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震後再生育:十年後,讓另一雙小手牽著爸媽繼續走

震後再生育:十年後,讓另一雙小手牽著爸媽繼續走

蟲兒飛

 夜空守望者節目背景音樂精選

兒歌 

00:00/01:41

黑黑的天空低垂

亮亮的繁星相隨

蟲兒飛

蟲兒飛

你在思念誰

天上的星星流淚

地上的玫瑰枯萎

冷風吹

冷風吹

只要有你陪

蟲兒飛

花兒睡

一雙又一對才美

不怕天黑

只怕心碎

不管累不累

也不管東南西北

——在汶川地震後廣為傳播的《蟲兒飛》,用以悼念逝去的孩子

好好活著是對逝者的最好懷念,而失獨家庭的再生育,被視作是對逝者生命的延續。

2008年汶川地震後,四川有8000多個家庭失去孩子,其中6000多個家庭有再生育一個孩子的願望,而且這個群體多是 35 歲以上的高齡婦女,她們由於各種原因難以生育。

據媒體報道,震後有三成失獨母親無法再生育,失獨之痛一直纏繞她們生活的全部,失去精神寄託一蹶不振、家庭關係惡化、貧困和養老問題等帶來的生活壓力。

胡麗娜、毛萌、黃萍,是三位汶川地震後參與再生育項目的專家和醫生。她們六年如一日,幫助失獨父母重組完整家庭,重建天倫之樂。在汶川大地震10周年之際,三位女醫生寫下了這些年親歷的故事:《孩子?孩子!》。

孩子去世,

母親把羽絨服穿到毛毛熊身上

主任醫師黃萍對2008年6月2日這一天印象極其深刻。

那時汶川地震剛過去三周時間。早晨黃萍查完房,樓下忽然傳來喧嘩聲,夾雜著零亂的腳步聲和陣陣哭泣聲。她來到樓下的大會議室,推開大門望去,「只覺得心臟彷彿挨了重重一擊,頓時破碎,撒滿一地」。

「幾十對來自都江堰市向峨鄉的失獨夫婦已經不再哭泣,他們每人手中都抱著一件孩子的遺物,圍著那張橢圓形的大會議桌呆望著推開的門,每一個人看上去都神情獃滯、表情木訥。憔悴灰暗的臉上,兩隻眼珠深陷在空洞的眼眶中,白中帶青,沒有一絲一毫的生氣,看起來不但失去了生機,更像是失去了靈魂。」

一位家長捧著一張獎狀,獎狀上的字跡是「××同學,在全校詩歌比賽中榮獲一等獎」,那張獎狀上面殘留著灰塵,缺掉的右上角還有著類似糨糊的痕迹,可以想像這張獎狀不是裝在相框里,而是直接貼在牆上。

一位母親抱著一隻毛毛熊,毛毛熊身上穿著一件橘紅色的童裝羽絨服。

一對夫婦,丈夫捧著一張照片,彩色照片上一個大眼睛的小男孩正俯著身子蹬著滑板向前沖,而此時此刻的妻子則抱著那隻孤零零的滑板,緊緊的,緊緊的,無論如何也不鬆手。

一位母親無休止地重複著一句話:「我們寶娃見人就笑,我們寶娃見人就笑……」

失去獨生子女的家長情緒激動,極難控制。黃萍意識到,從醫生的角度給這些失獨家長們提供幫助,安撫他們悲痛的心,對情緒失控也許能起到一定的安撫作用。

她們在進行心理撫慰和心理疏導的同時,從醫學的角度對夫婦雙方能否再次生育進行檢查、指導和宣傳,對在檢查中發現有各種婦科疾病的,當時就進行了治療,嚴重的還盡量留下來住院治療。「由於我們只是計生所,床位十分有限,有些夫婦來一趟不容易,老家又被地震毀了,我索性就把有些遠道而來的夫婦接到家裡暫時住下來。」

再生育的可能性,把這些失獨父母暫時從當頭一擊的絕望中拉出來。

三次懷孕才成功,

踏進手術室就如一隻腳進棺材

長篇報告文學《失獨:中國家庭之痛》一書中寫:「我們沒有理由去阻止眾多高齡孕婦補生孩子的執著,因為只有重新獲得孩子,才能修補她們心靈深處的創痛;也只有重新獲得孩子,才能使她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將生活的信心重新拾起。」

