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在大災大難面前,總有一種力量在悄然生長

在大災大難面前,總有一種力量在悄然生長

來源:中國陸軍微信公眾號 作者:羅楊

晝夜兼程千里馳援。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

在這片可愛的土地上

無數的遠方

無數的人

和我有關

剛到達災區的時候,物資奇缺。很多老百姓都沒東西可吃,醫療隊把自己從單位帶出來的補給分發給他們。杯水車薪也總比不作為好。

剛剛到達一線,野戰醫療所尚未展開完畢便有前來治療的傷員,護士只好用手舉著液體讓病人躺在三輪車上輸液。

醫療隊展開地域是回族聚居的地方,面對地震的淫威,誰都無法逃避。

快點兒,再快點兒,是我們此時此刻唯一的想法。

手臂上的傷口,再痛都能忍受,而家破人亡的悲愴,誰能體會……

挖掘機下面是等待救援的人,提前準備好液體,以最快的速度為傷員建立通道,將為生命贏得寶貴的救治時間。其實,救援人員所處的廢墟位置,稍有餘震,也將垮塌……

我最親愛的老鄉

你是我的父母

我是你的兵

整座礦山都垮了,這位礦友從浩劫中撿回一條命,更多的人卻沒有他那麼好的運氣……骨折,相比起來已經算是輕傷了。

子弟兵的姓氏

每一筆劃都流淌著

你的血脈

剛從廢墟堆里刨出來的重傷員。渾身的血與灰,還有你不能從圖片上聞到的惡臭。醫務人員卻只在意他此時的生命體征,是否還有生還的希望。

只要聽到你的呼喚

不論身在何方

我都會第一時間

為你而來

你見過這樣為病人打針的護士嗎?這就是軍人的天職。高傲的膝蓋骨,為生命而彎曲。

也許

我們沒有驚天動地的功績

請相信

默默無聞的軍人

也為你撲進過風雨

雖然比不得後方醫院的條件,但過硬的技術,依舊為傷員贏得了寶貴的生命。不知道你是否看到了在戰火紛飛年代白求恩的風采?

生命就是在這樣的接力下得以延續……

劉德雲是第一個被埋超過100小時的生還者。奇蹟,就在他自己的不放棄和救援人員的不拋棄之間產生。在野戰醫療所做完截肢體手術恢復良好,後轉回醫院本部繼續治療。

就是走,也要把醫和葯送進重災區。

當那一天

來臨的時候

年輕的士兵

願意為人民出生入死

軍醫們每天都要背著幾十斤重的軍醫背囊巡診。

深夜送來的重傷員,懷疑是血氣胸。

洗消防疫是抗震救災第二階段的重中之重。炎熱的天氣,捂在不透氣的防疫洗消服里,每個人都是大汗淋漓。看上去,讓人回想起非典那段歷史。

不要問我

為什麼要替素不相識的人遮風擋雨

不要問我

山崩地裂的那一刻還在逆行害不害怕

不要問我

與死神抗爭的氣魄從哪裡來

不要問我

後不後悔參與這麼艱苦的救援

小女孩3歲,頭部受傷,來醫療隊就診。

希望,就像這燦爛的笑容,在廢墟上,頑強生長。

我的軍徽和迷彩服會告訴你

沒有那麼多疑惑

因為

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

在這片可愛的土地上

無窮的遠方

無數的人

都和我有關

在大災大難面前,總有一種力量在悄然生長,總有一面旗幟在高高飄揚。

10年過去了,在那支救災的隊伍里,有的人已經脫下了那身迷彩,有的人即將離開。但是,有一種愛,深入骨血。永遠不會磨滅。

為人民服務,是無上的光榮。但是,這一次出征,與光榮無關。因為,沒有人要把榮譽建立在同胞的罹難上。

我們的存在,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多麼偉大。而是努力,讓祖國的人民活得更幸福。

我們沒有能力阻止天災,但我們可以在戰勝災難的過程中變得更加強大。

就讓這些曾靜靜塵封的照片,再次帶著我們穿越回那場壯懷激烈、戰天鬥地的抗爭中去吧!

324人,用行動書寫我們的誓言——為生命出征!

再次,默哀。

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您的一鍵分享,就是傳播正能量!

來源 | 中國陸軍(ID:army81cn)

作者 | 羅 楊

刊期 | 20181019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美海軍如何應對未來戰爭
俄羅斯與西方國家打響外交戰,軍事對峙恐加劇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