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身為列強之一,卻為何常吃敗仗?有一個原因不可忽略
在19世紀~20世紀,隨著工業革命的迅猛發展,世界上先後湧現出了許多新興列強。這些列強,多是歐洲和北美的國家,它們往往擁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統治著廣袤的殖民區域,在世界舞台上起著主導作用。不過,在這列強之中,有一國家卻表現的非常「奇怪」,該國便是義大利。說其「奇怪」,可以從兩個方面看出:第一,義大利直到19世紀中後期才完成統一,進入列強俱樂部的時間較晚;第二,義大利自開國以來,在戰爭中常吃敗仗。
縱觀近代歷史,我們發現,義大利雖然是羅馬帝國的後人,但在戰場上確實是「敗多勝少」。1866年,義大利參與普奧戰爭,但是卻在海陸戰場上均遭敗績;1896年,義大利入侵了衣索比亞,但是戰爭進行的極不順利,最終以失敗告終;1915年,義大利趁奧匈帝國遭受削弱之際,加入協約國集團,向德奧同盟國宣戰,但其表現依舊乏善可陳;1940~1941年,義大利又參加了二戰,但整體戰績依舊不佳。頻繁的失敗,導致如今互聯網上,過度貶低義大利的段子極為流行。
那麼,義大利作為一個新興列強,卻為何在軍事領域缺少造詣呢?筆者認為,蓋因在眾多列強之中,義大利屬於比較弱的一個,為列強鏈條中的一個薄弱環節。義大利之所以比較弱(相對於美、英、法、德、俄而言),除卻工業相對落後、資源相對匱乏、疆域相對狹小等原因之外,還存在著缺乏凝聚力這一原因,我們可以從客觀、主觀兩個角度來探討一下。
從客觀角度講,義大利自羅馬滅亡後,便長期處於割據狀態
自公元476年羅馬帝國滅亡後,義大利半島上便長期處於諸侯林立、群雄逐鹿的局面。在漫長的歐洲中世紀時代,義大利境內先後出現了教皇國、西西里王國、威尼斯共和國、熱那亞共和國、米蘭公國、撒丁王國等地域政權,各個政權互不統屬、文化各異。與此同時,哥特人、倫巴第人、阿拉伯人、諾曼人、拜占庭人、德意志人等外部勢力又相繼入侵義大利,使得本就複雜的形勢更加混亂。直到19世紀中期,義大利才在法國的干預之下,由撒丁王國完成了統一。由於分離的時間較長,地域差異較大,各個地域的義大利人很難產生統一的認同感。
從主觀角度講,義大利的統一受外國干預,統一後又出現了眾多失誤
上文說過,義大利是在法國等國的干預之下,才由撒丁王國完成了統一。由於外部強國的干預,義大利內部還曾出現過嚴重的分歧(加里波第出走事件)。因此,這種「統一」明顯帶有外國干涉的影子,很難讓本國國民信服。同時,義大利自統一之後,在用人治國的問題上,長期存在著不足。統一伊始,國家的軍政要職被舊撒丁王國的貴族們把持著,有才能的普通人很難升遷;墨索里尼上台後,義大利的高官將帥又多是他個人的親信,有才能的普通人同樣不被重用。總的來說,統一的方式有爭議,統一後的國家又不能很好的運用人才,自然會有不少義大利人對國家缺乏認同。
義大利統一戰爭
筆者認為,義大利雖然和德國都是較晚統一的新興列強,但是兩國的歷史發展卻不盡相同。義大利卻由於種種問題,而沒能形成強大的國家凝聚力。缺乏凝聚力,就意味著戰鬥力大打折扣,所以義大利在戰場上表現不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德國為何盛產戰鬥力強大的軍隊?其實有一個很無奈的歷史因素
※南斯拉夫擁兵120萬,佔據地理優勢,卻為何僅11天就被德國佔領?
TAG:劉紀堯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