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哲學簡史》筆記

《中國哲學簡史》筆記

金聖嘆評《水滸傳》中的阮小七,說:「使人對之,齷齪銷盡。」又評李逵,說:「令人讀之,油油然有好善之心,有謙抑之心,有不欺人之心,有不自薄之心。」這就是靈魂的凈化,精神境界的升華。讀《中國哲學簡史》也是這樣。之前我讀《論語》、《道德經》,只是積累了隻言片語。但看到馮友蘭先生系統化的論證之後,我一下子把之前積累的線索都聯繫了起來,融匯成了一條鮮明的脈絡。我把《中國哲學簡史》視為近半年來我讀到的最有價值的一本書,下面我來談談我最大的幾點收穫。

首先,這本書糾正了我對孔子的認識。孔子開創私學,諄諄指導後進,我看到他春風化雨、敦睦厚重的品格;編訂六經,重振禮樂,他志在傳承中華文明;在一個生靈塗炭的時代,他十五歲而志於學,克己復禮,天下歸仁,我看到他對心中真理的追求與信仰。大廈將傾,「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而孔子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近代有人斥之為「維護封建專制」,殊不知孔子一句「鄉愿,德之賊也」早已罵遍所有甘當奴才之人。有人攻擊儒家「只知道德價值,不知超道德價值」,這句話更是太過武斷了。

其次,這本書讓我理解了道家。我以前總不能理解老子荒唐的話語。「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身處亂世的老子看到了社會秩序的混亂,看慣了層出不窮的謊言與殺戮,他多麼想讓世人都能少私寡慾,見素抱樸,回歸自然的生活。他看似荒謬的話語卻道破了歷史的真相。「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他把人的「機巧之心」看做是不自然的產物,用「道法自然」的生活態度啟發所有人。莊子亦然,只不過他所處的時代更混亂、更無藥可救。對人世間的種種荒唐與罪惡,他自知無力與之抗衡,既然不能「螳臂當車」,只好冷眼相看,遠離這一切,但終於耿耿而不能釋懷。一句「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大膽地道破了現實。「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又何嘗不是憤懣之語?縱觀幾千年歷史,這種「大盜」何其之多!他們用來吃人的工具,恰恰是冠冕堂皇的禮教。於是,隨著諸侯們的劍鋒殘忍到極致,他的筆鋒也就離奇到極致;隨著世界黑暗到極致,他的態度也就偏激到極致。盜跖的「盜亦有道」,何其荒唐?但這不正是統治者的嘴臉嗎?天下污濁,不能用莊重正派的語言與之對話,只好以滿紙荒唐之言來回敬。

其實不論是孔子、鳩摩羅什,還是蘇格拉底、愛因斯坦,他們背後都有一種「朝聞道,夕死可矣」的精神,有一種天降大任的使命感,有一種對全社會、全人類的關懷。渴望看到真理、看到先定的和諧,是他們無窮動力的源泉。這就是一種類似於宗教的信仰。

這本書大大改變了我對宗教的看法。以往站在「社會主義」的觀點,我們常常把哲學粗暴地劃分成「唯物主義」、「唯心主義」,而我們又常常把宗教的信徒,以迷信、無知一概而論。這是何其狹隘的想法!哲學家的精神,就是同宗教信奉者或談戀愛的人的精神狀態相類似的,他們每日的努力並非來自深思熟慮的計劃,而是直接來自對真理自發的感動、對超越人世的追求。這種精神,若是理性的、思辨的,那便是科學和哲學。若是感性的、激情的,便誕生了藝術,若是神秘的、不可言說的,便誕生了宗教。科學的昌明當然是人類之福。然而科學雖然能解釋客觀規律,它並不涉及行為背後的價值和人類的道德律。哲學和宗教恰恰彌補了科學的短處。

但不幸的是,宗教本身是從人類的幼年時期發展起來的。那時的人們按照自己的幻想,創造出的人格化的神靈。歷史上,宗教為了發展自己壯大自己,或多或少的利用了人心中對死亡的恐懼,對偶像的崇拜。宗教的崇高目標之一是把人類從慾望、痛苦的枷鎖中解放出來,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而不是反過來讓人類倒退回蒙昧。人類的精神越是向前進化,宗教就越有必要自我改革,放棄用恐懼來控制大眾,放棄煽動信徒的狂熱情緒,而是致力於激發人性的光輝偉大,把人們從自私的鐐銬中解放出來。這將是宗教對人類社會莫大的貢獻。這確實不是一個容易的選擇,但這個工作實在功德無量。隨著科學的進步,我相信,宗教及其教條和迷信,必將讓位於哲學和理性。可是,人對於超越人世的渴望、對精神家園的追求,必將由未來的哲學來滿足。

