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故土的熱血和溫情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水隨天去秋無際」,10年前的記憶卻銘留在心。我們永遠不可能用一種語言、一種展示來記錄自然災害帶來的一切。但是,放眼今天華枝春滿的災區,總會想起恩格斯的話:「一個聰明的民族會在災難中學到比平時更多的東西。」請關注今天出版的《解放軍報》的報道——
陸軍第77集團軍某旅參謀楊通亮,汶川大地震時還是名戰士。在北川抗震救災中,他救助轉移受災群眾100多人,榮立二等功,被保送軍校成為一名軍官。2013年,他與北川姑娘李琳喜結良緣。從此,每年休假,他都會與妻子一起回到北川,看望當年受災的老鄉,被大家親切稱為「北川好女婿」。圖為汶川大地震十周年前夕,夫妻倆在北川老縣城大地震遺址前祭奠遇難同胞。解放軍報記者 穆可雙 攝
家國故土的熱血和溫情
鄭蜀炎
歷史的底稿不可能修改,10年後面對覆滿山壑的鮮花,倏忽流光間這樣的詩句仍舊掠過心頭——「從丁香的芬芳中認識出憂傷」。
記得我倉促開篇於震后第二天的 「地震採訪日記」,潦草的字跡顯露著緊張的心情:羌族老人說,摔了一跤,等爬起來看,家就沒了……
小家沒了,大家還在;地層斷裂了,國土仍緊緊相連;一個人摔倒了,一個民族卻毫不屈服地站立著。僅僅數秒的大地震動,一旦被記錄在這皇天后土之上,就成為民族的永恆。災後重建,百姓人家擺「龍門陣」如是說:中國古有4大神話——補天、填海、追日、奔月,如今又添了一個——抗震。
神話本來是人按照自己的意願創造的,而13萬搶險救災大軍卻以雷霆出擊的生死大營救,創造了歷史。抄錄于震區三國名將龐統祠里的一副楹聯,當屬於這支隊伍——「真儒者不圖文章名士,大丈夫當以馬革裹屍」。
家國天下——在我們中國的詞庫里,一旦把家與國組合起來,定然會在瞬間產生令人熱血奔涌的激情。
我們知道,浩浩蕩蕩13萬救災部隊原本來自一個個天南地北的家,來自於一個個普普通通的人。恩格斯說:「人們所奮鬥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那麼,這些家在遠方的平凡士兵奮鬥的利益何在?為什麼一旦匯聚便如山呼海嘯,一旦受命就甘願捨生忘死?那就是因為在他們心中,國家與小家已然組合為一體;在他們眼裡,民族大義與自家利益本就是大河與小溪的關係。有一句質樸的話勝過萬語千言: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
那時候還沒有「逆行者」這個詞,何為「逆」?遇到危險朝家跑是理所當然的選擇,而在最緊急的時刻向最危險的戰場集結,即為「逆行」。或許可以說,自然災害的發生和軍人的應急行動,同樣都具有某種偶然性。但軍人無條件選擇的「逆行」之舉,卻是使命軌跡的必然延展,讓我們掂量出沉甸甸的責任與擔當。
「是者,君子之常,是之何加?」借歐陽修的話來說,這些對軍人固然是常態,是做了也無須多說的。但是,對每一個軍人的父母妻兒而言,本不該成為一份揪心的承擔。畢竟,生活中撫慰自己的不是傳奇而是溫情,能夠疏解鄉愁的是回家而不是別離。然而,我們這個民族最高貴的品格,最具備「中國元素」的情懷,就是勇於為摯愛而奉獻,就是甘願為大義而割捨。
每當我在車站、碼頭和機場的「軍人優先」通道上見到那些剛剛揮別了迷彩服背影的婦孺,總想為她們吟誦魯迅為許廣平寫下的詩行:「十年攜手共危艱,此中甘苦兩心知。」而當那些歸隊官兵打開自己的背囊,發現裡面有母親煮的雞蛋、妻子備的急救藥、孩子畫的祝福畫時,也是片刻間皆一怔——「毫端私語亦纏綿」。可以肯定,這些親人連夜打理的行裝里,每一個不起眼的物件都有值得涔涔淚下的故事。儘管震情緊急,來不及去細細品味這些只屬於自己心頭的溫情記憶,但我相信,這些好男兒此刻的一腔熱血中少不了海明威所描述的那種情懷:「這片土地是一個美好的地方,值得你為之奮鬥。」
抗震的史書有「熱血頌」當然也有「溫情篇」。某師突擊隊探測到一幢搖搖欲墜的樓里,顯示出微弱生命跡象。正準備進入時政委突然止步下令:獨生子請舉手。273名官兵聽了都一愣,可竟然沒有一人舉手。事實上,這些官兵里約有一半是獨生子,此刻,他們當然明白舉手意味著什麼,但是那一雙雙手只是把救災工具攥得更緊……
