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驚呆了:吊起來讓宮女亂棍打死,沒有違背「五不死」的免死詔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天下
英雄 電影原聲帶
譚盾
00:00/04:19
文/鍾維領
【作者簡介】鍾維領,又名鍾領,字仙風,出生於1979年,四川省簡陽市人,常住成都市龍泉驛區,龍泉驛區作協會員。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韓信,初漢三傑之一。話說劉邦一統天下之後論功行賞,他認為功勞最大的是這三個人:一是,足智多謀的張良;二是,後勤糧草的蕭何;三是,運籌帷幄、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向披靡的韓信。可見韓信是與蕭何、張良齊名的漢朝開國功臣。
韓信征戰一生,大、小戰役無一敗績。從某種意思上說,孫武子則更傾向于軍事理論,而韓信則多為實戰,是軍事理論最好的運用者,是一個優秀的、傑出的軍事家,所以韓信享有「兵仙」之殊榮。
那麼漢初三傑最後的歸宿又如何呢?
(漢初三傑)
張良深得黃土道法,他熟知「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的道理,所以張良幫劉邦打下江山之後便歸隱修道去了,當時劉邦和呂后儘力挽留,這是何等溫馨的場面,他這種明哲保身之舉,也不乏是一種善果。
再來看看蕭何,他卻由當初沛縣的縣吏高升為宰相,且安渡晚年,這當然算得上是善終。
韓信呢?韓信為劉邦平定天下曾立下十大功勞,劉邦賜韓信五不死,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光不死、見血不死、見鐵不死之免死金牌。
然劉邦兌現了嗎?
(一)韓信的身世
韓信自幼聰穎,韓信三歲時某天,正餓得肚子難受,卻看到同村小孩子手上有幾個大核桃,立即饞得口水直流。於是,韓信就騙小孩子說:「咱們在石磨上玩滾核桃的遊戲吧?」那小孩子不知道是計,就跟他玩了。
結果,核桃全部都滾到了磨眼兒里,怎麼掏都掏不出來,小孩子只好哭著回家去了。韓信卻不慌不忙地取來滿滿一瓢水,往磨眼兒里一灌,核桃全部都自動漂了上來,自己美美地吃了一頓。據說他因此事折壽……
韓信年少時家貧,他又無經商謀生之道,常常依靠別人糊口度日,因而四鄰八鄉之人都比較嫌棄、討厭他。其母去逝世,他也因貧窮而無錢來辦理喪事。
當時南昌亭亭長見韓信非凡夫俗子,便給他閑飯吃,韓信曾多次前往亭長處吃閑飯。數月後,亭長的妻子開始厭惡他,一早把飯煮好後,在床上就吃了。開飯的時候韓信去了,卻不給他準備飯食。韓信明白了他們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終離去,不再復返。
沒有吃的,韓信就想到了去釣魚,可是接連幾天也沒有釣到一條,竟然餓暈在河邊,當時有位漂母(洗滌絲棉的大娘),見韓信可憐,便將吃的分了些給他。
這位漂母幫助了韓信幾十天,直到漂滌完畢。韓信十分感激漂母的相助之恩,便高興的對那位大娘說:「有朝一日,我一定要重重的報答你老人家的恩情。」
漂母生氣回答:「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
當然不管漂母怎樣看待他,韓信始終沒有忘記漂母的施捨之恩。
韓信高大喜好佩劍,一日,韓信佩劍在街市行走,淮陰屠戶中一年輕人當眾嘲笑、污辱韓信道:「別看你個子高大,喜歡帶刀、佩劍,其實你是個膽小鬼,如果你不怕死就用劍刺我,如果你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當時韓信仔細的思考了一下,於是低身下去,爬在地上從那人跨下爬了過去,眾人皆嘲笑韓信膽小。——這便是成語裡面的「胯下之辱」。
