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與梵高齊名?和LV合作?這個怪婆婆為何能成為日本當代最偉大的藝術家?

與梵高齊名?和LV合作?這個怪婆婆為何能成為日本當代最偉大的藝術家?

點 擊 蕎 賣 訂 閱 特 級 生 活 品 質

瘋狂的日本婆婆

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我認為宇宙的起源就來自圓點,我自己也是一個圓點,地球、月亮、太陽都是圓點。我從中聽到來自宇宙的召喚。——草間彌生

據統計,在日本,年輕人穿著的服飾中,帶有圓點圖案的服飾約佔30%左右。草間彌生10 歲左右就開始運用非對稱的袖半身紅半身白的毛衣裝飾自己。至今為止,她的服裝全部由自己設計的。

圓點和她的精神病一樣,成為藝術家身上最深的印記。

2015 年9 月赫爾辛基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的一間《鏡屋》

英國藝術評論家阿德里安·瑟爾(Adrian Searle)顯然對草間彌生的圓點產生了密集恐懼,他在《衛報》的文章中寫道:「你希望像打蒼蠅那樣把它們揮走,但你做不到。」

但對大多數人來說,草間彌生的圓點是新潮而可愛的時尚元素,並賦予圓點主人以「怪婆婆」的昵稱,這首先帶有一點可愛的意思,好像草間是一個經年在藝術世界裡探險的愛麗絲。

少女時期,受精神官能症困擾的草間腦中常常出現幻覺,家中苗圃里的堇花和路邊的小狗會對自己說話。相對於壓抑幻想,草間感受到一股無法抑制的將幻想抒發出來的衝動。對於幼年的草間,繪畫是基於一種原始本能,一種「內在根本的衝動」。

遭受著幻聽和幻視的困擾,傳統守舊不理解自己的父母,幼年的草間常常獨自跑到家後面的河岸平原,頂著一個景象任時光流走。在那個畫面當中,億萬顆粒粒分明的白色小石頭,吸飽仲夏的陽光靜靜「存在」, 成為了她的繪畫的神秘根源。

草間彌生的母親來自一個經營種子的大企業家族,家中生活優渥,按照草間自己的話說算是「資產階級」,甚至會資助當地畫家。但母親覺得自己的女兒以畫畫做職業,完全不像樣子,她極力反對。

草間彌生說:「她是位精明的商人,我想家庭生意之所以成功大部分都是她的功勞吧。但是她是個特別殘暴的人。她不喜歡我畫畫,常在我畫畫時撕毀我的畫布。」母親企圖借權威毀掉一個小女孩的夢想。但草間彌生仍然想盡辦法畫畫,她從進出家中的工人那裡偷油漆當顏料,然後把撿來的麻袋當畫布。1945年,16歲的草間彌生的畫作入選「第一屆全信州美術展覽會」。

1948 年,堅持自我的草間彌生還是遂了自己的願,進入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學日本畫。但是她「一點都不喜歡古板且保守的學校。老師什麼也不教,只要我們拚命把圖畫得精細……我也很討厭京都那種給畫家排名,或者是搞師徒關係之類的麻煩事」。於是她就逃課,畫自己的,有時候她「與南瓜的精華對坐,忘記世間的一切……就像達摩面壁十年那樣,花一整個月處理一個南瓜」。

2017 年於赫希洪博物館展出的鏡屋作品《我對南瓜所有的永恆之愛》

跑,追尋自由

幻覺中被一張點點大網覆蓋的世界,由緊張的父母關係而催生的對於性的恐懼……只有把他們畫下來、把念頭固定下來,才能控制和征服他們。

「我就是以這樣的方式,讓當下感受到的驚嚇和恐懼漸漸沉澱。這些經歷可以說是我畫畫的原點。」

有一次,在一間舊書店看到美國女畫家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O"Keeffe) 的畫作之後,草間彌生認定美國才是藝術的自由之地。

歐姬芙的畫作是20 世紀20年代美國藝術的經典代表,大多是半抽象半寫實的花朵、岩石肌理、動物的骨骼、荒無人煙的美國內陸景觀。草間彌生作為一個崇拜者給歐姬芙寫信,沒想到竟收到了回信。她更打定了主意要去美國。