對這篇當時采寫的謳歌官兵偉大抗震精神的新聞,今天,我更想補記一下這位政委的另一番話。他說:既然還有可能考慮得更周全一些,我們為什麼不能讓戰士們的家庭和親人盡量減少一點遺憾……10年過去了,突然發現這些平實之語,其實蘊含著對抗震救災中家國情懷的一行粲然的注釋。
「水隨天去秋無際」,10年前的記憶卻銘留在心。我們永遠不可能用一種語言、一種展示來記錄自然災害帶來的一切。但是,放眼今天華枝春滿的災區,總會想起恩格斯的話:「一個聰明的民族會在災難中學到比平時更多的東西。」
地震襲來,他們被愛擊中
劉大輝
剛到西藏部隊沒多久,排長歐陽宇航的高中同學蔡亞希的電話就找上門來,說要跟他訴訴苦。
蔡亞希說自己立志要當軍嫂,但接連相了幾回親都沒瞧上眼。「別太挑,行不行?」歐陽宇航勸。「不合適,處不來!」蔡亞希說。「那實在不行,咱倆試試?」本是一句調侃,歐陽宇航的心口卻是一緊,怕聽到的回答,讓兩人再也回不到好朋友的位置。電話那頭的蔡亞希卻是心中一松,終於讓這個傻小子說出了這句話。「好啊!不許反悔!」蔡亞希笑道。
這不是蔡亞希愁嫁,作為穿梭都市的高鐵「動妹」,她的條件確實很好。芳心早已暗許,皆因2008年地震中歐陽宇航的那一次毅然回頭。
地震襲來時,蔡亞希還是彭州中學高三的學生。望著四周窗戶玻璃應聲碎裂,牆壁裂痕驟起,全班同學完全不知所措,哭喊聲響成一片,不少人愣在當場。
地震求生,爭分奪秒。「是地震!快跑啊!」原本第一時間衝出教室、已連下3層樓的歐陽宇航,發現好多同學都沒出來,便毅然逆行回到教室,擔負起疏導救援的工作。他把藏起來的同學找出來,把走不動的女生背出去。一次次穿梭生死之中的他,相繼疏散了100多人。
此後的日子裡,看到太多部隊捨生忘死挺進震中、官兵前赴後繼破障救人的感人場面,歐陽宇航做出決定:此生當從軍。
軍校畢業時,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的歐陽宇航選擇了偏遠、艱苦的西藏。
歐陽宇航的一次次選擇,都被蔡亞希看在眼裡。堅信「好男兒都上交了部隊」的她發現,對歐陽宇航懵懂的好感悄然間已變成了愛。
只是,當兵走西藏,歐陽宇航和蔡亞希的距離越來越遠。沒有美好的花前月下,只有無奈的別離寂寞,蔡亞希也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頭腦發熱,然而,災難再次給了她確認的機會。
那年,蔡亞希連著三天撥不通歐陽宇航的電話,輾轉打聽,才得知他單位駐地遭遇泥石流,歐陽宇航主動請纓去救災了。「都是經歷過地震的人,他肯定能行……」「只要一想到別人,他就會忘了自己……」糾結不安中,蔡亞希的心卻越來越篤定:縱然軍戀坎坷,但對已經走出廢墟的人來說,還有什麼坎邁不過去!
去年3月8日,幸福終於來敲門,兩人領證結婚。就在家中酒席、婚禮全部安排妥當之時,歐陽宇航又一次因任務失約,直到今年1月婚禮才最終舉辦。
望著自己的美麗新娘,歐陽宇航感激和愧疚交織。
「你這麼美麗,我卻不帥……」「你的英勇模樣,我一輩子都是『迷妹』。」「嫁個當兵的,寂寞可比老公的陪伴多……」「嫁給愛情,我確定苦也比蜜甜。」兩人相視一笑,盡在無言。
父親的使命 女兒的驕傲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胡曉宇
「好多人不在人世了,咱們一家人都平平安安,好好珍惜喲!」「你有你的任務,家裡的事不要掛心!」
廖軍每次攜妻女回都江堰探望父母親人,一說起那場突如其來的特大地震,一家人總會唏噓感慨、悉心叮囑一番。
10年倏忽而過,就如那場突然降臨又退卻的地震。又是一個花鮮果香、暖陽馨香的5月,廖軍已從當年原成都軍區空軍司令部領航處參謀,成長為西部戰區空軍參謀部領航處處長,但那場生命的相守始終無法從他心中退卻。
「東經103.4度、北緯31度!」2008年5月12日,當廖軍冒著餘震趕到指揮所,看到地圖上標繪的震中坐標時,心裡「咯噔」一下:震中距家鄉都江堰僅10餘公里!