高齡產婦不適合生育,但經歷過地震創傷之後,她們對新生命的渴求,強烈到常人難以想像。黃萍就記得好幾位這樣執著的母親,為了新生兒,九死一生。

當年33歲的肖芳玉,在地震中失去了女兒。丈夫因痛苦而麻木,白天肖芳玉堅強地去面對繁忙的工作,夜晚她蒙上被子一個人撕心裂肺地痛哭。

她決定再生一個孩子,這個願望的實現,讓她付出慘重代價。

災後的第一個冬天,這是她在再生育專家的幫助下第一次懷上孩子,懷孕四個月就胎死腹中。

第二次懷孕間隔四個月,黃萍花很多時間指導她備孕,「這個堅強女人的堅持也深深打動了我」。肖芳玉無論如何也要保住並生下這個來之不易的孩子,「這是讓她女兒回來的唯一希望了」。

可是由於仍心繫災區救援任務,衛生條件糟糕,以及心理壓力大,加上「高齡」,27周,肖芳玉的孩子又胎死腹中。

做手術取死胎時,肖芳玉哭著問:「孩子在我肚子里好好的,怎麼就死了呢?我不相信她死了,黃醫生你再好好檢查檢查呀。」

黃萍告訴她:「孩子死了,原因很複雜,主要原因是你年齡大。如果不馬上取出來會引發大出血,會嚴重影響今後再次懷孕的。」肖芳玉無助地哭叫著:「我又死了個孩子!」

第三次懷孕,醫院把肖芳玉「當熊貓一樣保護起來」。而最後手術,「從進入手術室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是一隻腳踏進棺材裡」。與死神賽跑的2小時45分,險象環生,好在孩子平安降生了。產房已是滿地血跡,紗布輕輕一擰就是一小碗鮮血。

肖芳玉和丈夫,堅持讓救命醫生給孩子取名。

地震奪去的那個女兒叫張從雪。黃萍說,這個孩子叫張從瑞吧,吉祥的意思。

產後虛弱至極的肖芳玉,強撐著露出笑容,「那笑容像紅苕花一樣好看」。

「孩子生下來,

會不會跟他姐姐一樣聰明啊?」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婦產科原主任胡麗娜說:「地震造成幾千個幼小的生命瞬間蒸發,這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這些父母的生活里,沒有按下暫停鍵,但按下了靜音鍵。沒有商量,沒有迂迴,孩子就這樣走了。」

胡麗娜看到的災區景象:小學門口相互攙扶的父母或祖輩,他們眼巴巴地望著廢墟的淚眼,小學散落在灰塵中的書包和課本……

「什邡洛水中學倒塌的重點班的教學樓廢墟前,那些樹枝上牽拉著的麻繩上貼著的一張張紙條彷彿還在我眼前晃蕩,紙條承載的是父母對孩子的追思,也有他們對上天的質問。」

吳德學的女兒離開人世時,8歲,上小學二年級。2008年5月12日下午,女兒其實是班級第一個跑下樓的學生,但她發現書包和鑰匙忘了拿,就返身上樓……返回的路上,搖晃中的教學樓轟然坍塌。

「唯一沒有去找的地方是殯儀館,那是他最不情願去的地方。他不願意在那裡見到女兒。可是他又不得不去。在那裡,懷著難以用語言形容的心情,證實了他最不願看到的事情,女兒的名字赫然出現在了遇難者名單上。」

在學校廢墟上,所有家長都衝上去用手扒,使勁掰。黃萍寫,如果可能,他們全都願意替自己的孩子去死。「失去孩子的家庭從此了無生氣,再也沒有了盼頭。」

再生育工程的啟動,給吳德學夫婦的生活帶來希望。兩年後,在黃萍等醫生的幫助下,他們成功迎接了新生命。

妻子懷孕三個月的時候,吳德學打給黃萍報喜,問她:「你說我們的孩子生下來會不會跟他姐姐一樣聰明啊?」

今年,再生育的兒子已經7歲了,一家住在災後重建的小區,生活平安喜樂。震後十年,另一雙小手,要牽著爸爸媽媽告別昨日憂傷,繼續充滿地勇氣走向未來人生。

(參考東方出版社《孩子?孩子!——三位醫生與災後失獨家庭的再生緣》)

整理撰文:沈傑群

圖文排版:余冰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青報副刊 的精彩文章:

《中國詩詞大會》新亮色:詩意無關職業 從來不晚

TAG:中青報副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