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入菩提行論》讀後感

《入菩提行論》讀後感

今天看了梵漢對勘版的《入菩提行論》,覺得這是我看過的最喜歡的佛教經書之一,句句都是真理。那些頌偈就好像一位仁師的當頭棒喝,把我喚醒。有些內容我還無法領悟,我就總結一下我所能吸收的智慧吧。我覺得我得到的最大的領悟就是要守護自己的菩提心。至於我有沒有發起真正的菩提心,我也不確定,但是這不重要,起碼我至少在發起菩提心的路上,找對了方向才是最根本的。我對菩提心的理解是一顆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心,一顆希望眾生獲得幸福遠離痛苦的心,也就是一顆充滿愛的心。我覺得菩提心一定要是真實的,容不得任何虛假和勉強。如果你不是真心愿意做某件事,那你即便為了別人犧牲自己也是沒有功德的,況且菩薩根本也不會去計較功德。幾天前翻過一本日本僧人寫的書,裡面有一段話讓我深受感觸,「無論是怎樣的名僧知識,無論進行了怎樣的修行,無論學問是深是淺,無菩提心者乃是惡魔」。

我發現人在生活中經常會迷失,忘記或者根本沒弄明白什麼對自己是最重要的,比如我們會為了趕著去上班而開快車,因此忽視了他人和自己生命的重要性。就我自己而言,我常常會被自己給自己設下的目標困住,比如想要獲得更多的技能變得更有能力。雖然我的目標沒有錯,但我會經常忘記人生最重要的是修心。(這是我個人對人生目前的理解,不能代表別人的看法。)我說的是修心,而不是修行,是因為修行總讓人想到打坐啊,參禪啊,等修行方法。然而,我認為真正的修行不在於你能達到多麼深的禪定,修出了怎樣的神通,看了多少佛經,而是你有沒有讓自己越來越接近自己的本心,能不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體現你的佛性。成不成為菩薩不重要,涅不涅槃甚至可能都無所謂。

我這個人缺點很多,但是今天發覺了我的一個優點,就是我做每件事都會反思自己做的說的對不對。這是個與生俱來的習慣,它導致我很累,但是也讓我多了一份自知之明,加快了我的成長。現在的我甚至會審視自己的每一個念頭。這樣做是有效果的。最近我發現我對他人的評判變少了,沉浸在負面情緒里的時間也少了,發火過後很快就會自我檢討了,給自己加的壓力也慢慢學會放下了。在此為自己的進步點個贊。從今往後我的修心準則就是「守住菩提心」。下面是經文里對我影響深刻的一些話。感恩譯者把經文從梵文直接譯成了白話文,讓經書里的智慧變得通俗易懂。

盼望自己快樂的人,在這世上遭受痛苦;盼望別人快樂的人,在這世上獲得快樂。

心啊,你要認定:「我已經屬於別人」,除了眾生的利益,你沒有其他念頭。

將高、中和低的他人視同自己,也將自己視同他人,心無分別,你要反思妒忌和驕傲。

如果你熱愛自己,那就不要熱愛自己。

如果慾望不能滿足,便產生煩惱和絕望,而如果能擺脫慾望,幸福便會永不衰竭。

如果心能擺脫執取,那麼,眾生皆成如來。

依靠空性習氣,消除執有習氣,修習一無所有,最終消除空性。

如果沒有空性,心仍會受束縛,如同在無想定中,因此,要修習空性。

我慢是痛苦之源,痴迷自我而增長,如果它不可抑止,最好是修習無我。

如果痛苦真正存在,為何不折磨喜悅者?如果快樂真正存在,美味等等為何不能讓憂愁悲傷者喜悅?

感受依靠妄想分別。

不接觸妄想分別的事物,就不能把握事物的不存在,既然事物本身虛妄,那麼,它的不存在也明顯虛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姜圓圓 的精彩文章:

繪畫寫實計劃

TAG:王姜圓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