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地震來臨時,我們跑嗎?

地震來臨時,我們跑嗎?

對話框回復「聲歷

川教之聲會為您推送一條聲音日曆

365天,365句教育經典

全年聽下去

「5.12」汶川地震,讓我們感受到在自然災害面前生命的脆弱,也讓我們認識到積極應對自然災害的重要性。「每周一跑」的防震應急演練在各所學校應運而生,而地處鮮水河地震帶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幼兒園也絲毫不敢鬆懈。

「地震」警鈴大響,孩子們在老師的組織下,按照預設的逃跑路線和逃跑順序開始向樓下趔趄而行。瞬時,孩子們的吵鬧聲、老師的吼叫聲響成一片,原本狹窄的過道更加擁擠不堪。孩子們走樓梯本就踉踉蹌蹌,再加上相互推搡,稍不注意就有孩子摔下去,老師剛扶起這個,那個又差點摔倒。最終,老師們在心驚肉跳、慌亂不堪中將所有孩子疏散下樓,精疲力竭地完成了一次「每周一跑」。

「每周一跑」的本意在於,培養孩子們地震來臨時臨危不懼、有序撤離的能力。然而大地震來臨時地動山搖,成人一般都站立不穩、驚慌失措。幼兒平時走路尚且趔趄,大地震來臨時他們還能跑嗎?更別提抱著頭跑了!面對身心皆未發展成熟的幼兒,「每周一跑」的演練模式顯然不符合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也不切合實際。未雨綢繆,甘孜州幼兒園針對「每周一跑」出現的種種問題,在研究幼兒特點、分析地域特徵的基礎之上,大膽將「每周一跑」調整為「每周一躲」,並做了如下嘗試:

1. 在地震來臨時,要求所有幼兒只躲避,不逃跑,等待救援,解決了幼兒逃跑困難的問題。

2. 挖掘本土資源,特邀建築專家勘察幼兒園建築物的安全性,找出大地震時可以進行躲避的「救命三角」區域。匯同專家的意見後,再為幼兒園的不同區域(操場、教室、卧室、過道、衛生間)劃定相對安全的具體躲避位置。

3. 在幼兒可能躲避的區角,配備礦泉水、壓縮餅乾等應急物資。只講究取用的方便性,而不追求存放的整齊性,所有物資都零散放置、定期更換,確保隨時隨地皆可取用。

4. 在幼兒可能去的區角,配備了大批的地震帽。用設備解放雙手,解決了幼兒年齡過小,躲避時不方便用手來保護頭部的問題。

5. 將地震帽的使用方法作為教學內容融入保教活動中,讓幼兒養成良好習慣,在遭遇緊急情況時能熟練佩戴地震帽,有效保護頭部。

6. 在不確定的時間和地點進行演練,保證每個孩子在不同的時段和不同的地點都知曉躲避的辦法,形成躲避的習慣。

地震來臨時,我們跑嗎?

針對3-6歲幼兒的實際,甘孜州幼兒園給出的答案是:不跑!

理由有三:

1.大地震來臨時,幼兒逃跑困難,逃跑的混亂場面可能會引發更多難以控制的局面。

2.小地震來臨時,幼兒不用跑,盲目地往外跑可能會因高空墜物造成更大的傷害。

3.科學的躲避能有效降低對幼兒的人身傷害,同時給救援帶來便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川教之聲 的精彩文章:

思念是會呼吸的痛,遠方的你還好嗎?
章魚的智商竟這麼高,看完再也不敢吃章魚小丸子了

TAG:川教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