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遊戲發展史——Play Station的「逆襲」

遊戲發展史——Play Station的「逆襲」

[遊戲發展史(九)]提到,由於種種原因,原本Sony和Nintendo共同開發「搭載在SFC上的光碟讀取器」或稱「PlayStation計劃」最終以失敗而告終,而計劃的後續影響不僅僅是那個展覽會上的「PlayStation原型機」,同時更堅定了Sony繼續開發的決心。

索尼的難題

Sony,好像對遊戲業有點興趣。然而光有興趣是不夠的,遊戲機競爭可是殘酷的,能不能賣得出去,銷量才是王道!那麼,Sony真的做好準備迎接挑戰了嘛?1994年3月,《電腦遊戲世界》雜誌放出消息「Sony可能會在本年年底發售自己的超低價遊戲主機」。「PlayStation」正式進入玩家們的視野,而索尼做的,是秘密邀請遊戲開發廠商們為自己即將推出的遊戲主機製作遊戲。索尼,正在為自己面臨的嚴峻形勢尋找出路。

從1972年發展到1994年,從Atari到Nintendo和SEGA,不難發現,這三位遊戲業界巨頭都有一個共同點:我們不光生產遊戲機,還會製作遊戲。

▲遊戲機生產商「三巨頭」

Atari不僅有著Atari 2600遊戲機,還製作了《PONG》、《Breakout》這樣好玩的遊戲,當然還製作了《E.T外星人》這樣的渣作。[見遊戲發展史(二)]

▲Atari的輝煌

Nintendo不僅有Family Computer家用學習機、Game Boy掌上遊戲機,同樣也有《超級瑪麗》、《塞爾達傳說》、《寵物小精靈》等人氣超高、粉絲超多的強大遊戲IP。[見遊戲發展史(八)]

▲Nintendo的輝煌

SEGA雖然在遊戲機市場爭奪上比不過任天堂,但是憑藉著自家遊戲機的強大性能SEGA Mark III和Mega Drive還是賣得出去的,更何況世嘉還會製作《音速小子索尼克》這種備受玩家(尤其是北美玩家)期待的遊戲IP。

▲SEGA的強大IP

對於遊戲機競爭,玩家關注的永遠只有一個點,我能在這個遊戲機上玩到什麼遊戲。沒有讓人滿意的遊戲,遊戲機也只會變成「吃灰」的廢品。因此,遊戲廠商一邊忙著生產遊戲機,還會一邊開發遊戲維持玩家對自己的熱衷度。玩家需要的,是一台可以玩好遊戲的遊戲機。

Sony看了看自己,猛然醒悟了過來!Play Station遊戲機我們可以生產出來,畢竟本來就是個製造型企業嘛,生產個遊戲機還是挺容易的。真正的問題在於

——Sony!不會做遊戲啊!

▲Sony Walkman隨身聽風靡一時

遊戲開發廠商的難題

Nintendo和SEGA不光生產遊戲機,還會製作遊戲。它們不僅是遊戲機生產廠商,也是遊戲開發廠商。但是,光憑自己製作遊戲,一年能出兩三個遊戲就算是神速了。對於「喜新厭舊」、口味隨時變化的玩家,這種生產速度明顯是不夠的。大多時候,還需要藉助其他遊戲開發廠商為自己的遊戲機製作遊戲。

而現在,遊戲開發廠商也有難題。

[要理解這個難題,先科普點知識吧]

第一方遊戲(First Party Game):《超級瑪麗》對於任天堂,《音速小子索尼克》對於世嘉,這些生產遊戲機的廠商自己開發的遊戲,就叫做「第一方遊戲」。

▲最近大火的《戰神4》為索尼旗下工作室開發

▲所以是索尼獨佔的「第一方遊戲」

第二方遊戲(Second Party Game):任天堂覺得自己開發遊戲的速度不夠,需要其他遊戲開發廠商也為自己的遊戲機平台製作遊戲。那麼,由任天堂和另一個遊戲廠商採取合作的模式合資開發出來的遊戲,叫做「第二方遊戲」。

