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人貴有自知之明」,離開人的感覺談健康,就不可能「精準」一一曹東義《一技之長空中課堂》之劉敬章《中醫診斷學》第一講

「人貴有自知之明」,離開人的感覺談健康,就不可能「精準」一一曹東義《一技之長空中課堂》之劉敬章《中醫診斷學》第一講

↑點擊上方「藍色字」免費訂閱

中醫的診斷學,是運用中醫理論,診察疾病,判斷病情,發現病機,判斷病性,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的過程。

這個過程,在中醫臨床之中瞬間就完成了,中醫把望診、聞診、問診、切脈診斷,根據難易程度分別稱為「神、聖、工、巧」,在四診中極為推崇「望而知之」,把很多人視為很神秘的摸脈,放在最後,說它是「巧」。

四診在臨床之中,經常是交叉進行的,也是很快就完成了的一項工作。但是,做成課程講述,卻可以分解為很多環節,有很多相關的內容和知識點,也是各種中醫考試、考核,必不可少的環節。

中醫的診斷,與西醫不一樣,它不是為了發現病灶,而是側重於研究身體患病之後的整體狀態,中醫說的氣色、精氣神,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的外在表現,都是整體狀態的外在表現,有了這些基本資料,就抓住了戰勝疾病的根本,是為了「扶正祛邪」,調理陰陽,暢通氣血,恢復臟腑功能,也就是依靠患者自身的恢復能力,達到健康的目的。不是「介入」,不是依靠外力「干預」,是努力挖掘「內在衛生資源」。

因此,中醫的診斷,雖然不用「各種先進儀器」,卻能準確把握治療疾病的關鍵因素。

「各種先進儀器」都不能發現人體的「自我感覺」,不知道患者是否飢餓?氣短?心慌?乏力?失眠?手足是否發涼、怕冷?有無口乾、便秘?是否腹脹?有無頭暈、心煩?這些嚴重影響生命質量,表徵健康的數據,離開了人體的自我感覺,儀器「再先進」也是無用的擺設。

「人貴有自知之明」,離開人的感覺談健康,就不可能「精準」,不管它帶著多少光環,有多少大獎、論文做支撐。

「以人為本」,在醫學上,就應該是「以病人為本」,而不是「以儀器為本」。

中醫的四診,正是一個「君子善假於物」的軟技術,高級技術,絕對不要輕易否定。

中醫的四診,學習的過程雖然可以很短,但是「歷練的過程」很長,很多人行醫多年,仍然「心不精脈,常常失之」。

要想成為高明的中醫,做「蒼生大醫」,就必須精通《中醫診斷》。

單獨點擊下面圖片文字可放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