1957 年,草間彌生帶著60 件衣服和「長年積累下來的兩千幅畫」,坐飛機到了美國。在此之前,草間彌生花了整整八年時間說服母親去美國。

為了省去各種麻煩,她偷偷把100萬日元換成美金,「縫進洋裝,塞進鞋尖,弄得從外表上看不出來,就這樣去美國」。那個時候,這麼多錢可以在日本蓋上好幾棟房子,但到了美國,財務上只出不進的繪畫生活很快讓她跌入了貧困的境地。

特別是從西雅圖搬到紐約之後,「我陷入了貧窮的低谷」。工作室窗玻璃都是破的,晚上只能睡在一塊壞掉的門板上,而因為工作室位於商業區,晚上沒有暖氣,晚上「寒氣滲進骨髓里,冷到肚子痛」。

但她的堅毅精神反而被激發出來。她將紐約看成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與野心的戰場」,即便自己兩手空空,也「下定決心要改革藝術,全身的血液為之沸騰」。

草間彌生在當時興起的一種藝術形式--乍現,即一種帶有號召性的偶發藝術(Happening)中找到了將她的波點,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愛與和平的願望擴散傳揚的方式。其中為表達對「越戰」的抗議而舉行的一系列裸體乍現,使得草間彌生的名字屢登頭條新聞。警察們和一些觀念保守的人們討厭極了她,嬉皮士們卻愛極了她。

60年代,草間彌生在紐約經常召集身邊的一群嬉皮士創作「乍現藝術」(Happenings)

藉由這段時期的「乍現」,尤其是1967年1月於紐約聖派崔克教堂(Saint Patrick"s Cathedral)舉行的「人體彩繪祭典」 ,這個來自日本的小個子女性草間彌生的名字開始遍布全美,收到媒體的瘋狂追逐。

曾經給她莫大鼓勵的喬治亞·歐姬芙到紐約去看她,還把自己的經紀人也介紹給她。草間把賣畫的錢全部用來買了畫材,在工作室里豎起一面巨大的黑色畫布,「大到不踏上梯子就夠不著邊」。

她用白色顏料在黑背景上塗抹下第一個白點,「然後在上面儘可能用纖細的筆觸畫滿數百萬個點,完全不留空隙地編織一面白色之網」。而這幅作品的名稱,叫作《無限的網》。

她太過專註於這些沒有實際形象的網點,看望她的朋友覺得她可能精神出了問題。而她自己也確實在作畫中出現了幻覺。

英國詩人、文藝評論家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在看過1960 年舉辦的草間彌生個展之後評說草間畫作中的增殖概念:

「她創造出一種形式,用首尾一致、仿若菌絲般不停增殖的白色掩蔽物,把意識封閉起來。那是一種自律的藝術,用毫不遮掩的方式呈現一種超越的真實。」

只有愛會讓人生病

1962 年,煢煢孑立的草間彌生,遇到了畢生難忘的戀情。一天,她的經紀人約她出去,並叮囑她一定要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因為他們要見一位非同凡響的神秘人物。

草間彌生穿上了她最喜歡的和服,和經紀人來到了這個人的家裡。走進房間,草間彌生卻嚇了一跳。只見她面前,站著一個老態龍鐘的男人。他長著刀削一樣的面孔,鼻子有如鷹嘴,滿臉都是皺紋,眼神陰暗而羞澀。他穿著肥大古怪的衣服,邋邋遢遢不修邊幅。

這個古怪的老頭不是別人,而是當時的超現實藝術家約瑟夫 康奈爾。

他毫不掩飾自己的喜愛,用古怪而大膽的眼神打量她。他甚至用手撫摸起她的和服,嘴裡還嘖嘖讚歎:我從來都沒有見過像你這樣可愛又漂亮的女生。

約瑟夫當時已經 59 歲了,因為孤僻另類,還從沒結過婚。不過,他第一眼看到草間彌生,就愛上了她。

雖然年近花甲,約瑟夫的愛卻十分熱烈。見面的第二天,他就開始給她寫詩,每天都給她寄出無數封信。甚至有一天,草間彌生一下子接到了他 14 封信。

熱戀中的約瑟夫還不斷地給她打電話,訴說自己的愛慕之情。有時,他在電話里會說上五六個小時,一遍又一遍地呼喚她的名字。草間彌生十分耐心地接聽,並逐漸感受到了溫情。約瑟夫有一位強悍的母親,他從小到大內心十分壓抑,而草間彌生與他同病相憐,他們就這樣找到了一生的知己。

不過,他們的關係僅停留在一起散步、寫情詩、打電話,談人生談藝術上,甚至從來沒有過性的接觸。

草間彌生曾袒露過自己的內心想法:

