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銀行百萬年薪搶人背後:這類人才總缺口達150萬

銀行百萬年薪搶人背後:這類人才總缺口達150萬

近日,平安銀行百萬年薪批量招攬人才在行業引起熱議,據悉,平安銀行全球招聘崗位涵蓋互聯網產品總監、大數據技術總監、風險總監、客群策略專家、技術總監等多個 「黃金」崗位。以如此大的力度爭奪零售人才,在平安銀行歷史上堪稱空前。目前,平安銀行已請了不少獵頭幫忙找尋上述人才。

其實,不僅僅是平安銀行對零售人才需求量龐大,近年來,隨著眾多銀行紛紛構建「大零售」戰略發展格局,銀行業零售人才缺口不斷增大。

零售人才缺口增大 銀行「挖角」迅猛

據麥肯錫發布的《中國銀行業轉型與創新系列白皮書》顯示,在全渠道銀行、智能投顧、區塊鏈等科技變革的推動下,我國零售銀行正從3.0版本的移動銀行向4.0版本的數字化銀行發展。預計到2020年零售銀行整體規模達到3.2萬億,貸款規模32萬億,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零售銀行市場。

「零售轉型要發展『金融+科技』,金融機構在這方面優勢明顯,但需要找到稀缺的複合型領導人才、包容型專業人才。」 平安銀行行長特別助理蔡新發如是表示。

數據顯示,僅2017年一年,平安銀行整個零售引進了2000人,其中技術人才引進近1000人,中高級管理人員26人。比如,從PPTV「挖來」沈百軍擔任零售網路金融事業部零售大數據平台技術總監,從美國運通「挖來」的平安銀行零售風險管理部總經理張慎等等。

除了平安之外,有著「零售之王」稱號的招商銀行也一直在大量招攬零售人才,其官網招聘信息顯示,零售金融類招聘職位的數量是公司金融類、風險管理類等其它職位的3至10倍。除了客戶經理等銷售類崗位之外,主要集中在產品研發、數據分析等職位。

除了大量招聘之外,招商銀行還獨闢蹊徑的實施人才回巢計劃,積極鼓勵離職的金融科技領域的員工迴流。招商銀行認為,相比於純校招和社招,這類員工往往素質與能力優秀,既了解市場上先進技術和業務模式,更熟悉銀行自身情況,可以節約大量時間成本,在較短時間內提升創新能力。

與此同時,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雖然銀行對零售人才的競爭非常激烈,但最大的競爭,卻並非來自同業,而是來自互聯網企業。

「銀行不僅難從互聯網行業引入人才,體系內培養出來的人才還容易被BAT等巨頭挖走」。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拒不完全統計,2016、2017年2年超100位銀行高管離職,其中很多人投身民營銀行、互聯網金融企業及布局金融板塊的知名企業。如,浦發銀行分管大零售板塊的副行長姜明生加盟中國華信、出任副總裁;民生銀行總行零售風險部總經理李迎晨加盟玖富,任玖富首席風險官等等。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2017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顯示,有44%的銀行家認為銀行薪酬大跳水是銀行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有54.3%的銀行家認為應該積極改進員工薪酬激勵機制,加快引入並推廣股權、期權等激勵手段留住人才。

零售漸成銀行利潤核心 金融科技人才缺口達150萬

業內人士表示,大力招攬人才的背後是零售轉型的需求。

與數十年前對公業務在商業銀行業務中佔據主體地位的形勢相比,伴隨著消費者對金融服務需求的不斷增長,現在銀行的業務布局已經開始明顯扭轉,將零售業務作為發力重點正成為中國銀行業的發展趨勢之一。

通過梳理上市銀行2017年年報發現,諸多銀行都在布局大零售戰略,比如,工商銀行提出,深化推進大零售戰略,2017年該行成為國內客戶總量最大的信用卡發卡行;在網點數量相對有限的情況下,招商銀行通過部署「移動優先」戰略推動其零售利潤佔據其全行的半壁江山;江蘇銀行提出「智慧零售」目標,將個人大額存單、個人結構性存款等更多的零售業務放在線上;平安銀行採取用LUM(零售貸款)帶動AUM(零售客戶資產)發展的策略,以信用卡帶動借記卡,通過模式創新推動零售業務全面發展;中信銀行圍繞「四三三」戰略推進零售二次轉型, 全力布局「大零售」;等等。

雖然具體策略各有不同,但均效果凸顯,零售業務也正逐漸成為中國商業銀行利潤的主要增長點,在股份制銀行之中,這一趨勢更為明顯。如。平安銀行2017年零售業務以24%的資產佔比,貢獻了全行44.14%的收入與67.62%的利潤,零售業務已經成為其利潤的主要增長點;招商銀行2017年零售金融業務稅前利潤為475.95億元,占業務條線稅前利潤的56.52%;零售金融業務營業收入為1062.21億元,占營業收入的51.29%;2017年中信銀行零售銀行業務實現營業凈收入522.65億元,占營業凈收入的35.42%;等等。

波士頓諮詢公司(BCG)最新發布的《2017年全球零售銀行業報告:加速智能化轉型》認為,零售銀行業需要通過不斷創新來保持盈利能力。隨著智能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預計到2020年智能變革能為零售銀行增加30%的經營凈利潤。

很顯然,隨著零售轉型邁入下半場,金融科技在銀行業零售轉型發展中的作用將日益凸顯,甚至成為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等銀行向零售轉型的「核動力」。

這種情況下,零售銀行對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加大。以招商銀行為例,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在內部講話中曾稱:「招商銀行總行未來科技背景出身的人要達到30%-40%,甚至50%。」 中國銀行董事長陳四清在業績報發布會上表示該行在科技人才方面將會有大動作,會向社會招聘一批科技人才,該行管理層人士補充道,未來3~5年金融科技人才佔比要達10%,重點培養產品經理、數據分析師、客戶體驗師、互聯網安全專家等數字化人才。

然而,目前我國金融科技人才奇缺,供給不足,全球招聘顧問公司Michael Page的《2017中國薪資和就業報告》稱,目前國內金融科技人才總缺口達150萬。另據普華永道發布的《2017全球金融高科技調查中國概要》數據顯示,中國有71%的金融機構受訪者認為招聘人才比較困難。

「目前設置智能金融相關課程的大學並不多、人才的培養周期長、畢業生缺乏實際經驗等原因,導致金融科技人才的供給嚴重不足。」 金融壹賬通副總經理兼首席創新官邱寒表示。因此,多元渠道引進人才、建立科學用人標準、加強本土人才培養顯得至關重要。

綜合網易財經、央行觀察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電子銀行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光大銀行2017年報:創造手機銀行客戶新高 接入項目突破2,000大關
銀行流行建設營銷平台 六大深坑需高度注意

TAG:中國電子銀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