第二天清晨,部隊緊急出動抗震救災,身為擔負重大軍事行動籌劃與指揮的領航人員,廖軍隨領導率地導某旅官兵奔赴重災區都江堰。那是他再熟悉不過的土地,而眼前:風景如畫的旅遊名城滿目瘡痍,廢墟下不時傳出絕望的呼救聲……
父母家距救災點不足3公里,岳父母家則不足1公里,廖軍真想沖回家看看,但一場生命救援瞬間打響!
一位20歲的女孩賈嬌嬌被埋在坍塌的6層樓房的一樓。餘震中,危樓隨時可能再次坍塌,廖軍和旅幹部科長張劍橋二話不說,火速趕往救災指揮部請地震專家支援。
冒雨奮戰34個小時,女孩得救了!廖軍沒有合眼,沒時間回家,還是岳父聽鄰居說他帶部隊救援,匆匆前來和女婿見了一面。
震後第三天上午,姐姐的電話終於接通,得知廖軍已回都江堰兩天了,不禁埋怨弟弟:「爸媽都住帳篷了,這麼近你都不回來看看?」倒是父母寬慰兒子:「你只管放心工作,我們都好!」那一刻,擔憂和內疚化作淚水,在廖軍灰撲撲的臉頰上衝出了兩道淚痕。
10年里,廖軍每次回鄉都會到那條街道看看,凝視拔地而起的綠樹新居,聽說被救女孩已結婚生子、幸福生活,那份自豪他無法形容。
地震時,廖軍的女兒廖瑞琦剛4歲。對當年抗震情形的了解,都靠家人從未間斷的回憶:房子晃得站不穩,父親抱著她衝下樓就跑了;她和母親住在帳篷里,一天晚上,電視里播放救災新聞,屏幕上突然出現了空軍官兵、出現了父親……崇拜軍人的種子,就在那一刻播入孩子的心田。
講寓言故事、下五子棋……因為執行任務經常不在女兒身邊的廖軍,總是一有空就想盡辦法「縫補」親子時光。但他沒想到,自己抗震救災的經歷,卻是女兒心中最絢麗的章節。
在瑞琦的作文《我最敬佩的人》中,廖軍真的很神勇。當時,經都江堰到災區的直升機通信聯絡不暢、飛行矛盾很突出。廖軍會同通信部門派出的官兵,頂著烈日實地考察,在震後第三天迅速開設了指揮引導補盲點。航線附近山高谷深、氣候多變,廖軍運用「低進高出、各自靠右」的原則指揮飛行。「都江堰一號」成為響徹空中生命通道、象徵安全希望的指揮呼號。
整整24天,廖軍吃住在晝間最高氣溫達40℃的指揮車上,調配引導飛行1034架次,最多一天達120架次,最密集時10分鐘內有16架飛機進出山。這場天地間特殊的生命相守,讓他被授予「全國抗震救災模範」榮譽稱號。
風雨過後,彩虹出現。廖軍發現,強震賦予了全家人和災區人民一樣的堅強樂觀和對軍人使命的理解。老人們的身體都不大好,可對他,從來是報喜不報憂。「廖軍忙的都是大事,不要告訴他以免他分神。」
「無論你在哪裡,我都要找到你,血脈能創造奇蹟,生命是命題……」當年,回蕩在災區的這首歌曾讓廖軍心中的使命感熊熊燃燒。如今,在女兒的作文里再次讀到,廖軍更加明白了血脈傳承的意義。
濡濕胸前的是奶水,還是淚水
李文剛
懷著一萬個不舍,劉媛光還是遞交了自主擇業報告。雖然21年的軍齡即將戛然而止,但劉媛光的心出奇的平坦和安然。因為,她無怨無悔地將青春如數上交給了渤海邊上的這家部隊醫院。
2018年3月31日晚上。劉媛光對丈夫說,在軍裝還沒有完全脫下之前,她想去一趟四川。丈夫李生髮不知道她怎麼突生這樣的想法,要知道,平時妻子是一個連街都懶得逛的人。劉媛光告訴他:「我想去看看小雨。」
劉媛光口中的小雨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在震區出生的一個孩子。地震發生後,醫院產科的主要骨幹受命奔赴青川組建野戰醫院,劉媛光作為護士長責無旁貸應該隨隊出發。可現實情況是,當時她產後剛剛4個月。劉媛光狠狠心,把孩子留給了婆婆。臨出發前,婆婆抱著孩子問她,你們科也有後留的護士,非你去不可么?劉媛光看得出婆婆的臉色有些難看,但她不想解釋。
部隊是在不斷地餘震中頂著山坡上滑落的滾石開進的。車在懸崖上行走,讓劉媛光心裡一陣陣發顫。
