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年,我們做的一切是為了減小創傷

十年,我們做的一切是為了減小創傷

「我老婆和孩子還在家,不管怎樣我都要回去。」王育金放掉山上的羊,回到了家附近,可是家裡房屋已經坍塌成一片廢墟。憑藉著自己的雙手和手裡宰羊的刀,他從廢墟里救出了老婆和兒子,「沒有什麼比活著更有意義的事情了。」 現年70歲的王育金回憶地震時說。他是汶川大地震的親歷者。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發生里氏8.0級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另有4616.0865萬人受災,是建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

十年後的今天,回望汶川大地震,帶給我們深深的思考。就讓世紀網的記者為你梳理救援重建的過程,總結地震帶給我們的經驗教訓。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之際,人們在為逝者哀痛、為生者欣慰、為救援者感動的同時,也在思考這場巨大的災難帶給人們哪些啟示,從而總結和吸取汶川地震的經驗和教訓,最大限度地減輕未來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不讓汶川地震的悲劇重演。

科學合理開展建設工程選址工作

汶川地震引發極為嚴重的次生地質災害,導致城鎮、鄉村被掩埋,造成嚴重人員傷亡。曾經有「映秀映秀,山清水秀」之稱的映秀鎮是汶川地震的宏觀震中,在地震中倒塌和損毀的宏達化工廠、東方汽輪機廠、小漁洞大橋等全部遭到毀滅性破壞,映秀鎮成為全省人員和財產損失最嚴重的地方之一。

從映秀鎮的悲劇中,人們意識到必須要科學開展建設工程選址工作,選擇防災減災有利地帶,避讓地震斷裂帶,這也是災前預防工作中最經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危急時刻保持生命求援線通暢

2008年5月12日14時40分,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的12分鐘內,中國電信汶川分公司電信員工劉道彬,把汶川縣唯一的一部海事衛星電話從眼看就要倒塌的住宅樓中搶出來,撥通了上級部門的號碼,第一時間傳出地震損失情況和求救信息。安縣的茶坪和高川則沒有這樣幸運,損失慘重的這兩個深山鄉鎮,為了將求援信息報告外界,甚至寫血書託人帶出。

慘痛的教訓表明,應急通信這條生命求援線只有保持暢通,才能多挽救一些鮮活的生命。例如在地震頻發的我國台灣地區,對應急通信設備的配備有硬性要求:從大城市到小鄉鎮的應急保障部門,都必須按照標準配備包括移動、固話、微波、衛星通信等在內的多種通信設備。這樣的配置,目的是要保證災難發生時災區至少有一種通信方式能夠與外界聯絡。

做好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工作

汶川大地震,造成2314.3萬間房屋損壞,近9萬名同胞死亡及失蹤,多因建築物倒塌而罹難。歷次地震災害調查結果表明,地震中人員傷亡主要緣於建築物倒塌,小部分緣於由地震誘發的火災、水災、泥石流、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不抗震的房屋是導致人員傷亡的元兇。

歷次震災證明,科學地進行抗震設防,並將其貫穿於建設工程的選址、確定設防水準、抗震設計、施工監理等環節,可以有效減輕地震中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加強地震應急救援和演練工作

地震、火山爆發、颱風、洪災等災難的發生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但如何面對災難卻是人們所必須思考的問題。

得益於堅持數年的安全教育和緊急疏散演習,在緊鄰重災區北川的安縣桑棗中學,在地震發生後,全校2200多名學生和上百名老師,僅用1分36秒,全部衝到操場上,無一傷亡。這一成功的自救,讓人欣慰,發人深省。

全國各地應當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完善地震應急預案,開展跨部門的防災減災綜合培訓、演練等活動,增強防震減災意識。以便如果有一天災難不幸再次降臨,我們能夠出現更多的桑棗中學。

堅持開展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

有專家說,災難發生後,在救援力量抵達之前,個人的救生儲備往往能發揮關鍵作用,一瓶礦泉水可能就讓壓在廢墟下面的生命多了一分生存的機會。什邡市被埋長達104小時的倖存者李青松,靠吃紙板,以頑強毅力存活下來並最終獲救。然而,大多數公眾並未具備應有的應急儲備意識。

因此,地震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社會系統工程。它是防禦地震災害的有效途徑,必須堅持不懈地加強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增強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公眾的自救互救能力。

應對地震的能力大大增強

為了增強防震減災能力,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並從2009年5月1日起開始施行。

修訂後的《防震減災法》,由原來的7章45條增加到9章93條,條文增幅接近100%。重點對防震減災規劃、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救援、震後恢復重建等做了修改、完善,新增了地震災後過渡性安置和監督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另外,修訂後的《防震減災法》還完善了防震減災管理體制、防震減災的社會參與制度以及防震減災的經費保障機制等共16項機制。

此外,近年來,民間救援團隊的經驗、技術、裝備、意識都得到很大提升。2016年6月,中國慈善聯合會救災委員會成立,將民間救援力量與政府力量對接起來,志願者團隊統一聽從安排,分工合作,組織變得更加有序。不僅如此,以前不少志願者認為抗震救災僅僅是生命救援,但是現在大多數志願者選擇實實在在地做一些基礎工作,如維持交通秩序、安撫遊客等。

由於增強了應對能力,在一些大型地震發生的高危地區,大地震造成的傷亡也在大幅減少。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但是本次地震造成的傷亡較少,據統計共造成25人死亡,525人受傷,6人失聯。

地震預警技術的不斷提高

研究表明,如果預警時間為3秒,可使傷亡率減少14%;如果預警時間為10秒和60秒,則可使人員傷亡分別減少39%和95%。

汶川地震後,我國地震預警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地震感測器覆蓋範圍大大增加。我國已建成了數百個由國家基本台、區域台和地方台組成的全國地下流體觀測台網;建立了首都圈和滇西地震實驗場;初步進行了台網的數字化改造和建設;目前開展的地震前兆觀測包括地震活動性、地殼形變、地下水、地電、地磁、應力-應變、氣象、誘發因子、宏觀異常等十幾類近百種方法,發現了大量的異常現象目前。

目前,僅四川境內,儀器已覆蓋了包括汶川、青川、都江堰、龍門山斷裂帶在內的廣大地震多發區域。地震預警發展到多渠道傳播,能夠更快的覆蓋到更多人群。地震預警技術的發展為人們避險提供更多時間、極大地降低了災害所帶來的損失。

未來十年非常緊迫的任務

十年過去了,我國在沉痛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然而正如白岩松在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2018年學術年會中所說:「十年,我們不能滿足於有,而要追求好;未來十年非常緊迫的任務,中國在應急救援和災難醫學發展方面要用高、精和世界一流的標準來衡量自己。」

目前,中國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即中國國際救援隊分為三個支隊和一個直屬隊,它們在中國的陸續誕生,首先是提升了中國在應急救援方面的標準。然而,中國這樣大的國家,應該達到這種國際標準的救援隊可不是一個個位數的概念,未來應該要有第四支、第六支,包括國家級的幾十支將來也都要向這個標準去靠攏。因此,未來十年非常緊迫的任務是中國在應急救援和災難醫學發展方面要用高、精和世界一流的標準來衡量自己。

指導老師 | 焦俊波

文案編輯 | 林潔儀

可視化 | 沈滌非 姜安琪

責任編輯 | 程 穩

美術編輯 | 蘇 莉

圖片來源 | 網路

資料來源 | 地震三點通、正反讀書、今日話題等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