(二)劉邦只給他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官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韓信投奔項燕,他在的隊伍里參與了討伐秦國的鬥爭,然而他卻一直默默無聞。後來項燕敗死,而這支隊伍則由項羽來接管,項羽讓他做郎中。韓信向項羽縷獻策略,但項羽卻不予採納。劉邦入蜀後,韓信離開了項羽,投奔了劉邦。
當然這一點可以看出韓信審時度勢的眼光,正是良禽擇木而棲,良將擇主而事……
一次韓信觸犯王法,坐法當斬,同他犯案的十三人都以處斬刑,輪到斬他時,剛好騰王夏候嬰來到韓信面前,韓信舉目長嘯:「漢王不是想得到天下嗎?為何先斬勇士。」夏候嬰見韓信出語不凡,相貌不俗,便放了他。同他交談,很是欣賞他,夏候嬰進言劉邦,劉邦只給了他一個管理糧餉的小官,沒有發現他有什麼出眾之處。
(三)蕭何月下追韓信
後來韓信結識了蕭何,他多次同蕭何交談後,蕭何也十分器重他。在一個月色皎潔的夜晚,韓信與蕭何促膝長談,以至深夜,他似乎向蕭何道出了他對「現狀」的不滿——也就是說他沒有得到重用,然後不辭而別。
當蕭何得知韓信走後,來不及向劉邦請示便騎著快馬去追韓信。軍中有人見蕭何騎快馬不辭而去,便向劉邦稟報說蕭何和韓信都逃跑了,當時劉邦又急又氣。——這便是歷史上的蕭何月下追韓信。
蕭何騎快馬,在月夜,一直追了韓信一百多里才將韓信追到,他苦口婆心的勸韓信回營,或許還對韓信有所許諾,這樣韓信才跟蕭何回到了漢營。
劉邦見蕭何回來後十分生氣:「你不是跟韓信一起逃跑了嗎?」
蕭何說:「我是去追韓信去了,而韓信之所以要走,是因為漢王你沒給他大官做,那韓信很有才能,我很了解他。」
劉邦說:「你又想騙我,軍中逃跑了二、三十個軍官你都沒有追,偏偏去那個追韓信?」
蕭何說:「那些個軍官只不過比士卒稍強點罷了,然韓信乃將帥之才,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啊。」
劉邦說:「那好吧!我就拜他為將。」
蕭何說:「大王即使拜他為將,他也不會留下來,要拜他為大將才行。」
劉幫說:「那就拜他為大將吧!」蕭何說:「漢王要按相關禮儀設壇拜請韓信為大將才對。」
劉邦同意,擇日,設壇拜請韓信為大將。這樣韓信的軍事才能得到了施展。
此後,劉邦便向韓信討教治國安邦之策。
韓信分析道:「與漢王爭鋒的莫過於項羽,項羽勇猛無比、兵多將廣,這點也許大漢王你也自愧不如。我跟隨項羽多年比較了解他,其實項羽並不可懼。首先項羽有勇無謀,在下曾多次跟他獻策,他皆未採納,項羽頂多是匹夫之勇。其次他賞罰不明,看到將士生病或受傷時,他會難過、心疲得流淚,但將士有功時他卻始終捨不得封賞,可見他是婦人之仁。再次項羽入秦殘害百姓、騙殺秦軍二十萬,他兇殘無比不得民心。所以漢王你首先得有賞罰分明的制度;他日若到秦地,還要約法三章不可傷害秦國百姓;再拉攏那些反對項羽的人。」
實際上韓信差不多已跟劉邦制定了東征以奪取天下的策略。聽韓信一席話,劉邦頓感得信甚晚,從此對韓信言聽計從。
(四)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平定了四國
趁項羽打田榮之際,劉邦採取韓信策略,明修棧道暗渡陳滄,迅速奪取三秦,初戰告捷。
劉邦兵敗彭城,韓信收集潰敗之軍,阻擊楚追兵,大敗楚軍於京、索之間,使漢軍得以重振旗鼓。