▲索尼「聖莫妮卡工作室」+陳星漢「那個遊戲公司」

▲共同開發出《Flower》為「第二方遊戲」

[註:目前遊戲界對「第二方遊戲」的定義有分歧,本文採用anysome作者自己觀點]

第三方遊戲(Third Party Game):非遊戲機製造商的遊戲廠商單獨開發遊戲,沒有其他公司的協作,完全憑藉自己的力量(人力、物力、資金等)開發出來的遊戲,叫做「第三方遊戲」。

▲獨立遊戲開發者Toby Fox開發

▲《Undertale/傳說之下》為「第三方遊戲」

對於第一方遊戲開發商而言,什麼都不必要擔心,資金有保障,和遊戲機生產相輔相成,而面臨難題的是第二方和第三方遊戲開發商。[遊戲發展史(九)]中提到過,由於遊戲發展,卡帶的存儲空間已經非常吃緊,越來越多玩家青睞於購買遊戲CD。而問題就出在CD上,因為那時的CD生產成本太太太太太貴了,普通遊戲開發商難以承擔「卡帶→CD」變化帶來的巨大費用。還有一點,當時也正處在2D遊戲向3D遊戲的發展階段[下一期會詳細介紹],而開發3D遊戲所面臨的技術性難題,普通遊戲開發商又難以攻克。再加上遊戲機開發商(Nintendo和SEGA)偏向於自己開發的遊戲,對第二方和第三方遊戲加以高要求、高門檻[見遊戲發展史(六)]。

那個時候,整個市場對第二方和第三方遊戲開發商太不友好了。

Sony的「拉攏」

索尼有煩惱,遊戲開發商也有煩惱。兩個煩惱的人坐在一起聊天,驚奇地發現,難題直接迎刃而解了!

於是,便有了開頭那一幕。索尼,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有人能給即將面世的Play Station遊戲機開發遊戲。為了達成這個目的,索尼開始「瘋狂拉攏」第二方和第三方遊戲生產廠商(各取所需)。

▲Play Station的標誌性按鍵

在CD生產成本昂貴的那個時代,Sony給遊戲廠商「優惠價」。畢竟,Sony本來就是當時世界兩大CD生產商之一嘛,壓縮成本不在話下。在遊戲機製造廠商只關心自家的第一方遊戲,而對第二方和第三方遊戲用高標準高要求加以約束的那個時代,Sony為遊戲廠商降低平台發售費用。在2D遊戲轉3D遊戲面臨瓶頸的那個時代,Sony會派專門的Play Station開發人員輔助遊戲廠商解決技術性難題。Sony不惜砸錢買遊戲,不計投入多少的資源,只要你為PS遊戲機開發遊戲,那麼一切好說,Sony只為了給即將面世的Play Station遊戲機開道。

▲Play Station,簡稱「PS1」

一個傳統製造型企業怎麼去弄遊戲機,一個完全不會開發遊戲的Sony怎麼「拉攏」遊戲廠商為其開發遊戲?索尼的Play Station於1994年12月3日正式在日本發售,累計全球銷量突破1億台。

Sony的PS遊戲陣營「拉攏」了Square(史克威爾)、Capcom(卡普空)、Konami(科樂美)等知名大廠,遊戲陣容彙集了《最終幻想7》(FF系列最強作品之一)、《勇者斗惡龍7》(日本國民級RPG)、《生化危機》系列、《合金裝備》系列等等著名遊戲大作。

Play Station完美達成了「逆襲」,Play Station的名聲由此全球打響,一直持續到現在的PS4。而另外兩位Nintendo和SEGA呢?三個遊戲機Play Station、Nintendo 64和Sega Saturn的市場爭奪戰到底戰況如何?

下一期——SEGA的含淚退出

Continue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nysome的遊戲小屋 的精彩文章:

TAG:anysome的遊戲小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