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天祥就義後,在衣襟內發現一首四言詩,表達「成仁取義」的決心

文天祥就義後,在衣襟內發現一首四言詩,表達「成仁取義」的決心

原標題:文天祥就義後,在衣襟內發現一首四言詩,表達「成仁取義」的決心


文天祥(1236年-1283年),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詩人,抗元名臣,他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文天祥所處的時代,正是南宋王朝腐敗統治的末期,還面臨著蒙古鐵騎大舉南下入侵的威脅。在這內憂外患的環境下,少年時代的文天祥便孕育著偉大的救國抱負。


寶佑四年(1256年),20歲的文天祥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參加進士考試,在試卷上沒打草稿即洋洋萬言,大膽地提出了自己對於改革政治的各種主張,宋理宗親自選拔他為第一名,即欽點為狀元。


咸淳十年(1274年),文天祥被委任為贛州(今江西贛州)知州。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統帥伯顏率軍逼近臨安時,南宋朝廷詔令天下兵馬勤王。文天祥在當地招募了三萬勇士,決心要保衛臨安。


當時有朋友對他說:「現在元兵分三路進攻,聲勢洶洶,你以烏合之眾迎敵,豈不是驅羊群去斗猛虎嗎,怎麼能取得勝利呢?」


文天祥回答說:「我也知道情況確實如此,但是國家如此危急,竟然沒有人起來救亡,這怎麼行呢?我只好不自量力,以身赴難。」文天祥並把家裡的資產全部作為軍費。


德祐元年(1275年)八月,文天祥率兵到臨安,擔任平江府知府,只是孤立無緣,被元軍攻破,又退到都城臨安。


次年正月,伯顏逼近臨安東郊,宰相陳宜中逃跑,南宋朝廷不得已給文天祥以右丞相的名義,讓他前往元營談判。結果文天祥被伯顏扣留在元營中。


同年三月,即1276年,元軍進入臨安,南宋謝太后率宋恭帝趙?(xiǎn)及文武百官投降。伯顏把文天祥及南宋眾君臣押王元大都(今北京)。當行至京口(今江蘇鎮江市)時,文天祥在一個船工的幫助下,深夜逃出。


這時,不願投降的南宋大臣陸秀夫、張世傑在福州又擁立趙昰(shì)為宋端宗,文天祥便也來到福州,重新組織抗元武裝。


1278年,趙昰病死,陸秀夫又立8歲的趙昺為帝,駐守在崖山(今廣東新會縣以南的海中)一帶,文天祥駐守在廣東潮陽一帶,後來遭到張弘范率領的元軍的攻擊,兵敗被俘。



1279年1月初,文天祥被俘後,張弘范把他押到船上前往崖山,當船駛過珠江口外的零丁洋時,張弘范要他寫信招降陸秀夫和張世傑,文天祥接過紙筆,揮毫寫下了著名的《過零丁洋》,當張弘范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千古名句後,也情不自禁地讚歎到:「真是好人好詩。」

之後,張弘范讓文天祥在船上看著對面的崖山海戰,他眼睜睜地看著南宋王朝悲壯的結局:陸秀夫背著趙昺跳海身亡,南宋10萬餘軍民也不願被俘,全部跳海身亡。


南宋王朝徹底滅亡後,文天祥被押往大都,度過了將近四年的歲月。在這四年的時間裡,元朝統治者軟硬兼施地勸降著文天祥,讓投降元朝的原南宋狀元宰相留夢炎、俘虜的小皇帝趙顯、謝太后、元平章知事阿合馬、丞相孛羅相繼到獄中勸降,都被文天祥一一斥責回去。文天祥為表明自己抗元的強烈意志,在獄中又作了不朽的名篇《正氣歌》。



最後,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出馬,召見了文天祥,勸他說:「你如果能像對待宋朝那樣對待我,立即就任命你為宰相。」文天祥拒絕,忽必烈又問:「你不肯當宰相,當樞密行不行呢?」文天祥又回答:「一死之外,沒有什麼可做的。」

第二天,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元大都柴市口英勇就義,時年僅47歲。文天祥在刑場上,寫了一首絕命詩:


昔年單舸走維揚,萬死逃生輔宋皇。


天地不容興社稷,邦家無主失忠良。


神歸嵩岳風雷變,氣哇煙雲草樹荒。


南望九原何處是,塵沙黯澹路茫茫。


衣冠七載混氈裘,憔悴形容似楚囚。


龍馭兩宮崖嶺月,貔貅萬灶海門秋。


天荒地老英雄喪,國破家亡事業休。


惟有一腔忠烈氣,碧空常共暮雲愁。



文天祥英勇就義後,人們在其衣襟里又發現一首寫好的四言詩: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唯其義盡,所以仁至。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


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成仁和取義的思想分別出自孔子和孟子,文天祥把這兩句話放在一起寫進了自己的遺詩中,充分體現了他為國家和民族而不怕犧牲的浩然氣節。文天祥用自己的一生高度詮釋了「成仁取義」的真諦!


本文參考文獻:《中國古代史常識》、《中國古代名人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家之韻 的精彩文章:

中原激戰時,蔣介石為獲張學良支持不惜血本:委任狀、地盤、大洋
唐朝與波斯的交流往事:波斯帝國被大食國所滅,末代王子客居長安

TAG:史家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