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機載戰場監視雷達
戰場監視雷達主要用於在夜間和惡劣氣候條件下,監視敵方運動中的人員、車輛、坦克、艦船和低空飛行器等目標,測定其位置、運動速度和方向,判明目標性質,是提供戰場實時情報和態勢顯示的重要偵察手段之一 ,主要執行區域偵察、定點監視、邊境和海岸監視、引導己方小分隊行動、指示目標、校正己方火炮射擊等偵察任務。
最初認識到機載戰場監視雷達重要的是美國陸軍,1968年,美國陸軍啟動了遠程目標識別系統的研發工作,該項目旨在開發地面動目標指示(GMTI)以及為戰術中心提供敵方機械化部隊的告警。
受美國陸軍的啟發,DARPA於1973年授予了MIT林肯實驗室戰場地區前沿以外監視大面積區域的雷達項目---敵軍武器定位系統(HOWLS)。並進行了多次飛行試驗,驗證相關演算法的可行性。
這以後,美國通用動力公司、MIT林肯實驗室、通用電子公司、格魯門公司和諾頓公司分別研製了SOTAS、MASR、HOWLS和聯合星等早期戰場監視雷達。這些雷達相關參數如下表所示。
防區外目標獲取系統(SOTAS)
SOTAS系統的空中平台為直升機。但該系統初步研製完成後,在大規模實施過程中出現了技術問題,且耗資巨大,因而負責該項目的美國陸軍感到有些力所不及。1982年負責國防研究予工程的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提出,將陸軍的「遠距離目標捕捉系統」和空軍的「鋪路移動者」系統合併,這就是後來的聯合監視目標攻擊雷達系統(JSTARS),並由空軍的電子系統部牽頭負責該項目。
多孔徑雷達(MASR)
該雷達為MTI林肯實驗室的項目,採用GMTI處理和DPCA等技術,可以實現在脈衝到脈衝的基礎上在單元對之間切換雷達速度。
敵方武器定位系統(HOWLS)
HOWLS主要為美國陸軍地面作戰行動序列探測和炮兵反火力作戰提供支持,其最初安裝於小型無人機上,對戰場固定目標和移動目標進行監視。
聯合星(JSTARS)
E-8C「聯合星系統」,其全稱為聯合監視目標攻擊雷達系統(JSTARS或Joint STARS)。這是一種先進的遠距空地監視飛機,雖然它也像E-3A預警機那樣裝有高性能雷達及其它先進設備,但該機所監控的對象並不是空中目標,而主要用於對付地面目標。E-8C可在任何氣象條件下對地面目標進行定位、探測與跟蹤。當它在空中—覽行時,無論在前方、後方或側面,都可對地面靜止或移動目標進行探測與跟蹤,其縱深距離可達到250公里左右。由此可見,E-8C「聯合星系統」是現代空地一體戰的重要裝備,對監視軍事衝突和突發事件中的地面情況,控制空地聯合作戰都具有重要作用。
E-8能夠進行實時的廣闊區域監視和遠程目標攻擊指揮能力,以便提供戰況進展和目標變化的跡象和警報。機身下裝有一個12米長的雷達艙,即前機身下白色長形物體。利用艙內強勁的AN/APY-3多模式側視相控陣I波段電子掃描合成孔徑雷達,JSTARS可以發現機身任意一側50000平方千米地面上種種目標,然後引導和指揮作戰飛機和地面部隊發起攻擊。海灣戰爭JSTARS試驗機匆匆趕到戰場,並發揮了巨大作用,多次指揮美軍摧毀伊拉克地面部隊。期間飛行出擊49次,總計500飛行小時。95年後E-8參與了歐洲南部的多次作戰和維和行動,出擊130餘次、約1500飛行小時。E-8已經由試驗性的A型發展到了C型。實際上A是原型機,C才是真正的第一種批量生產型號。
編輯:電波之矛
歡迎您的關注!轉載請標明出處!
TAG:電波之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