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汶川地震十周年特刊

汶川地震十周年特刊

馬幫樂隊應該算是一個小眾樂隊,至少我身邊的朋友很少聽說過他們。馬幫樂隊成立2010年,前身是米粉樂隊,成員都是廣西人,他們的作品融合了南方原生態山歌、彩調、桂柳腔、搖滾、雷鬼等元素,形成獨特的南派世界音樂。

我第一次聽馬幫樂隊是在《十三億分貝》上,當時他們就是和黃媽在現場演繹了這首《一切會過去》。這首歌是馬幫樂隊在汶川地震期間寫的歌曲,目的就是告訴人們一切痛苦和災難都會過去,但愛會永垂不朽,呼籲人們堅強的面對生活。現場版更加原生態,尤其是黃媽最後連續的高達A5的吶喊,更加肆無忌憚,更加奔放自由。

這一版是錄音室版,雖然少了現場的那一份自由,但是仍然讓人熱血沸騰,正如我之前評論的那樣:「黃媽的聲音一出來,整首歌的靈魂就蘇醒了,彷彿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在呼喚迷途的遊子歸來,後面連續的吶喊,喊得酣暢淋漓,喊得肆無忌憚,喊得熱血沸騰,在大災大難面前,只有這樣強有力的刺激才能夠激起人心中的愛與希望」。(原曲熱評第三個)

開頭那一段很像葫蘆絲的聲音是西南民族樂器巴烏,並非葫蘆絲,以及歌詞中反覆的「嗒嘀嗒嗒的嗒嗒的的嗒嗒」是模仿時間流逝。

說來其實難以置信,汶川地震竟然已經過去十年了,明明一切都像是剛發生不久,一切記憶都那麼深刻。

2008年註定是一個要在青史當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年,從年初的南方冰災,到五月的汶川地震,再到八月的奧運盛會,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經歷了如此密集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

十年前我應該是初二下學期,在那所封閉式半軍事化管理的中學裡,兩耳不聞窗外事,但這個新聞實在太大了,沒有一個中國人可以視而不見。周末的時候去姑姑家吃飯,打開電視鋪天蓋地全都是關於地震的新聞,災情嚴重,傷亡人數不斷增加,主持人和嘉賓都在哭,全國人民心都揪在一起,無數雙眼睛關注著那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小城。

時至今日,回頭看那些人民子弟兵、白衣天使、志願者不分晝夜奮戰在救災一線,各族人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以及無數人聚集在天安門廣場高呼「中國加油」、「汶川加油」的視頻時,仍然會熱淚盈眶。

我記得當時學校也號召全體師生捐款,有一個同學捐了一千多,那個時候是一筆巨款,被全校表揚。我不知道那筆錢最終有沒有到達災民手裡,因為沒過多久電視里就開始報道災後重建的情況,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我們也放暑假了,幾個月後,奧運開幕,全國人民的心又從汶川聚集到了北京。

地震是壞事,奧運是好事,誰願意一直盯著壞事呢?

然而,十年就這樣過去了,猝不及防的,彷彿一瞬間我就從一個初二的少年變成了一個已經大學畢業工作兩年的青年,我開始明白「光陰似箭」的含義。

十年是一個重要的年份,在我的老家,小孩長到十歲,是要辦一場盛大的生日宴會的,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共同慶祝小生命的成長。誕生和成長是好事,可以慶祝,但死亡不是,有誰會為死亡十周年舉辦宴會的呢?

但這仍然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十年間這裡發生了什麼、改變了什麼、留下了什麼,仍然讓很多人牽掛,需要被報道出來,讓其他地方的人們了解。我的不少媒體朋友幾天前就已經出發前往當地尋找素材了。

人死了,生活還是要繼續。

佛教里說「生老病死皆是苦」,這個「死」是針對其他活著的人而言的,死去的人是沒有痛苦的,有也不知道,就如陶淵明所說:「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肉體已經化為塵土,還談什麼苦不苦呢?但活著的人不是,活著的人總還會想起死去之人的音容笑貌、舉止言談,與自己的點點滴滴,從而或喜或悲,或哭或笑,有情緒波動就會有苦。如果這個人與自己關係親近,那麼對情緒的影響就會深些,久些,反之,就淺些,短些,關於這一點,陶淵明也說得很清楚:「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誰會為一個陌生人哭泣呢?又不是阮籍。

中國人對死亡的總體態度是避諱,弟子問孔子如何面對死亡,孔子回答得乾淨利落:「未知生,焉知死?」活著的事情都沒弄清楚,哪有時間研究死人的事情?你看大聖人都避而不談了,凡夫俗子還談什麼?而這種避諱的態度背後,也許是一種恐懼。

怎麼會不恐懼呢?佛教、道教、基督教里都有關於地獄的描寫,十八層地獄,每一層都有怎樣惡毒的刑具,每一種刑具專門懲處哪些人,清清楚楚,細緻入微。

於是,就有了各種自我拯救的方法,或念阿彌陀佛,或煉靈丹妙藥,無非是想益壽延年,讓自己多活一些歲月,但死亡又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諸天神佛都還要渡劫,渡不過去的也得死,何況咱們這些凡人?於是又有一些人把希望寄托在來世,此生命苦,下輩子做個幸福的人。

我不知道有沒有下輩子,只看見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所有的情緒都在都在時間的長河裡被沖淡。看著原先那些在地震當中倖存下來的人都已過上了新的生活,破敗不堪的廢墟上重新建立起美麗的房子,驚天動地之後一切又重歸平靜,挺好。

痛苦和災難可以從天而降,唯有愛與希望只能在人心裡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死去的人已經死去,活著的人繼續生活。

也許最好的紀念就是更加熱烈地生活。

拯不拯救都隨他去吧,來不來世也都隨他去吧,反正一切都會過去,不如享受當下。

作者:流浪詩人

編輯:流浪詩人

圖片源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流浪詩人的音樂時間 的精彩文章:

TAG:流浪詩人的音樂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