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清朝取代明朝是歷史的必然性?
歷史的發展是客觀的,不可逆的,也是不以某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同的時代必然造就不一樣的英雄,至於誰會成為時代的英雄則是偶然性的結果。今天我們就站在客觀的角度來分析清軍入主中原的原因。
第一因素:滿洲的崛起。
明朝後期,建州首領努爾哈赤,以赫圖阿拉為據點,經營三十多年,用武力統一女真各部,並建立了較為完整的政治制度,即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按軍事組織形式,把女真人編製起來,在貴族的控制下進行戰爭和生產活動,是一種兵民合一的社會組織。八旗制度促進了女真社會的發展,鞏固了努爾哈赤的統治地位。
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自立為汗,建立後金。後金為反抗明朝的民族壓迫政策,誓師要攻打明朝,幾年之間,明朝喪失遼東七十餘城。後來努爾哈赤遷都瀋陽,加強對明朝的攻勢。努爾哈赤死後,其子皇太極繼位,加強了對明朝的攻勢,並聯合蒙古各部,實力不斷壯大,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自此,清朝完成了實力的積累,優化了自身結構,成長為能夠與明朝對峙的強大力量。
第二因素:明朝自身腐朽不堪,搖搖欲墜。
自明武宗開始,明朝屢出昏君,君主不理朝政,朝廷大權落入奸臣和宦官手裡。奸臣和宦官打擊正直朝臣和士人,橫掠百姓,貪污受賄,無惡不作。宦官執掌朝中大權時,黨羽遍布天下,形成「閹黨」。東林黨人上書彈劾魏忠賢的罪行,遭到閹黨的殘酷迫害,明朝政治黑暗而腐敗。
明朝後期,土地兼并十分嚴重,許多貴戚官僚和大地主大量占掠民田,大批農民失去土地,流離失所,加之嚴重的自然災害和嚴苛的賦稅,農民被迫起義。農民起義軍聲勢浩大,最終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攻進了首都北京,明朝最終被農民起義軍推翻。所以說,明朝的破滅不是外部原因,而是來自內部的原因,再一次印證了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
第三因素:清軍順應了時代的潮流,把握住了時機。
在當時,封建地主階級仍然代表著最先進的生產關係,清軍順應時代的要求,保護地主階級的利益,因此清軍入關時,北方的地主、官僚紛紛迎降,勾結清軍,鎮壓農民軍。由於農民起義軍在與明朝軍隊戰鬥過程中已經大大的損耗,因此清軍可以較為輕易的絞殺他們,加之中原地區經歷了十多年的戰亂,人民渴望安定,於是清軍入主中原就變得更加如入無人之境。
歷史的發展就是這麼具有戲劇性,其表面紛繁複雜,但是其內部卻有著非常可觀的規律。因此,清朝取代清朝時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任何妄圖「反清復明」的逆流舉動都是徒勞無力的。
TAG:歷史大風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