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革命中的兩次「暗殺風潮」,汪精衛竟然也曾是熱血刺客?
遊俠精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源遠流長,不絕如縷。沿至近代,在民族危機日益深重的背景下,國人對遊俠精神大加揄揚,持以為拯救國家之利器。如有時人指出,中國當時境況實儒者之咎,「俠者儒之反」,「十八世紀以來,我中國而有俠也,其無今日矣」,「共和主義、革命主義、流血主義、暗殺主義,非有遊俠主義不能擔負之」,主張以遊俠主義重「鑄吾國民之魂」。受此思想影響,一些革命黨人身體力行,往往以古之遊俠自任。
同盟會會員合照
與傳統因子相比,外來無政府主義思想的影響可能更為顯豁。20世紀初隨著無政府主義思想的廣泛傳入,俄國虛無黨人的暗殺行動引起革命黨人高度關注,為他們所「歆羨」所「崇拜」。從虛無黨人的事迹中,革命黨人認識到暗殺「其法也簡捷,而其收效也神速」,紛紛鼓吹並效仿,意欲在中國「全部盡發泄」暗殺之「潛勢」,「開二十世紀之新天地」。整個20世紀頭10年間,宣揚爆裂彈「簡易可行而恆能操勝」之文章,連篇累牘地見諸革命黨人舉辦的各色報刊中,從而有力地促進了暗殺思想的傳播。
黃興等留日革命志士
「俄國的民粹主義、歐美的無政府主義,結合了中國傳統荊軻之匕、力士之椎的俠客榜樣,個人的英雄行動便立刻呈現。」自1900年始,革命黨人先後組織軍國民教育會暗殺團、上海暗殺團、北方暗殺團、同盟會東京總部暗殺團、支那暗殺團、成記洋貨店、北京暗殺團、天津暗殺團等多個專職暗殺的秘密團體,領導與指揮暗殺行動,其中並不時閃現女子隊員的身影。在革命黨人前赴後繼之下,暗殺之風前後兩次臻於高潮。第一次是1904至1905年。受拒俄運動促發,留日學生反清革命運動蓬勃興起,暗殺行動隨之展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甲辰三暗殺案與吳樾炸五大臣案。第二次為1908年以後,特別是1910至1912年間。1908年以後革命起義一敗再敗,部分革命黨人或為提振士氣,或為宣洩憤懣,發動過多起暗殺行動,如汪精衛謀刺攝政王、溫生才擊刺孚琦等。而從暗殺事件發生地看,「以廣州、北京為最多,因為廣東是革命黨活躍之地,而北京則為清廷權貴政要集聚所在」。
叛國投敵的中年汪精衛
除一般革命黨人外,孫中山孫中山、黃興黃興等革命領袖也頗受暗殺之風的裹挾。總體上看,孫中山將暗殺定位為革命的輔助手段,對暗殺「不為絕對之主張」,贊成「與革命進行事機相應」的暗殺,反對「阻我他種運動之進行」,及「敵之勢力未破……而我以黨人之良搏之,其代價實不相當」的暗殺。
(李金強等:《中華民國專題史 第一卷》)
※豫湘桂戰役:國軍一潰千里,丟了五個省146座城市
※同4倍於己的日軍激戰,予敵重創:戴安瀾率第200師在同古打出國威!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