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被二胎改變的人生狀態
女兒出生時,真有點不知所措,畢竟已經很多年沒有抱過剛出生的嬰兒。
儘管在醫院提前「見習」了兩天,第一次給女兒餵食時,也要請護工阿姨幫忙。自己在旁邊認真看,不停地問。
在醫院的產房住院部,一個房間有幾個產婦和初生的嬰兒,陪護的夜裡沒睡過好覺,不是這個嬰兒餵食,就是這個嬰兒換尿布,前奏都是哭。嬰兒只能用哭聲來表達訴求。有時候一個嬰兒哭得厲害,也會吵醒其他嬰兒,變成多重奏。
開玩笑說,一個嬰兒哭,就像靜夜裡的一聲狗叫,會有其它狗跟著也叫起來,此起彼伏。大人們都很疲累,會拿孩子開玩笑,笑聲伴著哭聲,有無奈,也有喜樂。
嬰兒的哭聲自有他們的道理,只是大人還不太懂他們的訴求,才會被搞得煩悶不堪。旁邊17床的寶爸不斷求饒:「老闆,少點折騰我好不好,求你了!」護工過來一看,孩子拉屎了,換了紙尿褲,孩子安靜了。沒過多久,孩子又哭了,寶爸趕緊抱著小孩去找護工,可能孩子拉尿了。
「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講的就是嬰兒在襁褓中需要大人去呵護照料成長。
大家對自己的嬰兒期基本沒有記憶了,為人父母才體驗到父母的艱辛,而隨著孩子的成長,有諸如學習等更多需要去關注的事,慢慢對孩子嬰兒期的記憶也會淡忘了。
讀初三的哥哥回家見到小妹妹,第一反應是:「這麼小。」哥哥出生時7.4斤,妹妹出生時8.3斤,哥哥出生時比妹妹還要小,但記憶里誰都不會有印象自己曾經這麼小過。
哥哥對弟妹充滿期待,多次動員,甚至說「你們養不起我養」。哥哥知道未來他需要親情的陪伴,也做好了承擔的準備。
關於二胎的討論,更多的是從孩子的角度,考慮他們當下是否接受和喜歡,而少關注父母的付出是在為他們的未來分擔。當子女有一份責任和為未來去思考,他們就會有不一樣的期待,等到他們中年之後,他們就會有不一樣的感想。
雖然二胎有很多現實的糾結,但也有許多人義無反顧,醫院的陳主任說2017年生二胎特別多,醫院每天接生四五十個,不少孕產婦還白髮蒼蒼。60年代和70年代的生育慾望相比更加強烈,糾結的是歲月不饒人,而80後90年許多人糾結二胎會影響人生的狀態和生活的質量。
老人家會說,以前生活條件艱苦不也養了那麼多人?他們理解不了年輕一代的糾結。時代不一樣,很難簡單類比,年輕人也很難接受這種狀態。迎接多一個小生命,在不少人看來是一種勇氣,當然背後需要大量的付出。
這種勇氣還有另一層面,就是如何重新去面對自己。客觀講,不少人還沒有充分準備好就做了父母,也有不少糊裡糊塗孩子就已長大,有很多陪伴孩子成長的煩惱,也有經驗不足留下的遺憾。如果可以從頭來過,跟孩子的相處和教育的方式可能就大不一樣。也許還會重複,但多了一種可能。
二胎,對待孩子的那份感覺就不一樣,會去找尋記憶,會有新的想法。哥哥妹妹在一起時,會跟哥哥說你那時候是怎麼樣的,記憶的碎片重新連接起一片舔犢之情,不至於隨歲月的流逝而模糊。哥哥知道他的幼小,對自己有更完整的認知,更能關心和體諒父母。
一個新生命的到來,給生活各種機會,在照顧寶媽和小寶中,寶媽評價我可去做專業的「月嫂」,丈母娘說做得比護士還好,這都是最高的褒獎。一個家庭需要不斷有情感去凝固,在關鍵時刻的付出無疑最能體現彼此的關愛。一個新生命也將給家庭新的動力和活力。
女兒出生十幾天,自己幾乎把其它對外的事務都暫時屏蔽了,每天關注寶媽和小寶,繁忙而充實。其實,這個階段也是對自身的回望,自己也曾從襁褓中來。