之後韓信用疑兵的計策,平定了魏王豹。劉邦採取韓信「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對楚實施戰略包圍的建議。同時劉邦給韓信增兵三萬,並派張耳與他一道引兵東擊趙王歇。
韓信北擊代王陳餘,活捉夏說、破代。話說韓信渡西河、擄魏王、擒夏說、血洗閼與後,又準備攻趙。趙王與陳餘擁兵二十萬在井陘口抗擊漢軍。陳餘不聽李佐車斷韓信糧草的策略,韓信便出奇兵兩千用以疑惑趙軍,然後背水一戰,大敗趙軍斬殺陣餘,活捉李佐車。此戰韓信出以奇兵,正是孫子兵法中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背水一戰,是將自己置於死地,戰士們唯有奮勇殺敵才能脫離險境,也正應證了孫子兵法,「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道理。
韓信明白,如果當初陳餘聽取李佐車策略,那他早已成為階下囚了。韓信深知李佐車善用兵,於是善待李佐車,誠心向他求教攻燕、伐齊之事。韓信採用李佐車的策略,按兵不動,休養士卒,然後派人去遊說燕國,果真燕國聞風而降。
韓信準備攻打齊國之時,誰知說客酈食其已說齊歸漢。韓信準備放棄攻打齊,范陽辨士蒯通勸韓信攻打齊國,同酈食其爭功,韓信採納。因齊國豪無防備,大敗,齊王田廣逃往楚國求救。
項羽遣龍且與齊王田廣合力抗漢,號稱二十萬眾。有人勸龍且以守為攻,拖死韓信,龍且不聽,主動出擊。韓信誘敵深入又,待龍且渡河一半時,韓信率軍截殺,龍且大敗被斬。這裡韓信似乎依舊是運用孫子兵法里的,「半渡而擊」。
(五)韓信用計「四面楚歌」,擊殺項羽
平定了四國後,韓信要挾劉邦任他為齊王,劉邦無奈,只得聽從。
此時項羽恐慌,派盱眙人武涉前去遊說韓信反漢與楚聯合,韓信謝絕。說那蒯通有扭轉乾坤之智,改變歷史的才能,他也認為韓信何必屈居劉邦之下,不如自說立為王,他想盡辦法多次向韓信進言,讓他自立為王,結果韓信未予採納。
漢五年,劉邦乖項羽無備,楚軍飢疲,突然對楚軍發動戰略追擊,劉邦追擊楚軍至固陵,楚軍反擊,劉邦大敗而歸。劉邦採取張良之策,調動了彭越、韓信,於同年十二月,四十萬漢軍與十萬楚軍於垓下展開決戰。楚軍大敗被圍,韓信用計「四面楚歌」,讓楚軍無心應戰紛紛投降,項羽突圍至城東自刎而死,至此楚漢相爭結束。
(項羽)
由此可以看出幫劉邦平定天下的所有戰役中,幾乎都是韓信在唱主角,且每攻一處勢如破竹,韓信「兵仙」「神帥」之稱,並非浪得虛名。
然劉邦見天下已定,便收回了韓信的兵權,將韓信的齊王改為楚王。
韓信功成後,找到了曾經給他飯吃的漂母,用以千金酬謝,這就是成語裡面的「一飯千金」。可見韓信知恩圖報。而且韓信還找到了那個曾經污辱他的屠夫,韓信不但沒有責怪他,反而給了他一個小官當,可以見得韓信大肚!
(六)韓信被宮女們亂棍打死
項羽手下有一名將名叫鍾離昧,此人有勇有謀,就連劉邦也懼他三分,一直以來鍾離昧十分忠心項羽,因此劉邦也很記恨他。垓下之戰鍾離昧逃出了包圍。鍾離昧與韓信向來友好,項羽死後他投靠了韓信。
高祖六年,有人告韓信謀反,劉邦以巡遊為名招見諸侯,實際上是要襲擊韓信,韓信進退兩難,不去呢,是真的謀反,去吧,又怕被抓。有人建議,說劉邦懷恨鍾離昧,如果獻上鍾離昧人頭,定可自保,韓信採納意見,果真逼死鍾離昧。韓信雖自保,卻貶為淮陰侯。
時有陣浠曾多次進言韓信讓他謀反以求自保,韓信答應若陳浠謀反便作他的側應,後來陳浠果然謀反,韓信不但沒有側應,反而將陳浠抓住,陳浠的妹妹卻悄悄向劉邦告發韓信謀反,呂后、蕭何將韓信騙到長樂鍾室,將韓信抓住後吊了起來再蓋上白布,讓宮女們亂棍打死,或許這便是兌現劉邦的諾言「五不死」。
話說人的死法無數種,那五不死又是怎麼會是免死金牌呢?何況這次他得罪的人是劉邦。
就這樣韓信因為兩個女人和一個朋友而結束了他光輝而又短暫的一生。正所謂:生死兩婦人,成敗一知已。
