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會議後第一戰,情報失誤遇川軍重兵,毛主席果斷走一著險棋,避免全軍覆沒!
春哥聊戰史
【春哥註:一部戰爭史,跌宕起伏,充滿了許多傳奇人物和故事,也充滿了戰爭的大場面,大格局,在諸多名帥猛將的指揮下,歷史顯得雄渾激昂,而面對戰爭中犧牲的千萬靈魂,又會感到無助和絕望,戰爭意味著傷害和死亡。今天起,春哥這裡回顧歷史中比較著名的戰事和人物,條分縷析,還原當時的現場,留下一些紀念的筆觸。】
1935年1月19日,也是甲戌年臘月十五,是一個狗年的歲末。
在南京的蔣介石下達《長江南岸進剿計劃》,企圖將毛主席所在的中央紅軍壓迫於川江南岸地區,「合剿而聚殲之」。但當時他不知道一個事情,就在1月15日至17日,也就是那個狗年的臘月十一到十三,具有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已經召開完畢,那個會議全稱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這次偉大的會議上,決定:增補毛主席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以最高軍事首長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而周恩來是黨內委託的對於指揮軍事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決定「以澤東同志為恩來同志的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開始確立了毛主席在黨和紅軍的領導地位,中國共產黨從此逐步確立起以毛主席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
而這一重大變化,當時蔣介石是不清楚的,他仍然以為是博古和李德在掌控紅軍的路線,因為制定的策略依然是重兵圍堵:參與「合剿」行動的國民黨軍部隊共約四十萬人,與湘江戰役的總兵力基本相當。而中央紅軍當時的兵力則只有三萬七千餘人,雖經過遵義期間的休整,得到部分補充,兩者對比不足1∶10,力量極其懸殊,況且在武器裝備上更是不能相提並論。
1月27日,狗年的臘月廿三,灶王爺上天彙報工作的日子。中央紅軍縱隊到達土城,而追擊的川軍郭勛祺旅和潘佐旅則到達習水的木南壩、三元場地區,並繼續向土城前進。1月28日,紅3、紅5軍團從南北兩側向進入楓村壩、青杠坡之川軍郭勛祺旅發起進攻。中革軍委急令預備隊紅2師投入戰鬥,協同紅3、紅5軍團和幹部團牢牢地控制了道路兩側的制高點,將川軍壓到了平川地帶,雙方形成對峙。
土城戰鬥陷入僵持,而川軍的後續部隊正在源源趕到。其模範師第3旅已經增援到位,教導師第2旅正由古藺向土城方向迂迴堵截,赤水方向的兩個旅另一個團正從西北向紅軍側後攻擊。在土城地區,川軍已經集中了六個多旅。紅軍前有重兵,後有赤水河,如果繼續戀戰,後果將不堪設想。
這是毛主席遵義會議之後的第一次參與軍事部署,坐在離土城前線不遠的指揮所里,他已經敏銳的覺察到危險在逼近,因為從槍聲炮聲的密集程度來說,之前的情報可能出現了問題,原來以為是小股部隊,或者只有川軍一部,沒想到敵軍已經增兵至六個旅,這種大兵團硬碰硬的做法不利於紅軍。因而毛主席果斷決定:立即撤出戰鬥,西渡赤水,甩掉追敵,挺進川南。
中革軍委迅速召開緊急會議,毛澤東在會上提出:鑒於川軍重兵雲集,原定從赤水北上,在瀘州、宜賓間渡過長江的計劃已經行不通,紅軍應該果斷地調整進軍方向,作戰部隊與軍委縱隊徹底輕裝,從土城渡過赤水河西進,向古藺南部推進,尋機北渡長江。大家也展開討論,最終通過了毛主席的建議。
1月29日3時,周副主席發布命令:「我野戰軍擬於今(29)日拂曉前脫離接觸之敵,西渡赤水河向古藺南部前進。」
各項工作迅即緊張而有序地展開。朱德、劉伯承在前線指揮部隊順序撤離陣地;工兵部隊在周恩來的親自指揮下,在赤水河上架起了浮橋;陳雲帶領衛生、供應部門人員將傷員全部安置完畢,並將笨重的物資和一部分火炮推入了赤水河;葉劍英帶領參謀人員,精確確定了部隊的過河計劃;李富春親自到各單位進行動員教育。
到29日拂曉,一切準備就緒。在周恩來、葉劍英的調度指揮下,紅軍部隊除以少數兵力阻擊敵人外,主力分作三個縱隊渡過了赤水河。
紅1、紅9軍團和軍委縱隊第2、第3梯隊、幹部團上干隊為右縱隊,統歸林彪指揮,從猿猴場渡河,轉向古藺以南前進;軍委縱隊第1梯隊、幹部團主力及紅3軍團第5師為中央縱隊,由土城下游渡河,取道角子頭、三角塘及頭場壩前進;紅5軍團和紅3軍團第4師由彭德懷、楊尚昆指揮,由土城上游渡河,取道頭場壩向太平渡前進。
這一渡赤水就已經看出毛主席的軍事指揮從來都不會墨守成規,從來沒有固定的和一成不變的作戰計劃,一切都是從實際出發,著眼於揚長避短,克敵制勝,敢於並且能夠修正被實戰證明是不可行的計劃,在極度不利的局面下,出奇制勝,化險為夷,變被動為主動。
土城之戰從表面上看,當然是紅軍失利,中途撤退一渡赤水,但從戰略上看,毛主席獲得了川軍重兵雲集的位置,為下一步計劃提供了更為準確的信息,事實證明,後續的軍事調動是成功有效的,避免了紅軍更大的傷亡。
原創碼字不易,若覺得有收穫,轉發給更多人了解歷史!打賞自由,都是鼓勵,謝謝您!!若您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歡迎留言交流!
※宋太宗連收閩浙版圖,浙江錢氏獻上十三州,至此江南嶺南都姓了趙!
※毛主席兵分三路,強渡此洶湧澎湃之天險,神炮手3炮擊退千軍!
TAG:春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