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雨水究竟要多酸才能稱為「酸雨」呢?

雨水究竟要多酸才能稱為「酸雨」呢?

1975年5月12日,首次國際酸性降水和森林生態系統討論會在美國舉行。那麼,你可知道,為什麼雨水會變酸呢?

雨水通常都是接近中性的,怎麼會變酸性的呢?原來,大氣中不僅有大量的氮氣和氧氣,還有少量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氣體,它們與大氣中的水汽發生化學反應,形成硫酸、硝酸等強酸性物質,並隨著降水到達地面,這就形成了酸雨。

酸雨的形成

那麼,雨水究竟要多酸才能稱為「酸雨」呢?化學上,使用pH值作為衡量液體酸鹼度的標準。pH值等於7為中性,小於7為酸性,大於7為鹼性。通常雨水中溶解了大氣中的部分二氧化碳而形成碳酸,其本身就呈現一定的弱酸性,所以酸雨並不是以pH值為7作為判斷標準的,而是將pH值小於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霧、雹、霰等)定義為「酸雨」。

可是,大氣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氣體又是從哪裡來的呢?以二氧化硫為例,火山噴發、海洋霧沫、動植物殘體分解、天然林火等自然原因均會向大氣排放一些二氧化硫。但是,隨著近代工業化的快速發展,人類燃燒大量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並向大氣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同時,汽車尾氣排放、金屬冶煉等也造成大氣中酸性氣體與日俱增。人類的這些活動所產生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氣體的量,已遠遠超過自然產生的酸性氣體量,這才是近幾十年來酸雨頻發的最主要原因。

pH值不僅能用來判斷降水是否為酸雨,也可以用於判斷酸雨的酸性程度。近幾十年來,由於人類的生產、生活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氣體,造成酸雨日漸頻繁,酸性增強,嚴重危害生態環境和人類自身健康,已成為全世界都面臨的最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歐洲、美國、日本等工業化起步較早的發達地區最早遭遇酸雨危害,如比利時馬斯河谷煙霧酸雨事件(1930年)、美國多諾拉煙霧酸雨事件(1948年)、英國倫敦煙霧酸雨事件(1952年)等。中國工業化建設起步較晚,但在酸雨危害方面也未能倖免。20世紀80年代初,重慶南山地區發生了中國首次因酸雨造成的急性傷害事件,大量馬尾松突然死亡,佔到整片林區面積的1/3以上。1982年,中國西南地區三個月內連續四次遭遇酸雨,雨水的pH值為驚人的3.6~4.6,致使大面積農作物受害。近年來,酸雨污染問題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中國酸雨面積已佔國土面積40%,成為繼歐洲、北美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區。2004年,中國因酸雨和二氧化硫對生態環境損害和人體健康影響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100億元左右。

被酸雨危害的森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中國 的精彩文章:

哥斯拉怪獸真的存在嗎?生物的大小取決於特定的數學關係
長城多長?珠峰多高?這些答案很多人才知道

TAG:科普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