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汶川地震十年祭:殺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築

汶川地震十年祭:殺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築

汶川地震十年祭:

殺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築

GIF

倏忽之間,汶川大地震已經十年了。

十年之後,雖然早已物是人非,但這場舉國哀悼的大地震,依然在公眾心中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往者已矣,來者可追;亡羊補牢,時猶未晚。如何從災難中汲取經驗,當下次災難來臨時,將損失降到最小,才是對逝者最好的紀念。

由於地震發生在下午2時28分,此時正是中、小學生進教室,等待2時30分上下午第一節課的時間,而幼兒園小朋友們則正在睡午覺。所以,在4624萬受災人數中,中小學生、幼兒園學生的傷亡數量特別多。

「天意」固然難違,但並不意味著人就不能有所作為。同樣的地震,卻有一些學校創造了低傷亡乃至零傷亡的奇蹟,桑棗中學堪稱其中的典型。

與受災最為慘烈的四川北川縣毗鄰的安縣桑棗鎮桑棗中學在地震發生時,按照以往應急演練的經驗,僅用時1分36秒,有序疏散2200多名師生,創造出師生無一傷亡的奇蹟。桑棗中學因此被譽為「史上最牛中學」,桑棗中學的校長葉志平因平常高度重視學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也被譽為「史上最牛校長」。

桑棗中學的奇蹟絕非偶然。這所學校之所以在大地震中沒被「震倒」,關鍵在於校長做了兩件事:一是花三年時間整修和加固質量堪憂的老舊教學樓,二則是4年堅持組織學生緊急疏散演習。為此,新華社記者采寫了一篇題為《一個災區農村中學校長的避險意識》的報道,引發了公眾的極大關注。

地震災害學上有這樣一句話:殺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築。正是對老舊教學樓的大力整修加固,桑棗中學才抗住了第一波地震衝擊波,為師生安全撤離贏得了寶貴時間。基於此,川地震後,新建的汶川第一小學沒進行隔震設計,第二小學則做了隔震防護。安裝在兩個小學內的監測設備顯示,兩所學校在2013年蘆山地震中房屋水平加速度反應大概相差6倍。2010年,在對汶川地震震害經驗進行總結之後,修訂版的《建築抗震設計規範》發布。新版本的《規範》對災區設防烈度進行了調整,進一步推動了各種隔震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汶川大地震後,學校的安全演習工作也受到了極大重視,成為中小學的一項常規工作。尤其是地震高發區的學校,更為重視。近日,媒體就報道了汶川七一映秀一中學演練應對7.0級地震,千名學生5分鐘全疏散的新聞。但相對於日本等災害頻發國家的防災和應急避險訓練等工作,我國的學校安全教育工作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尤其是一些自認為處於「安全區」的學校,容易麻痹大意,抱著僥倖心理,所謂的安全教育往往只是走過場而已。

其實,學校安全教育工作不只是被動避險,還應該教學生學會主動自救和互救。世界災難和急救醫學協會理事長科比·佩雷格即表示,災難救援不能僅靠專業人才,「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擁有那麼多的專業隊伍來搜救所有坍塌的建築,但16-18歲的學生人數則有很多,通過簡單的一日培訓課程,提高這些學生的災難救援能力,就可能救活上千人。」

學校是承擔著民族未來的孩子們託付生命的地方,但抵抗大地震之所以須從中小學校園入手,不僅僅在於師生本身的安全,還在於大災難發生時,中小學校舍往往是當地人最理想的避難所。謹以災害頻發的日本為例,幼兒園、小學或者中學大門邊或圍牆上,常常有醒目的告示牌「某某街道指定避難所」、「某某町指定震災避難所」。這些作為避難所的學校內,往往還有專門的屋子儲備著可供上千人食用的防災食品、防災物資等。

因此,時常受自然災害困擾的日本人認為,學校必須是是最安全的地方,其他房子可以倒,但學校不可以倒。除了擁有最堅固的建築,學校與外界還有隔離牆,教室、體育館有較大空間可容納災民,緊急時操場還可以供搶險飛機著陸。2011年日本大地震中,受災最嚴重的宮城縣南三陸町,13000多人的整個市鎮幾乎都被抹平,惟有學校的還能保留一些不垮塌的樓房。一幅航拍照片上,志津川高校的運動場上還大大寫著「SOS H」(H表示直升機降落的地方),標明這裡是人們最後的避難所。

增強防震減災能力是一項系統工程,校園應當首當其衝。

作者:

「晚上八點」主筆

國內知名教育評論員

圖丨源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晚上八點 的精彩文章:

【屐痕處處】世外灰坪
亟需傳承優秀的中華文化

TAG:晚上八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