二胎,不僅僅是家庭多一個孩子這麼簡單,需要有所準備和規劃,對人生的狀態要有所調整,起碼不能有老態的心理狀態,要表現出更有創造力和活力。暮氣太重是不適合二胎的。或許高齡二胎會讓你不敢老,讓你保持一種不斷向上和進取的狀態。
回老家遇到一小學的男同學,他懷裡抱著一個小孩。走近打招呼,還沒問及小孩,他就主動說明是孫子。40多歲的人,有了孫子很容易就自認進入准老人的狀態。
70後和90後一起到幼兒園門口接小孩,很多人都會去臆想這個畫面,像是隔著一代人,覺得彆扭。事實上,並不會有違和感。民間還有俗語「不知丑,生到四十九」,這裡的四十九指的是女性,如前文產科的陳主任提到的白髮蒼蒼的產婦。
近幾日帶女兒外出,也有遇到詢問跟孩子關係的問題,並不覺得尷尬,反問不會像爺爺吧?對方笑著說不像,應該是二胎吧?自然又把話題引到二胎上。
現在政策放開二孩,未來還將放開三孩,甚至採取鼓勵生育的政策。但在許多人看來,現在是在趕末班車,生理和心理的末班車,會埋怨放開二孩的政策來得太晚,錯過了比較合適的時期,陡增許多壓力,自然會很糾結,乃至於需要勇氣去抉擇。
「不管多糾結,生了就不會後悔。」這是許多過來人的經驗。
坐在女兒身邊寫這篇文章,看著她很萌的表情,時而微笑,時而像要哭的狀態,像是睡夢中與人對話,會感慨生命的神奇,會被她的稚嫩和多變的神情所感染,疲累也隨著消散。連續十幾天處於很少睡眠的狀態,卻還感覺精力充沛,這是一種很特別的力量。
妻子說請個月嫂就不用那麼累,而在我看來,所有的操心和付出都是註定的,只是什麼時候承擔而已。如果沒有在她弱小的時候把情感關愛和安全感給她,而交給別人去代理,在以後成長的陪伴中就很難有一份潛意識裡的默契。
只有理解孩子的每一聲哭聲,才能明白她的每一個笑容。嬰兒肚子餓了要哭、拉屎拉尿要哭、太冷太熱會哭、沒有安全感會哭,只要不舒服,就會用哭聲表達,初始是輕聲通告,沒有得到關注就會越來越大聲了。小孩睡得不安穩,伸個手指給她抓一會,通常就會安靜下來。不要蓋太輕的被子,會讓她更有安全感。小孩睡夢中雙手揮動,漲紅著臉,多是在拉便便了。用心觀察了解孩子的訴求,減少誤判,會讓孩子更加舒坦,帶起來也會輕鬆一些了。
寫到這裡,女兒正在伸懶腰,小傢伙又想找點事給我做了。
在我們的呵護下,孩子一天天成長,其實孩子也在改變著我們,讓我們不斷去學習,也跟著成長。
陪伴成長,不同時間的置換,自己所減少的,正是孩子累加的。孩子是大人生命形態的延續,是夢與希望的新起點。為孩子去努力付出和調整人生的狀態,是對自己的交待,也是對未來的期許。想起許博士講他當年為了照顧小孩,辭去了某國有企業集團的副總,後來孩子有了很好的成長基礎,他也有不一樣的事業,在其它領域有了成就。帶小孩的經歷也給他很多人生的觸動,有許多深情的記憶,對他的影響尤為深刻。
有人說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誰也不知道上輩子是什麼,但卻能看到下輩子,自己付出了什麼,後輩能感受得到,潛意識裡,就會有傳承。
幫女兒縫製一個米枕頭,這份心思就會體現在孩子一個圓正的頭型上。16年前幫兒子縫製過一個綠豆枕頭,陪伴成長的點滴,將會是人生中最值得珍視的。
迎接孩子的到來,跟孩子一起起跑,人生有許多可能,只要前行就是收穫,只要付出就會無憾。著看女兒甜甜的笑容,會覺得所有疲累都是值得的。
為孩子做出的調整,一種準備更充分的付出,正在改變人生的狀態和影響著一個家庭的未來。
TAG:潮汕出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