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同安南門橋 「商旅競舟」不再,繁華依然……

同安南門橋 「商旅競舟」不再,繁華依然……

回復「同安天氣」查看未來三天天氣預報

如今的同安南門橋。

金車石刻正對銅魚池。

「同安面襟大海,素擅舟楫之利,古時溪港俱深,海潮溯達雙溪之上」,朱紫門外的南門橋,是同安水運發達的見證。114年前,同安清代舉人謝清丑登上孔廟青雲亭,鳥瞰南門橋及雙溪美景,詩云:「浪擊銅魚牆樓危,潮回秀塔海燕歸,商旅銀水競泛舟,船過城橋不眠桅。」近日,記者走訪了南門橋。 文/圖 記者 黃文水 陳萬泉

慢行步道從橋下穿過

有「金車石刻」與銅魚池相對

南門橋是進出同安的主要城橋之一。昨日記者漫步南門橋,橋下是建成不久的慢行系統,慢行步道從橋下穿過,花草蔥蘢。南門橋如今已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橋邊是銅魚池,這是古同安文明的象徵。

南門橋原名銅魚橋。《同安縣誌》記載:銅魚橋,在城南銅魚門外。《閩書》記述:溪中有石如雙魚,其色如銅,故以名橋,莫知始創。宋乾道間,縣令雷光胄修。可知其建造年代至少可追溯至宋代。

南門橋下怪石嶙峋,有「金車石刻」,與銅魚池相對。史料載,朱熹任同安主簿時,將東溪中三塊形似魚、顏如銅的天然大石取名「銅魚」。文史專家顏立水說,南門橋下「金車」二石和溪滸的「銅魚」三石,被朱熹視為財富和智慧象徵,「銅魚石上排金車,此是公侯宰相家」,朱熹有語「銅魚水深,朱紫(舊指五品以上官員)成林」,意為如果科舉那年銅魚池水深,那麼當年同安肯定會出進士。之後,古同安果然人才輩出。因此,同安縣城又有「銅魚城」之稱,毗鄰「銅魚」的南門橋也叫銅魚橋,朱紫門也叫銅魚門,附近居民區稱銅魚館。

周邊如今是繁華商業區,橋邊有小店傳承百年

南門橋周邊文物薈萃,有銅魚池、金車石刻、孔廟、同安古城牆等,既是人們探幽尋古之處,如今也是繁華商業區,是同安人的古早記憶。

南門橋邊有一家百年餅店——「淑婷餅鋪」,傳承人蔡水彬祖上一直住南門老街,他說,南門橋一帶在老一輩人口中稱「城邊」,以前有錢生意人會到松柏林街做生意,一般人會在「城邊」做小吃生意,進出同安城的商人餓了就會在「城邊」買吃的,「淑婷餅鋪」正是從那時傳承下來的品牌。

「南門橋除了是我們做生意的交通要道,也是兒時玩耍的最佳去處。」蔡水彬回憶,橋下溪水很清,小孩子最喜歡去游泳。夏天,不少孩子中午背書包提前出門,先到南門橋下游泳,聽著上課鐘聲響起,馬上背上書包,翻越古城牆到學校去。蔡水彬見過南門橋以前的樣子,橋墩呈船形,有台階可爬,橋下風大,夏天人們喜歡到橋墩上玩鬧。

在市民沈淑婷眼中,南門橋是古老而有故事的地方。上初中時,歷史老師告訴她,古時常有人扔銅錢到巨石上祈福,後來潮水退了,就有許多人去撿銅錢。八年前,本報曾刊發報道《傳南門橋下藏「乾隆通寶」,同安網友組織前往「尋寶」》,據記者當時調查,確實有人在南門橋下挖到整串「乾隆通寶」,不過目前銅錢已難得一見。南門橋下有寶藏的傳言純屬無稽之談,橋下有銅錢或與閩南習俗有關。

舊時同安人稱之為駝背橋,「站在橋頭看不見橋尾」

古同安有俚語「南門橋望不到頭」,舊時這座橋也被不少同安人稱為「駝背橋」。相傳明代有一貪官到同安任知縣,上任後巧取豪奪,搜刮民脂民膏。一次知縣到南門橋,見到湍急的溪水,心想要是金銀財寶也能和溪水一樣源源不斷進腰包,那該多好。於是貪官召集親信編造了一個欺上瞞下的造橋計劃,呈報上級說,準備在南門外修建一座「站在橋頭看不見橋尾」的大橋,並開列了一大筆款項。拿到錢後,這名貪官又動起了歪念頭,他花了一點錢,在南門外草草造了一座橋,長度不過幾十米,橋中段凸起,頭尾低垂,形成拱形,站在橋頭看不到橋尾。

南門橋有過眾多曾用名。《同安交通志》中稱之為南薰橋,南薰橋原名銅魚橋,又稱朱紫橋。南薰橋之名,是1928年重修時更改的。重修後南薰橋改為鋼筋混凝土橋面,可行汽車。之後,又進行過多次大修。

《同安交通志》記載,同安自五代建縣至民國初年,航運發達、水路繁忙。清光緒年間,東西溪各碼頭風檣林立,泊於東西溪的船隻上百艘,大多隨潮水進出。「船過城橋不眠桅」流傳甚廣,顏立水解釋,當時船隻穿過南門橋、西安橋、東橋,不必放下船上的桅杆,可見當時溪床之深。不過,到上世紀60年代,東西溪溪運全停航。

來源:廈門晚報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商務、爆料、投稿、諮詢

聯繫同安吧工作人員信號:tonganb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代志 的精彩文章:

TAG:大代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