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詩詞中的月亮,怎一個美字了得

古詩詞中的月亮,怎一個美字了得

月亮是變化多端的。孩子眼裡的月亮簡直是一個神話的世界。

圓月如盤,殘月如勾。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圓,月亮就像是飄飄欲仙的仙女,她撲朔迷離,又溫柔似水。

在朦朧的夜幕下,我們常常沉浸在溶溶月色下,沐浴著皎潔柔和的月光,陷入沉思,展開遐想,產生纏綿而渺遠的情思,有思念,還有遙望。而我們的一抹鄉情,在一首婦孺皆知的詩作里盡情抒發,那就是《靜夜思》。

牙牙學語的孩童搖頭晃腦背會的第一首古詩就是這首《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古詩詞中關於月亮的詩歌可謂是層出不群,對月亮的偏愛,中國古代詩人表現到了極致。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這是《詩經》中對月亮的吟唱,「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李白賦予月亮的浪漫。「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是王維筆下清新的月亮。「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是蘇軾一彎孤獨的月亮。「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是杜甫一輪思鄉明月。

月亮,不僅懸掛在我們深藍的夜空,更懸掛在我們古典詩壇的上空。我們喜歡這一輪月亮,更喜歡這詩意氤氳的月亮。

「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這是李白對月亮最生動的比喻。滿月如盤如輪如鏡,所以,人們把月亮稱作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這孩童眼裡的月亮,就是這般迷人的景象,把小孩的童真童趣表現的淋漓盡致。

古老的傳說里,有貌美如花的嫦娥,嫦娥奔月的故事裡,有了廣寒宮,有了清虛殿,所以,月亮被冠之太多的美稱。什麼冰輪、玉蟾、白兔、桂宮、圓魄、麝月、天鏡、玉壺、銀鉤、玉弓、妲娥、嫦娥、嬋娟,每一個雅稱,都充滿無盡的妙趣橫生。讓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

余光中在《憶李白》中寫道:「酒入豪腸,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可見,李白的筆下,寫盡了多少溫婉的月光。

李白,作為一個浪漫詩人,一生與月亮結下不解之緣。關於月亮的詩歌,可以說是舉不勝舉。

試問,有哪位詩人詩作中出現了如此多的月亮?而且每一個月亮都不盡相同?美不勝收!

又有誰贈與月亮那麼多絢麗多彩的芳名?李白望月、思月、呼月、邀月、問月、醉月、賞月、弄月、夢月,甚至「欲上青天攬明月」,這些別具一格的月亮,讓多少人漫步月下,與詩人共醉一輪明月?

我喜歡牽著孩子的小手,漫步鄉間阡陌,田野上的一輪月亮,格外的皎潔明亮。被孩子呼作「白玉盤」的月亮,在我們成人的世界,有了諸多的意象之美。

我們追尋李白,不如追尋李白詩中的月亮,那一抹清涼的月亮,正是李白作為一代詩仙的真切寫照。

月有陰晴圓缺,提起月亮,我們一定會情不自禁地吟誦那首千古名句:「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讓月亮多了幾許人間溫情。看似一首簡單的中秋詞,其中卻蘊含著耐人尋味的意境。

既有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又有對人間的眷戀之意,看似表達手足情深,實則讓人感受人生聚散別離,其中浪漫的色彩,瀟洒的風格和行雲流水的詩句,讓我們讀來陶醉不已。

每一首關於月亮的故事,孩子們都喜聞樂見。在講述故事的同時,誦讀這清幽的詩句,孩子眼中的月亮便多了幾分神秘。

王維的《鳥鳴澗》把月亮描繪的多麼靈動,就像一幅動態圖,讓人感覺萬分歡喜。「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一個「落」,讓花有了聲息,一個「驚」,打破了夜的寂靜,一個「鳴」寫出了鳥兒的歡鬧。

正是這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景,反襯出春山的幽靜和迷人。

這究竟是詩中有畫,還是畫中有詩?

我們彷彿看到了月亮偷偷地鑽出雲層,從林梢傾瀉,一縷白月光灑在林間,而歸巢的鳥兒從睡夢中蘇醒,不時地發出陣陣呢喃,而春天山澗潺潺溪水,叮咚,叮咚,這真是「「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神奇世界。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此情此景,讓詩人詩興大發,一揮而就,令人賞心悅目,深情不已!

隨著之前《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潮,我們和孩子玩起了「飛花令」,而關於「月」的題目,我們原來能一氣呵成,信口拈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是一輪中秋的圓月,寄託著無限的思鄉之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這是一幅著色秋江圖,描繪出一番綺麗的自然景觀;「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這是月明風清的夏夜,以蟬鳴、蛙噪這些山村特有的聲音,展現了山村鄉野特有的情趣。

而那些螢火蟲點亮的夜空,有多少眉月在穿行。那些月光灑滿的鄉村田野,有幾多樂趣,幾多自在!

月亮皎潔,一塵不染;月光如水,傾心而瀉;明月似鏡,映照我心。

可以說,自從有了月亮,便有了關於月亮唯美的詩詞,而那些詩詞里的月亮,美得令人窒息。

三千小童專欄作家月亮河供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千小童兒童國學 的精彩文章:

讀通《中庸》做名相
從未被忘記的經典著作

TAG:三千小童兒童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