韓信聰明過人,「走馬分油」也是他智慧的體現。據說韓信還有兩項發明。
一是風箏。四面楚歌時,他發明了風箏,風箏上綁一種「樂器」,風一吹便會發出凄切的聲音,漢軍便唱楚歌,讓楚軍思鄉,無心應戰。
二是象棋。韓信臨終前有一獄卒可憐韓信,將他細心照料,韓信十分感激,卻無以回報,心中愧疚。獄卒便講:「將軍不必愧疚,你將你的兵法傳與我,不是最好的報答嗎?」韓信流下眼淚道:「我不會傳兵法給你,我之所以會兵法才到今天這樣的地步。那我就傳你一種奇術吧!」然這奇術不能到現實生活中運用,這只是一種象徵性的奇術,故名「象棋」。
也許韓信的的人生就如象棋裡面的棋子「仕」,隔「帥」最近,卻活動範圍卻最小,且始終越不過那「楚河」與「漢界」……
韓信之死另有說法,相當於天命,或者說本就是他的命運之說。
韓信自幼家貧,無社會背景,他的用兵之道出類拔萃,幾乎達到曠古絕今的地步,然他師承何處皆無詳細記載,彷彿與生俱來。他短暫而又傳奇的一生大起而又大落,於是便有風水之說。
因當時韓信得知一塊風水寶地,若長輩葬於此,後人必發達,然當時韓信的母親健在,韓信便將其母親的頭髮和指甲葬於此地,如此韓信相當於將母親「活埋」,也有說他將母親騙到那裡真正將其活埋,所以韓信後來雖然發達,但卻減壽二十年。
然這只是傳說罷了。
(七)韓信之死,除了兔死狗烹,還有他個人性格上的原因
劉邦如此對待功臣,當然只有劉邦才能給我們正面回答。但作為一個旁觀者,不難看出,韓信的死不乏大致可分他人原因和自我原因。
他人原因就是劉邦及他那一方的人的原因。首先劉邦生性多疑,韓信又如此牛逼,如果哪一天真的要是造起反來,可能劉老大真的降不住,何況江山已定韓信已無用武之地,所以他必將是政治的犧牲品。其次呂后是有野心的女人,她有謀權篡位之心,留得韓信礙手礙腳。再次那蕭何呢,也猜透了劉邦的心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於是便作了個順水推舟出賣了自己的朋友,有道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自我原因就是韓信本人的原因。韓信一個用兵如神、智慧過人者,又怎麼會沒有意識到自己處境的危險呢?應該不是他疏忽大意,也許更多是他居功自傲,不懂臣子的生存之道,認為劉邦不會把他怎麼樣,他曾為劉立下了十大功勞啊!可是他曾經要挾過劉邦,可那時候劉邦需要他的幫助,因此劉邦心裡或多或少心裡會有一定的陰影。
顯然張良就非常明白「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道理,他懶得跟劉邦糾纏,乾脆一走了之。蕭何呢?自始至終都謙虛謹慎,在劉邦面前畢恭畢敬,甚至委曲求全。畢竟蕭何是一個文職,他善於揣摩劉邦心思,劉邦需要他兢兢業業他就兢兢業業,需要他花天酒地他就花天酒地,很多時候故意在劉邦面前表現他的「缺點」,讓劉邦覺得這個人沒有「野心」,必須依附他。
其次韓信沒有高瞻遠矚的遠光,如果當次聽眾蒯通策略單幹的話,將是三足鼎立的局面。也不至於臨終時才對劉邦講後悔當初沒用蒯通策略,才至於此。
還有就是韓信不該出賣鍾離昧。鍾離昧臨終時說:「劉邦之所以遲遲未對你動手,是因為我在你身邊,今天你殺了我,下一個就是你。」
韓信不聽,果不其然,自己殞命不說,還讓三族血雨腥風。
豈不惋惜,豈不唏噓!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若不喜歡,敬請留下批評,分享您的見解。
顧問:朱鷹 、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TAG:閱讀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