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人眉目傳情儼然一對夫妻!

兩人眉目傳情儼然一對夫妻!

大家好歡迎來到我的百家號麟胎花歷史事的小編。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先人通過歷史記載向後人傳承了寶貴的社會科學知識。後人在閱讀這些歷史,可以深刻總結前人失敗的教訓,讓你引以為鑒。今天小編帶大家帶來的是多爾袞的故事。

多爾袞也是正屆壯年。他體格魁,儀容英偉,長於騎射。多爾表對自己這位肌膚雪白如玉、美艷奪人、時人稱為大玉妃的皇嫂早就垂誕三尺。他經常出入宮禁,兩人眉目傳情儼然一對夫妻。多爾袞想結束這種偷情,讓盛年寡居的嫂子成為自己的正式妻室。這一點,首先要徵得大臣們的同意,起碼是默許,多爾袞密召心腹大臣范文程,授以密計。范文程依計而行。第二天,百官上朝。范文程出班奏道攝政王德高望重謙抑自持;自從入關以後,威權在握,卻並不以帝位自居,盡心輔佐皇帝。

攝政王視皇上如子,皇上自當攝政王為父。這一段話真是駭人聽聞。朝臣沒有一人敢吱聲。范文程見無異議,接著說攝政王親侶新喪,皇太后盛年寡居既然皇上視攝政王為皇父,當然就應使父母異居,因此,伏請攝政王和太后同宮。會下廷議的結果當然是順利通過,沒有人敢提出異議。孝庄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於是下嫁皇叔多爾袞。《清朝野史大觀》甚至記載說,多爾袞還以順治的名義向天下頒布詔書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悄然不怡。

朕貴為天子,以天下養乃獨能養口體,而不能養志。使聖母以喪偶之故,日在愁煩抑鬱之中,其何以教天下之孝?皇督攝政王現方螺居,其身分容貌,皆為中國第一人,太后頗願紆尊下嫁。朕仰體慈懷,敬謹遵行,一應典禮,著所司預辦。關於太后下嫁皇叔多爾囊,史學界一直眾說紛紜。有的根本就否認此事。在筆者看來,太后下嫁是確有其事的,這也合乎滿族的傳統,至於下嫁時的規模如何,是否向天下頒發詔書,這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頗具歷史價值的史書確切地記載了這件事。清蔣良騏《東華錄》記載說,多爾自稱皇父攝政王,又親到皇宮內院。如果太后不曾下嫁,如果攝政王不以皇父看待順治帝,他經常深入內院,恐怕皇親宗室是不能答應的。而且多爾袞死後,清廷還破例追封多爾袞為誠敬義皇帝。朝鮮《李朝實錄》也記述了這件事是說順治六年二月,清廷曾派使臣赴朝鮮遞交國書。朝鮮國王李保見書中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便問道:清國咨文中有皇父攝政王之語,此何舉措?

使臣回答今則去叔字,朝賀之事,與皇帝一體雲右議政鄭太和說敕中雖無此語,似是已為太上矣。國王李保感嘆說:然則二帝矣。《清聖祖實錄》記載說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孝庄文皇后病重。孝庄對康熙說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皇父及汝,不忍遠去,務於孝陵近地擇吉安厝,則我心無憾矣。滿清講究帝後合葬,顯然,孝庄文皇后覺得下嫁皇叔多爾袞以後,愧對太宗,便託辭不忍遠去,就近安葬。

孝庄文皇后的難言之隱不合情理,但作為孫子的康是面聽遺命的,當然不能不加遵守,遂把孝庄的欞柩停放東陵。清雍正時才將靈柩葬入東陵地宮。南明史料中張煌言在《建州宮詞》中也描述了這件事上壽稱為合巹樽,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宮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這事可能當時傳遍天下,張煌言不會為此而杜撰四川師範學院圖書館收藏有一部《皇父攝政王起居注》,注後有劉文興寫的跋,跋稱清宣統初年,內閣庫垣記,家君劉啟瑞時任閣讀,奉命檢閱庫藏,得順治時太后下嫁皇父攝政王詔,遂以聞於朝廷。本文由麟胎花歷史事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周 的精彩文章:

羋八子:有些選擇早已註定,為了秦國,只能負你
此人是中國古代第一個頂級外交家

TAG:西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