我討厭男性性徵,也討厭女性性徵,這兩者對我來說,都是我恐懼的對象。因此我拚命做那些厭惡的、不喜歡的、可怕的形體,然後超越它們。

1972 年,草間彌生動身回東京處理事務,約瑟夫請求她不要走,他想為她創作一個「草間彌生裸體盒子」。然而,她卻沒有聽懂他最後的呼喚,在東京接到了他去世的噩耗。與她相伴十年的精神伴侶,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這給她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導致她的精神疾病癒發嚴重。

因為陰鬱的家庭環境,她很早就患上了人格解體神經症(depersonalization neurosis)。在23歲時於家鄉舉辦的畫展上,當時十分欣賞她的才氣的精神病學專家西丸四方,將草間彌生的病症診斷為「(綜合失調症與躁鬱導致感情障礙的)非典型精神病」。

西丸四方還將草間的精神疾患與梵高聯繫起來,認定他們是同一種天才。

草間彌生將自己的精神狀況寫在一首名為《隔離幕布的囚犯》的詩中:

「若是把自我遺落在疏離的簾幕中,日暮、孤身、恐怖,此生有限卻是無盡苦海,如草塵埃飄搖。」

約瑟夫去世後第二年,她徹底離開了紐約,回到東京生活,並主動住進了精神療養院。在喧囂荒涼的世界裡,也許只有這兒才是寧靜的家園。此後,她開始淡出人們的視野,潛心於藝術創作。白天,她會到工作室畫畫,晚上則回到醫院寫書。

1987 年,她在福岡舉辦了回顧展,日本社會才全面地認識了草間彌生。1993 年,在沉寂了二十多年後,草間彌生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她的藝術在國際上再掀狂潮。

與時裝的另一種合作

2012年,Louis Vuitton邀請草間彌生進行跨界合作。她用極具特色的表現手法,給LV做了另類詮釋。

她把那極具辨識度的波點搬到設計上。當時的LV精品店,讓密集恐懼症患者渾身顫抖。

繼村上隆的櫻花包之後,草間彌生幾乎包下這次跨界設計商品全系列,包括成衣、太陽眼鏡、鞋款、手錶等。

草間彌生好像被圓點之網的詛咒操控了,發出近乎癲狂的宣言:「我把一切都押在圓點上,想要跟歷史造反。」按照草間自己的解釋,她是想掌控每一個點,從自己的位置,「度量宇宙的無限」,每一個點就好像是一個自己,她說:

「我的生命……是億萬粒子中的一點。我要用天文數字的斑點,編織出一張蒼白虛無的網,在此時此刻提出宣言, 消融自我、他者和宇宙的一切。」

草間彌生看見她的生命是「一個迷失在百萬個點中的其中一點」,但是藉由與路易威登的合作,草間彌生的圓點和她一直在傳遞的訊息「愛到永遠」,將無限蔓延到世界各地。

轉變的「愛」

在草間彌生後期的作品中,大部分的版畫作品背景都布滿細緻的網眼。南瓜、蘑菇、鮮花、洋裝、女孩、蝴蝶等熟悉的具象物件作為畫面主體出現。

這些作品中少了當初的那種執念性的焦慮,增添了色彩搭配的美感,反而讓人感受到草間彌生對於這些物件本身的興趣和愛,以及她永遠如年輕藝術家般的創作熱情。

起初帶有精神官能症意味的編織和重複,轉而成為愛與和平的象徵,最終化解為純粹而歡愉的紋樣。正如草間彌生本人,從急切尋求從日本傳統的風氣中掙脫出來的少女,到自如遊走於世界藝術圈的「世界的草間」,到脫離凡塵俗世的絢爛迷幻返回家鄉半隱居於治療所專註創作。

「如果不是因為藝術,我可能早就自殺了。」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草間彌生的童年並不能用快樂來形容,嚴格的家族環境和精神官能症的困擾造就了一個註定孤獨和疏離的靈魂。唯一值慶幸的是,這樣的環境反而使草間構成了自我的獨特的世界,並且她在藝術這一途徑中找到了內心的輸出口。

GIF

文 | Snake

圖 | 網 絡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每日一份新鮮生活品質

QIAO MA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豆瓣9.4的動漫,一開始卻不被看好
有錢就是霸氣!保時捷車主對服務不滿,直接開車衝撞汽車展示中心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