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雄安斷想:「基建狂魔」4000年

雄安斷想:「基建狂魔」4000年

原標題:雄安斷想:「基建狂魔」4000年


前不久,中央批複了《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千年大計」藍圖繪就,只待添磚加瓦,令人充滿期待。


100年前,沒想到中國能成為列強;

40年前,沒想到深圳能打敗香港;


10年前,沒想到南海能長出小島;


暢想1000年後的雄安,實在力有不逮。


不過,正所謂鑒往知來,回顧一下幾千年來的中國建城史,你會由衷地感到——在中國這樣的「基建狂魔」面前,沒有什麼奇蹟不能創造!

一、夏都【斟(zhen)鄩(xun)】


堯帝時,洪水滔天,用鯀治水,九年無功。


舜帝即位後,賜死了鯀,讓鯀的兒子禹子承父業。


彼時,工程師大禹剛剛結婚兩年,襁褓中的兒子啟還不滿周歲,便奉命外出治水。


禹「左準繩,右規矩,載四時,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入,終於不負眾望,建華夏基業,立不世之功,民心所歸,即天子位,國號「夏後」。


自禹傳位於兒子夏啟,至夏桀亡國,夏朝共傳14世、17王。


4000年前,夏朝初創時,或許還保留著漁獵和游牧的習慣。史書記載,夏王朝曾多次遷都。


《竹書記年》說:「太康居斟鄩,羿居之,桀亦居之。」


太康是夏啟的兒子、夏朝的第三代君王,而末代君王夏桀,則又回到了先祖故地斟鄩,並亡國於此。

斟鄩到底在哪裡,考古界找尋了很久。直到1959年夏,一場暴雨讓二里頭遺址撩開了神秘的面紗。


遺址位於洛陽盆地東部偃師縣二里頭村一帶,位於洛河與伊河之間,面積約5平方公里。經碳14測定其年代,距今約4000~3500年,與文獻記載中的夏朝相合。



二里頭遺址的宮城,是迄今可確認的中國最早的宮城遺迹。

其中,已發掘的一號宮殿基址東西長約108米,南北寬約100米,總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


基址中部偏北有一座大殿,夯土基座高達3米,基座上的大殿東西長30米,南北寬11米。基址四周有廊廡式建築圍繞,大門在南牆中部。


根據《禮記》的說法,天子所居稱之為明堂。天子居其中,祭祀祖宗也在其中,商議國家大事也在其中。夏朝非常重視農業,確定農時節令是天子的重要職責,謂之「明堂月令」。



後來又發現了與一號宮殿形制幾乎完全相同的另一所宮殿,在宮殿的地下還發現了陶質排水管道!


近年來,又在二號宮殿底下,發現了被掩埋的、規模更加宏大的另一座宮殿,簡直令人匪夷所思。


遺址上還有其他建築形制:一種是建在平地上的土木結構房屋,一種是半地穴式茅草房,大概前者為奴隸主貴族居住,後者供下人或奴隸棲身。


宮城北面,有大量墓葬群;宮城之外,還有眾多手工作坊,目前發現的已有青銅器鑄造作坊,制骨、制陶、制玉作坊等。


考古人員還在二里頭遺址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城市主幹道路網,道路最寬處達20米,相當於現代的4車道公路,還發現了中國現存最早的車轍。


儘管目前尚不能完全確定此地就是夏都斟鄩。但從考古發掘情況看,方正規矩的宮城、龐大的建築群、縱橫交錯的路網,無不表明二里頭遺址是一處經慎密規劃、布局嚴整的大型都邑,堪稱「中華第一王都」



據史書記載,夏朝享國470餘年。


《國語?周語》稱:「伊洛竭而夏亡。」


《史記?夏本紀》則說:「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湯修德,諸侯皆歸湯,湯遂率兵以伐桀。桀走鳴條,遂放而死。」


夏桀暴虐,嘗自比太陽。老百姓則憤憤地詛咒:「是日何時喪,予與汝皆亡!」


湯即成湯,名門之後,他的祖先契,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封於商。


夏桀死後,「湯乃踐天子位,代夏朝天下。」


一個嶄新的朝代開始了。


(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滄海觀瀾 的精彩文章:

割塊肉都不捨得,還不是「偽忠誠」?
看天上!鐵在燒!

TAG:滄海觀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