由此我聯想到我同樣感興趣的物理學。物理學家的最高使命是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體系就能用單純的演繹法建立起來。要通向這些定律,沒有邏輯推理的途徑,只有通過建立在經驗的理解之上的那種直覺。它的深處存在神秘主義,它並不是清晰思想的對立面。更不在清晰思想之下,它不是理性所能表達的。它絕不是反對理性的,它是超越理性的。古今中外真正的大智者,大藝術家,科學宗師,無一例外的體驗過奧妙的經驗。這種強烈的神秘的情感是科學和藝術的起源,某種意義上,這就是一種類似於宗教的感情,不過這種感情同幼稚的迷信當然是大相徑庭的。

我對禪宗更有了全然不同的感悟,真切地體會到了頓悟的感受。人一生的修鍊,正如禪宗所言,是從無知到有知,再到棄知與坐忘的過程;是從混混沌沌、真理杳無蹤跡,到思辨萬物深入幽冥,「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最終泫然欲泣、大徹大悟,到達不可言說處的過程。之前困擾著的各種問題,勢如破竹,頓時了悟,再也不是問題。學禪的人獲取知識,最終是為了忘記;開始的有心努力,目的是為了無心。大道至簡。日用平常,自有禪理;擔水砍柴,無非妙道。自然的生活,自然地做事,這恰恰就是大道所在。這和道家有幾分相似,這是禪宗帶給我最大的啟發。

馮友蘭先生經常說,中國哲學中最有價值的是關於人生境界的學說。世界是同樣的世界,人生是同樣的人生,但每個人的人生意義和人生價值並不相同。所做的事是同樣的事,但對於懂哲學的人和平常人,其中意義卻大不相同。每個人的人生意義和人生價值,構成每個人的精神世界,中國人稱之為「境界」。這種精神境界,就人的心理狀態來說又稱之為「胸襟」。表現出來的舉止態度就稱之為「氣象」。 哲學的任務,不是增加積極的知識,而是使人由凡入聖,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人莫大的幸福,便是能涵養出光風霽月的境界、俯仰宇宙的胸懷。而馮友蘭先生平心靜氣的文風,自是一份理性、一份涵養。只有這樣的文章「令人讀之,油油然有好善之心,有謙抑之心,有不欺人之心,有不自薄之心」。

作為哲學家和知識分子而言,馮友蘭先生的後半生無疑是悲劇的。邏輯、理性,是專制的死敵。知識分子不會輕易被口號、標語所洗腦。他們之所以能服人,關鍵在於邏輯的、理性的論證。但專制的統治者恰恰迴避「講道理」的環節,「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在那個全民反對理性、反對一切傳統的十年里,馮友蘭先生背棄了自己信仰的哲學,公開批判自己,這不僅是馮先生的恥辱,更是整個民族的恥辱。這個民族背棄了最珍貴的傳承,在自己的土地上拋棄了先哲最偉大的創造。這種思想上的屠殺,我真誠地希望以後再也不要發生。有時我真是感慨,從義和團到紅衛兵,歷史真是一點進步都沒有。在從上到下普遍左轉的今天,我們更應該以史為鑒。今天講台下這些朝氣蓬勃的臉,會不會有一天變為革命小將,喝令別人改過自新呢?君子有敬畏之心,而無知者無畏。中華民族歷史上產生了那麼多思想的巨人,我不相信我們的民族沒有最起碼的思考能力。如果中國人能多學點哲學,學些邏輯論證,少些偏狹愚昧的紅衛兵小將,少些對傳統文化令人痛心的毀滅,對整個民族無疑是有好處的。

中華文明有過無數輝煌,也曾不止一次經歷黑暗。最重要的是,我們有別人難以望其項背的歷史。中國哲學在當代也理應對全世界、對人類文明做出重大的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yMirror 的精彩文章:

TAG:MyMirr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