青川野戰醫院在一塊相對平坦的地方搭建起來,最繁忙的科室就是骨科和產科。劉媛光都吃驚,打哪裡冒出那麼多的產婦?20多天下來,竟然接生了39個新生兒。
小雨是在野戰醫院出生的第40個孩子,生下來時僅有四斤多一點。而產婦孫艷梅身心俱疲,竟然一天也沒下來一滴奶,孩子餓得直哭。看著懷裡這個幼小的生命,劉媛光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被觸動了。她對同事們說,麻煩大家迴避一下吧。
劉媛光悄悄拉上帳篷的帘子,把身子轉到了靠窗的一側,解開了自己的迷彩服。只是輕輕地揉動了幾分鐘,豐盈的奶水便溢了出來,那個叫小雨的嬰兒柔嫩的小嘴一下子便找到了芬芳的源頭。溫和的陽光從窗帘的縫隙照進來,塗抹到劉媛光的臉上。孫艷梅吃驚地望著劉媛光,一會兒竟感動得哭了起來。她的哭聲引來了一個護士,護士一推門,看見小雨正歡快地在劉媛光的胸前吮吸得香甜。
就這樣,劉媛光接連幾天幫著孫艷梅奶著小雨。直到小雨吃上了自己母親的奶水。
66天後,劉媛光隨部隊撤回了醫院。急匆匆奔回家的她從婆婆手裡一把抱過自己的孩子,如雨的淚水便澆了女兒一臉。沒有人知道,在災區的日子裡,劉媛光除了勞累,還有害怕,尤其是天黑之後。她害怕此起彼伏的餘震,害怕再也見不到自己的女兒。尤其是小雨每次鑽進她的懷裡時,她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遠在家鄉的自己的孩子。
2009年5月,在小雨生日到來之際,劉媛光打聽到孫艷梅家的地址,寄去了一包袱的東西,還在裡面夾了500元錢。其實,這一年來,孫艷梅一家一直沒有忘記劉媛光,只是覺得自己是深山裡的農民,劉媛光是城市裡的女軍人,哪怕再是想念也沒敢和她聯繫,沒想到劉媛光竟還記得小雨的生日,一家人的心又被焐熱了。他們特地問劉媛光要了一張她的軍裝照,貼在客廳的牆上,就如同家裡又多了一個親人。
從此,一段從大東北到大西南的佳緣又續上了。一次,孫艷梅得了鼻炎,發作起來十分難受。劉媛光得知情況後,從駐地買到一種特效藥快遞了過去。不久,劉媛光又收到孫艷梅寄來的花椒,說是自家產的,可有味了。不是親人的親情在兩家人之間溫暖地流淌著。
10年了,劉媛光一直想看看小雨到底長得如何了,可是工作忙得沒有空閑。現在,她覺得終於有時間了。當她把想法告訴孫艷梅時,對方竟然沉默了。好一會兒,孫艷梅才哭著說,小雨是個聾啞兒,一直在特殊教育學校上學,家裡人瞞著劉媛光,是怕她跟著傷心。
沒出生遇上了地震,出生時沒有母乳,長大後卻是殘疾兒童。小雨多舛的命運,令劉媛光心中一陣絞痛。再也不能耽誤了,劉媛光恨不能立刻就回到青川,一把抱住那個她親手接生的孩子,就如同10年前那樣。
4月8日到達青川後,劉媛光特地換上了迷彩服。想當年,她就是帶著這樣一身迷彩色奔忙著,為這片受難的土地帶來溫暖、托舉希望。
在孫艷梅家,劉媛光見到了小雨。那個嗷嗷待哺的嬰兒,如今已經長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小姑娘,有些羞澀地望著她。突然,小雨指指劉媛光,又指指牆上劉媛光的照片,張大的嘴巴動了幾下,然後叫出了聲:摸啊——媽。
孫艷梅對劉媛光說,這是小雨目前僅會說的一句話,是孩子整日里看著牆上的「劉媛光」練出來的。
劉媛光向小雨張開雙臂,一把把她摟在了懷裡。小雨在她懷裡安靜地靠著,一如那個初生的嬰兒。劉媛光覺得自己的胸前又濕了一片。
10年前,是奶水;此時,是淚水。
※衛生專業官兵開展集中培訓,未來的「衛勤尖兵」
※國家安全教育深入軍營 激發官兵熱情保家衛國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