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川之殤,國之殤,逝者安,生者強

川之殤,國之殤,逝者安,生者強

距離那場山河破碎,舉國關注的汶川大地震已過去整整十年。時光流逝,在度過最初那段痛不欲生的艱難日子後,堅強的人們開始好好生活,一切彷彿回歸了往日的寧靜。

只是每年的5月12日,我們又都會不由自主地緬懷,悼念在地震中犧牲的亡靈,願天堂再無痛苦,願他們一切安好。

巴山楚水,血脈相連。中華兒女世代一家,同胞遭此天災我們無法冷眼旁觀,也學不會淡漠遺忘。

是因為民族傷疤難以輕易癒合。

是因為骨肉至親。

十年過去了,民族傷疤卻沒有像人體細胞一般在新陳代謝中被消磨、廢棄。而是被揉進血液里,流經全身的每個角落,最後回歸心裡,愈發刻骨銘心。

殘垣廢墟,難阻支援路

石板下的孩子,哭泣的母親,翹首以盼的災區人民,他們在共同等待那一抹軍綠。由遠處、由天際,由小變大。那是希望來了,它驅走恐懼,它溫暖人心。

進行救援部署

背著奶奶的綠軍裝

5月13日,四川綿竹。

救援一所教學樓時餘震不斷。指揮隊命令所有人員先撤離。但隨即,幾名戰士發現還有活著的孩子,轉頭又要往裡鑽,另幾名戰友將他們死死拖住。

一名剛從廢墟中帶出一個孩子的戰士跪了下來,大哭:「讓我再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 ...」

謝謝你,廢墟中的綠軍裝,那是比頭頂絢爛的星空,遠方磅礴的日出更美的風景。

2008年5月13日下午,在廣州華樂街的支援抗震救災募捐活動中,一個用手走路的乞丐,來到現場說「我要捐款」。

現場工作人員擔心他不夠錢吃飯,告訴他可以不捐,他回答「我還行,我還有錢。」

四次捐款 「多捐一點,他們就能好一點。"

我做不了太多,但我願盡我所能幫助你們。

我們挺好的,會越來越好

震後全家福

「爸媽,你們的孫子已經四歲半了,奶奶身體不好,逢年過節想起你們還總流淚,我會努力工作掙錢,讓他們都過上好日子。」

「晨晨,妹妹長得和你小時候太像了,有時媽媽甚至一度錯覺你沒有離開過。只是不像從前,現在爸媽感覺有些吃力。媽媽的微信名永遠都叫『思晨』。」

「親愛的,我要結婚了。有人替你照顧我,你可以安心了,我會像愛你一樣愛她。我們以前一起租過的房子我買下來了。每晚我都會去為你亮一盞燈,這樣你就可以找到回家的路了。」

「從來沒敢忘記,努力生活是對他們最好的告慰。會帶著他們那份,好好地活著。」

感恩生命,地震沒有讓我死去,我就要好好的活著。活著是最美麗的事情。

震後的映秀

如今的映秀

映秀,一座因汶川大地震而為人所知的小鎮,由於地處震中,幾乎被完全摧毀。十年時間,漩口中學地震遺址旁,已建造起一排排堅固整齊的房屋,不遠處的映秀小學裡,傳出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孕育著新的力量和希望。

震後的汶川水磨鎮,由政府出資沿著老街蓋起了融入羌漢民族建築特色的新樓。季春時節,綠樹成蔭,花開爛漫,遊人如織。

「災區變景區,家園變花園。」震後的紅豆村,村民們在廢墟上建起了新家園,依託村中的1200年紅豆樹發展婚慶旅遊產業。引來大批遊客,帶動了觀光採摘,農家樂等產業發展,村民的日子越來越好。

只要不放棄,一切都會好的,越來越好... ...

多難興邦,應猶在耳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殷憂啟聖,多難興邦。

我們在苦難的磨礪中成長,堅強。國家也是若此,正是有了一次次的考驗,不斷吸取教訓,以史為鑒,祖國才會一步步走向繁榮富強。天佑我中華!

1

汶川地震發生後,川蜀複雜的地勢環境和嚴重的受災情況給救援帶來了巨大困難。在道路被毀、運輸車輛無法進入的情況下,救援直升機成了災區最快捷有效的工具。而當時中國因為技術匱乏,採用的救生機多為外國製造。

為了加速我國直升機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在以後救援中不再受制他國,我們研製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適應複雜惡劣環境的大型民用直升機——AC313直升機。

2

汶川地震發生後,黨中央立即做出指示,運輸救災物資,派遣軍隊進行救援,對緊急狀況的處理及時有效,讓世人稱讚。但也不難看出,黨中央親自作出指示,因為那時還沒有完善的應急體系,無法在沒有指令的情況下,靈活地處理緊急情況。

為了增強防範化解重特大安全風險的能力,2018年3月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准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新增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其承擔國家應對特別重大災害指揮部工作。指導火災、水旱災害、地質災害等防治等。無疑於是對重大災難救援活動有了更加體系化,制度化,專業化的安排。

3

救援官兵

搜救犬

震後參與救援的子弟兵無疑是一道亮麗壯闊的風景線。只是在這種重大救援活動中子弟兵們僅有勇猛是不夠的,如何解救災民才能提高存活率,減少二次傷害是一門對專業性要求極高的學問。

為此我國正在著力打造專業化應急救援隊伍。從經驗豐富的救援戰士、武警官兵、特種兵中進行挑選,進行專業化模擬、訓練,力求打造一支專業化的隊伍。

不僅如此,對於搜救犬進行優種培育,救援技能訓練,模擬救援訓練,提高搜救犬的救援能力,為救援隊伍提供幫助。

我們走過了5000年的歷史長河,我們從不懼怕災難和傷痛;我們始終相信只要心中有愛和力量,走過煉獄必然重生。

十年過去了,我們緬懷地震中逝去的人們,但絕不會沉靜在痛苦中舉步不前。

每一次努力,每一次前進,雖然艱難,但我們從不放棄。

為了災難不再重演,為了活著的人更好的活著。

川之殤,國之殤;逝者安,生者強。

編輯:黃夢茜

圖片: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徽大學團委 的精彩文章:

TAG:安徽大學團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