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最矛盾海島:八成地表被冰雪覆蓋,中國農民成功種活蔬菜

最矛盾海島:八成地表被冰雪覆蓋,中國農民成功種活蔬菜

對於人類而言,森林面積的大小代表了城市的綠化水平和空氣質量,因此,越是發達的國家越要種樹,哪怕迪拜等中東國家一棵樹花費幾萬美元也要種。如果說有這麼個地方,216萬平方公里全部是苔原氣候,數十年只種活了3000多棵樹,那該有多可悲?

格陵蘭島,以216萬平方公裡面積拿下「世界第一大島」稱號的同時,還擁有著無數個「世界第一」:全球唯一全苔原氣候的海島;世界上冬季最為漫長(一年八個月以上)的有人居住區;冰雪覆蓋率最高的地方(80%);全球居住密度最低的地區(每一千平方公里約28人居住);森林覆蓋率也是全球最低,比迪拜等沙漠國家還低。

實際上,格陵蘭島並不缺綠色,甚至「Greenland」在丹麥語里原本就是「綠色土地」的意思,這也讓無數科學家對格陵蘭充滿了好奇,甚至在島上使用了最高科技的紅外繪圖設備,最後得出格陵蘭超過80%冰蓋下面都長滿了苔原蘚草,也就是說,這座全球最大的海島也是「名副其實」的「綠色」海島。

值得一提的是,格陵蘭冰蓋的平均厚度達到了1500米,北半球最大的冰川也在格陵蘭境內,冰體面積更達到了181萬平方公里,最厚的地方甚至有3000米。那麼,冰雪這麼厚的地方又如何變成苔原氣候呢?

追溯格陵蘭島形成的原因或許能解答這些問題:38億年前,原本是海底大陸的格陵蘭島在板塊擠壓下突出地表,隨之將大量海底生物以及腐爛物暴露在空氣中,在高緯度的寒帶氣候下迅速結成冰蓋。而南部沿海則因為海洋暖風影響沒有全部結冰,形成了如今「南綠北冰」的罕見現象。但格陵蘭島的氣候依舊是全年嚴寒,極少部分沿海地區的夏季有零上溫度,其他區域基本都在-10℃以下。

別看格陵蘭島沒有冰蓋的地方都是一片綠油油,實際種樹的話卻非常困難,除南部納薩爾蘇瓦克地區有近千棵冷杉成活外,其他區域就再也見不到這麼大的「森林」了。這還是格陵蘭島最著名的植物學家花了20年才改良並成功成活的超抗寒樹種。然而,如今整個格陵蘭種活的冷杉依然沒有超過3000棵,這對於人口超過7萬人的格陵蘭島而言,屬於一種「人生的缺失」,也因此被遊客戲稱為「最矛盾的海島」。

在格陵蘭旅行,幾乎每個遊客都會尖叫兩次,一次是面對浩瀚無際的冰原發出驚嘆的尖叫聲,另一次則在海岸邊看到五顏六色的小木屋與綠草叢生的搭配,這幾乎可以說是一種「顛覆思維」的落差,尤其是這些冬季被大雪覆蓋一米厚度的草植,冰雪消融後又是一片綠意盎然。這也是格陵蘭存在的另一個矛盾,處處充滿了未知與差別。

作為一個與世無爭且人口稀少的海島,格陵蘭的漁業資源幾乎可以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當地人對海鮮的感覺就猶如中國人早餐喝豆漿吃油條一樣隨意,哪個格陵蘭人要是說「想吃海鮮」肯定會被恥笑,因為大部分海鮮價格都很低。但格陵蘭人對蔬菜的渴望就猶如內陸人對海鮮一樣,生命力比蔬菜強出無數倍的各種樹都種不活,脆弱的蔬菜自然更難生存,這也是格陵蘭不得不從丹麥大量進口高價蔬菜的主要原因。

但格陵蘭種不活蔬菜的「詛咒」卻被中國人打破了,來自中國蔬菜之鄉的山東農民兄弟張克張強(音譯),因緣際會來到格陵蘭首都努克的一家溫室蔬菜培育中心擔任園丁,由於溫室蔬菜與老家蔬菜的口感相差甚遠,讓兄弟兩人萌生了自行培育戶外蔬菜的念頭。格陵蘭大學聽聞後,在師資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仍然派出3名植物學教授以及大量資金予以扶助,讓張氏兄弟成功培育出了格陵蘭第一批純戶外種植的抗凍白菜,如今更增加了花菜蘿蔔南瓜等多種蔬菜。

雖然成功種植綠葉蔬菜,但張氏兄弟卻沒有居功自傲,反而低調到連媒體都只知道他們是「中國張」,經過短暫思量後,兄弟二人決定將種植方式以及要點都傳授給願意種植蔬菜的格陵蘭人,結果引起首都努克一大波「良田開闢潮」,幾乎有空的努克市民都會在門前屋後開墾一小塊空地用來種植「中國張-蔬菜」,實在不適合種植的土地就用模板隔離,然後從培育中心運土回來也要種......畢竟,格陵蘭的白菜價格比龍蝦都要貴。

如今在努克地區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中國張」,但兄弟二人卻幾乎不再接受採訪,也只有中國遊客前來參觀的時候才會出面招待。或許,這就是低調又「愛吃」的中國人,走到哪兒都能自力更生並且創新到令人刮目相看的程度,哪怕是環境如此惡劣的地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走在陌路 的精彩文章:

一年400萬人次:鄰國最喜歡接待中國遊客,尤其是農家女孩
最失敗投資:買個島嶼花了50億,島主虧大發島民卻賺翻了

TAG:行走在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