓滿成就。

像我們出家眾。不能在父母身邊。我們要以真實的行動去修學,以我們的悲心行動,把功德迴向給父母,這也是真孝。

《四十二章經》云:「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親矣,二親最神也。」昭示孝順父母勝於敬事天地鬼神。《菩薩睒子經》云:「人有父母,不可不孝,道不可不學。濟神離苦,後得無為,皆由慈孝學道所致。」說明慈孝與學道,是成佛的基礎。

「百善孝為先」,能把父母送到西方極樂世界,永遠脫離輪迴這是大孝,在孝順父母沒有比這個更殊勝,這是所有孝子賢孫都應該做的。每個學佛的人都應該發這個心,對老人都要有這份心,這是大孝之心。但是,如果想改變他人,首先就要改變自己,必須自己要真做,從自己做起,從我心做起,從我身做起,用一個真佛子的行動感化父母。

發心修學佛法的行者,應本佛陀的慈悲訓誨,效法地藏菩薩那樣的無盡孝思,除了報答生身父母的親恩,還要立願普度一切應度的眾生。觀想一切眾生皆是我過去生中的父母,未來的諸佛,所以要想辦法來孝順他們,幫助他們離苦得樂,了生脫死,而不在輪迴里轉。

《地藏經》中,婆羅門女在母親死後,為使其母永離地獄等三惡趣之苦,而發廣大誓言,願度脫一切眾生。其母因其廣大之悲心,瞬間解脫地獄之苦。

佛教以為人在生死流轉之中,今天固然有父母,過去未來的無量生死之中,也有無量無數的父母,孝養今生的父母,也要救濟過去未來的父母。在菩薩的眼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梵網經),所以菩薩道的實行者,廣度眾生,等於孝敬父母。

僧人的孝道,念及三世父母,普及六道眾生,發大弘願,誓成無上之忠孝節義,其所謀之遠,立心之誠,為「至孝」。念及三世父母,普及六道眾生。僧人之孝,以出離心為攝持,乃徹底、完整的報恩之法,不止予父母以現世之福,更導父母永趣解脫。

佛門之中,從佛、菩薩至歷代祖師、大德,乃至平常僧眾,無不重視孝道。其孝思,豎窮三世,橫遍十方。即對三世父母、六道眾生,皆以報恩之心,孝養之、勸導之,令一切眾生遠諸苦,共發菩提心,共證無上道,實乃以至道追求徹底究竟之孝道!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為人子女不要總是嫌棄父母落後,啰嗦,因而錯過了及時盡孝,一朝父母離開世上,也只有兒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我們可以遺憾一時,但不可以抱憾終身。我們的孝心會影響到下一代,如果父母把真心給了你。你把你的真心給了父母,這才算一個合格的人。

作為一名佛教徒,應該多學習佛法。其實,無論是親情、恩情、愛情等情感都要遵循著因緣法,當因緣具足,它生起;當因緣不具足的時候,它消亡。

萬物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終;因緣有聚,亦必有散,散了的時候,它已經屍骨無存了。在我們佛法來講這都是虛空虛假。盡量以佛教的思想智慧指導自己的生活。

用一顆佛心做好當下的事,作為在家弟子,行好五戒十善,行持凈業三福:

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減少遺憾的發生,同時精進修學,培植福報。

而作為出家眾的我們更要精進修學,用功辦道,否則,該精進用功辦道而沒有精進,漫無目的蹉跎歲月,一朝察覺年華老去,人生荒廢,是一種深深的遺憾。

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平時應多關心父母的心理狀況,人一旦上了年齡,心理會經常感到空虛孤獨,他們不計較物質上的好與壞,他們不但期望子女後輩們能平安幸福,還希望自己的子女多抽時間陪陪他們,一起吃吃飯,聊聊天。希望你們在為事業拼搏的同時,不要為了賺錢而與父母聚少離多,應當多抽時間陪陪父母,以慰其心。望你們珍惜時光,孝養父母,莫留遺憾。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分享轉發,自利利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拜佛去 的精彩文章:

佛教徒為何要每日誦經?
僅心好不夠,要有智慧!

TAG:拜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