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來默默無聞,後來卻大放異彩,成為連小兒都害怕的大將
要說起三國的張遼,恐怕很多人最開始是從關羽的故事中才知道此人的存在。確實,張遼出道很早,但一直不順利。他先後跟過丁原、何進、董卓、呂布,都沒有受到多少重用,也沒有太多表現的機會。呂布戰敗時,曹操殺了高順,卻留下了張遼為己所用。
在小說之中,張遼是再劉備、關羽求請下才得以釋放的,正史在此處並無記載。別人都說劉備流落到哪裡,哪裡就要出事。其實張遼才是貨真價實的主公剋星,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沒有一個下場好的。只有曹操命硬,張遼投降他之後,兩人實現了雙贏。
張遼日後成為了曹操手下第一大將,各大戰場出現了他的身影。其中有兩戰不得不提。一是在官渡之戰,二是在合肥之戰。
官渡之戰是曹操和袁紹決定自己和北方命運的最關鍵一戰,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在《三國志》的《張遼傳》中卻隻字不提,彷彿張遼沒有參與過。但在《關羽傳》中,卻明確提到:
紹遣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
很明顯,張遼不僅參與了官渡之戰中的白馬之戰,而且是作為主力攻打顏良,他的名字和關羽的先後順序,微妙而含蓄的說明了二人的主副關係。同樣是在《三國志》中,《武帝紀》也說「使張遼、關羽前登,擊破,斬良」。
只不過張遼運氣不好,斬殺顏良的首功被關羽所獲得。因為關羽自己爭氣,也因為陳壽莫名其妙在《三國志》不提及,再加上羅貫中對於關羽此戰中的誇張描寫,更讓張遼在官渡之戰中顯得十分尷尬,存在感極低。
後來,在征討昌豨之戰、征服河北之戰以及征烏桓的白狼山之戰,張遼的表現非常出色,然而最讓他載入史冊的是在合肥之戰中的驚艷表現。
合肥是劉馥建設的一座重要、繁榮的城市,對於曹操來說,這裡可以作為抵禦吳國進攻的堡壘,對於孫權來說,這裡是進攻北方最好的補給站。所以,為了合肥,曹、孫兩家先後進行了五次大規模的作戰,而張遼的神勇表現發生在第二次。
公元215年,曹操大軍征討張魯,只留下張遼、樂進和李典三位大將帶領7000多人守合肥。臨走之前,曹操留下一封信函,告訴他們孫權來了如何破敵。等到孫權帶領十萬人真的打過來的時候,三位大將拆開信函,竟然指示,張遼、李典出城迎戰,樂進守城。
當時各位將領都面面相覷,認為曹操事先沒有料到敵我差距如此懸殊,對信函的計策不敢嘗試。然而張遼卻大膽的說:「主公尚在北方,如果我們堅守不出,肯定等不到他回來救我們。所以我們不如趁敵方還沒有集結完畢就先發制人,挫傷他們的銳氣,才能守住合肥,各位難道還有疑惑嗎?」
反正是張遼、李典出城打仗,別人有疑問也不會吭聲。於是,他們挑選了八百名勇士,跟隨張遼二人主動出擊。張遼人生中最為精彩的一頁拉開了帷幕。他率軍衝進吳軍軍營,此時吳兵立足未穩,又沒想到張遼竟然敢殺到這裡來,頓時手足無措。
張遼親自斬殺了幾十名敵兵,兩員將領,高喊:「張遼在此!」他率領的勇士更是無所畏懼,還要向孫權的主營攻去。孫權被嚇傻了,屬下們攜著他退到一個土丘上,所有士兵都重重疊疊圍住孫權,用尖利的長戟對準下面的曹軍。
張遼在下面怒吼不止,要孫權有種就下來決勝。孫權剛開始很害怕,後來緩過勁來,見到張遼帶的人也也不多,果斷讓人將他圍起來。
見勢不妙,張遼便順勢突圍。他帶著幾十個士兵本來已經殺開血路,殺出重圍了。然而,陷在包圍圈的其他士兵高喊:「將軍不要拋棄我!」無奈之下,張遼又折返回來,將他們也救走。
十萬吳兵,被八百名曹軍打成這樣,士氣低落可想而知。反觀守城的曹軍,再也不害怕人少。孫權一連攻打合肥十幾天卻始終沒有進展,此時瘟疫又開始流行,只好準備回兵。
此時,吳軍又大意了,他們以為自己仍然是佔據絕對優勢的兵力,又沒有什麼防禦。更為要緊的是,大軍回撤,竟然將孫權的主陣安排在最後。結果,就在孫權要渡河的逍遙津,張遼與李典、樂進再次傾巢而出,要與孫權拚命。
孫權的大部隊都已經過河,已經來不及回來,而在孫權周圍只有一千左右的虎賁。曹、孫之間,強弱已經換了個位置。現在輪到張遼不斷廝殺,孫權不斷逃命。掌管東吳禁軍的陳武就在此戰犧牲,宋謙、徐盛都受到重傷。
後來孫權是在十分驚險的情況下,才利用良馬過河,逃過一劫。張遼聽說那個逃走的果然是孫權,懊惱不已,他說如果直接抓孫權,就立下了不世奇功。
但是,不管怎麼說,這一仗打出了張遼的威風,重創了東吳。此後江東人人聽了他的名字都膽寒,小孩夜晚哭個不停,只要父母說到張遼,立即害怕得停止哭泣。這就是「張遼止啼」的來歷,據說日本現在還有個諺語「遼來來」也是出自於此。
參考資料:《三國志》、《典略》
※清朝有多少個皇后?除了孝庄外還有哪些皇后比較知名
※就為了弔唁死者的禮節,兩位天下聞名的大佬竟然吵架了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