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PNAS:熬夜加班,基因「躺槍」

PNAS:熬夜加班,基因「躺槍」

PNAS:熬夜加班,基因「躺槍」

圖片來源:lawtrack

許多調節重要生物過程的基因都有一個睡眠/覺醒周期:即在24小時內增加或減少基因表達的周期。通過轉錄組(基因組表達的所有mRNAs的集合)的表徵,可以對所有基因的這一周期進行全局評估。

在McGill大學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對8名健康志願者的轉錄組進行了評估,這些志願者被人為地安排了5天的時間來模擬夜班工作。在一個隔離時間的房間(time-isolation room)里,志願者們被剝奪了一天中特有的光線或聲音提示,也不允許使用他們的手機或筆記本電腦。

在第一天和最後一個夜班之後,志願者們在24小時內定期提供血液樣本。然後研究人員對這些包括20,000多個基因表達的樣本進行轉錄組分析。

這項工作的結果於5月7日以 「Simulated Night Shift Work Induces Circadian Misalignment of the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Transcriptome」為題發表在《PNAS》雜誌上。文章描述了夜班制度如何抑制基因表達節奏,並導致節奏轉錄物與睡眠/覺醒周期的不同步。

PNAS:熬夜加班,基因「躺槍」

https://doi.org/10.1073/pnas.1720719115

作者之一、麥吉爾大學精神病學系教授Nicolas Cermakian 指出:「在我們的志願者接受夜班模擬後,幾乎25 %的節奏基因失去了生物節奏,73 %的人不適應夜班,且保持白天的節奏,不到3 %的人部分適應夜班制度。」

「我們現在更好地理解了當睡眠和進食行為與生物鐘同步時人體內部發生的分子變化,」論文的另一作者、Diane B. Boivin博士補充道,「例如,我們發現與免疫系統和代謝過程相關的基因的表達不適應新的行為。」

研究人員強調,由於這項研究是在實驗室高度控制的條件下進行的,現實中夜班工人的體力活動、食物攝入和睡眠時間可能彼此不同,未來還應通過研究實際夜班工人的基因表達來擴展這些發現。

Boivin博士總結說:「我們觀察到的分子變化可能有助於糖尿病、肥胖症和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問題的長期發展,這些疾病在夜班工人中更常見。不過,這還需要做進一步的調查。」

責編:艾曼

參考資料: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ditor@biodiscover.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精準創新聯動融合,泛生子赴約太湖(馬山)生命與健康論壇
除了「雙螺旋」,DNA還有其他新結構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