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家園》:幸虧,我們有高爾泰,這個隱居美國的理想主義者
《尋找家園》:幸虧,我們有高爾泰,這個隱居美國的理想主義者
高爾泰寫人,從身邊最親近的家人寫起,寫自己,寫家養的香灰色公山羊阿來和鄉下土狗阿獅,寫鄉間的大刀會,清道士,「揚州船佬」,文字一下子活潑起來。我為阿獅的遭遇痛心,為砍斷了的白蠟齊眉棍惋惜,想像元宵節時山裡人家擺放滿屋的小燈杯在溫柔的夜色里與漫天的星斗交相輝映的神奇,但最讓我感興趣,還是主人公,少年的高爾泰。
覺得他特別有趣。這個孩子犟得要死,與人打架打得無趣,但為了表示少年反叛,每天回家前還特意用泥巴塗在臉上裝出剛剛惡鬥一場的樣子給父親看;愛看書,乾脆逃學,跑進操場後面小丘里的榛莽用茅草做個大鳥窩在裡面讀課外書;不喜歡蘇州園林的工鑿斧琢,也不喜歡東吳大學的素描課,竟扭著家人死活改投丹陽正則藝專。與這股犟勁兒相輔相成的則是他的坦誠。文字里沒有半點兒給自己開脫的意思,沒有美化,鮮有價值判斷或者悔過什麼的,就是直白的平實的敘述。
他寫自己借書,喜歡《水滸傳》不喜歡《紅樓夢》,喜歡《安徒生童話》不喜歡《格林童話》,喜歡泰戈爾的散文詩,不喜歡小說。「不喜歡就不看,翻翻就還掉去」,沒半點羞澀扭捏遮掩。他寫對蘇州的不喜歡,對蘇聯客觀性壓倒一切的畫法不接受,就老老實實的說,不強詞奪理為自己辯護,也不遮掩對方的辯駁言論,黑白美醜全拿到紙面上來讓讀者自己決定。這樣直白、平實、坦誠的語調風格後來貫穿全書,讓人讀得踏實,讓人不知不覺的也用同樣的態度看書,看人,看世界。
在高爾泰的筆下,一切的風景、人物、事件全是鮮活跳躍的,聲音清晰,色彩鮮明,情感真切。不管是兒時的「夢裡家山」,還是浩劫中「流沙墮簡」,還有網路版本卷三的「邊緣風景」,都因為這份鮮活生動,終於理解了,我們為什麼要尋找精神的家園。
高爾泰是一位理想主義者。
從他離開故鄉到蘇州東吳大學起,這股子不肯妥協的理想主義犟勁便從未消失。他在運動的前夕寫了「美是主觀」的《論美》,不肯媚顏領導,被發配,若不是因為畫大油畫的本事,很難逃離死境。終於獲得自由後不敢回故鄉,給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常書鴻先生寫信毛遂自薦,來到了敦煌莫高窟,後輾轉到成都,再到成都被關入監獄和看守所,寫下「鐵窗百日」。釋放後與妻子浦小雨女士逃至香港,避難於美國,隱居於東海岸新澤西州至今。
這就是高爾泰,一個90年代初期窮的吃不上肉與水果的大學教授,一個滿身畫藝卻不肯迎合市場賺錢發財的畫家,一個幾度被囚被困甚至家破人亡卻死不改口非要講人性的理想主義者,一個歷盡苦難卻依然講美,畫美,寫美,追求人間至美的不悔的大寫的人。
※《開封志怪》:展昭也有俠骨柔情,端木翠畢竟只有我
※《第九個寡婦》:嚴歌苓的世界,總是和我們不一樣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