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城市引人,不能只靠「戶口和房子」

城市引人,不能只靠「戶口和房子」

城市與人

真正的人才渴望的是事業,這可不是簡單的戶口和房子就能解決的。

近日,一組題為《這些城市,正在拿命歡迎你》的漫畫刷爆朋友圈。漫畫將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各大二三線城市搶奪人才的情景生動再現。似乎一夜之間,再創歷史新高的820萬大學畢業生找工作,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大概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杭州、成都、西安、武漢、鄭州、長沙等20多個二三線城市突然集體加入搶奪人才的戰役,紛紛推出落戶、買房、補貼等各種優惠措施。

在爭奪人才的手段上,各城市也大同小異,區別只在於誰比誰更「低門檻」。比如落戶的學歷門檻上,從本科降到大專,再降到中專直至擁有專業技能即可;在購房的措施上,也是從提供貸款到提供補貼,再到對高端人才的贈送。正如漫畫所言,真是「拿命」在搶。

人才對城市的作用毋庸贅述,以各種政策吸引人才是必要的。然而,光靠這些就夠了嗎?

仔細分析國內這一波的人才大戰,我們會發現,其策略幾乎都是「戶口+補貼」的模式。

尤其是戶口。國內城市除了一線城市有國際搶人的底氣,其餘二三線城市將搶人的主要目標定在國內似乎更為合適,也更有的放矢。

儘管中國有戶籍限制,但除了北京、上海等城市外,中國其他城市的落戶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所以,戶口不應該成為吸引人才的主要手段。很可惜,這一波的各城市搶人宣傳,幾乎都將落戶放在了優惠政策的首位。

戶口當然重要,但對於求職者來說,並非雪中送炭的東西,只能算錦上添花。否則,就不會出現「逃回北上廣」的人才迴流現象。

那麼,對於求職者或者人才而言,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從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效應可窺一斑。這些城市憑藉高度集中的經濟資源、教育醫療社會資源、完善的基礎設施、健全的公共服務體系等優勢,長期雄踞國內人力資源市場的頂端。

一要有大量的合適的就業機會。也就是說要有適合人才發揮才能的崗位,否則,這一波的人才大戰很可能最終淪為真正的「搶人」,而非「搶人才」。慶幸的是,因為互聯網的發達,二三線城市至少在創業方面,已經和一線城市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二要有發達的經濟與產業結構。增加崗位數量、提升崗位質量,離不開經濟的發展壯大以及產業結構的優化。搶人同樣離不開產業。從廣撒網到「專業化」攬才,城市越來越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人」,有的城市比如廈門、南昌,就專門聚焦到一個產業進行「人才專攻」。

三要有利於留住人才的軟環境。人才引進來,還需要留得住。一線城市除了機會多,更重要的是,更公平、更自由、更包容。比如深圳的口號是「來了就是深圳人」,這也是深圳這麼多年來經濟和創新力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

因此,搶人才必須拋棄「解決戶口和房子」的老舊思路,要打破體制,不斷打造留住人才的「軟環境」,提高政府的開放程度、尊重市場法治規則、提高社會服務能力、降低人才政策門檻等。畢竟,真正的人才渴望的是事業,這可不是簡單的戶口和房子就能解決的。

謝良兵(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 的精彩文章:

《行者無疆》 用純肢體形式重解張騫
格力電器盈利不分紅對中小投資者或不是壞事

TAG: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