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的老姑娘沒嫁人,皇帝好心幫忙,卻因此而滅國
武德五年,唐朝的都城長安舉辦了一場婚禮。雖然不算特別隆重,但也引得很多人指指點點,競相觀看。這場婚禮的新郎是當朝大臣武士彟,新娘則是弘農楊氏的族人。但是另百姓看熱鬧的不是兩人的身份高貴,而是因為新娘竟然已經四十五歲了。
在古代,女子大多十四五歲就嫁人了,拖到二十多歲的就是老姑娘,至於說四十五歲還沒有出嫁,別說在當時,就是在現在,都是難得一見的。這位楊氏,出身名門望族,卻一直待字閨中。她所在的弘農楊氏,是關中貴族之一,隋朝楊家也就是他們一支。據說她叫楊牡丹,是隋朝宗室楊達之後,這一點在學術界還有爭議。
唐朝皇帝李淵,聽說弘農楊氏還有個老姑娘沒有婚配,便親自牽線搭橋,為她選擇了武士彟作為丈夫。武士彟此時也有五十多了,以前的原配夫人已經去世,留下了成年的兩個兒子。武士彟雖然在當時職位並不算太高,但是他是太原起兵的「元謀功臣」,為李唐建設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隋朝,武士彟只是一個商人,做一些木材生意,「因致大富」。但與別的商人不同,武士彟富有了之後,對於繼續賺錢興趣不大,反而考慮尋找機會,希望在官場上能夠有一番建樹。因此,他棄商從戎,在鷹揚府做—名隊正。史書評價他:
才器詳敏,少有大節,及長,深沉多大略,每讀書,見扶主立忠之事,未嘗不三複研尋,嘗以慷慨揚名為志。
他自知不是領袖的料,遇到李淵之後,為他所傾倒,從此跟定了李淵。太原起兵,表面上看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其實當時李淵非常猶豫,是武士彟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不斷慫恿,並且還假託天意,到處製造政治輿論。這才讓李淵最終下定決心。
在戰爭年代,武士彟表現的機會很少,可能他就不是領兵打仗的人才。但是,誰都知道,隨著唐帝國的日益繁榮,加上元老重臣的不斷離去,他遲早要受到重用。後來發展果然沒錯,在李世民時期,武士彟以二等開國功臣得授金紫光祿大夫,封太原郡公,不久升為工部尚書,晉爵為應國公,並可以世襲。
再說這位楊氏,她和武士彟可以說是黃昏戀了,長安這次婚禮,是李淵親自為他們主婚的,連費用都是官家出的。但是,李淵肯定沒想到,如此高齡的楊氏,竟然一口氣給武士彟生了三個女兒,個個絕代芳華,更令李淵沒想到的是,其中的二女兒,竟然謀奪了李唐的天下,成為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帝。
沒錯,她就是女皇武則天。楊氏雖然很晚嫁人,但從她生出的女兒來看,她本人肯定長得不差,加上家族顯赫,為何拖得這麼晚才結婚呢?史書上沒有記載原因,但從兩個史料可以略微推測端倪。
一是在楊氏做姑娘時,曾經寫下「當使惡無聞於九族,善有佈於四方」的箴言,藏在牆壁縫裡。他的父親發現後,對這位頗有才情的女兒大發感慨,認為她是「隆家之女」。可能是因為個人素質太高,背負的壓力太大,也造成了她的晚嫁。
另一個原因就不利於楊氏了。她的長女武順嫁給了賀蘭安石,生下了一個兒子賀蘭敏之。《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鑒》三部史書都言之鑿鑿指出,楊氏與外孫賀蘭敏之發生了不正當關係。它們分別這麼記載的:
「敏之既年少色美,烝於榮國夫人」——《舊唐書》
「敏之韶秀自喜,烝於榮國」——《新唐書》
「敏之貌美,蒸於太原王妃」——《資治通鑒》
楊氏四十五歲才嫁人,做出這種傷風敗俗的事情時,至少也是六十多歲了。那說明,她在做姑娘家的時候,行為就不見得很檢點,很可能在當時名聲就不好,這也影響了她的出嫁。
但不管怎麼說,她對於武則天的培養是成功的。武士彟忙於公務,不可能親自給女兒太多教育,而且他死之時,武則天才十一歲,因此楊氏承擔了教育女兒的責任。史稱武則天5歲能文,9歲作詩,12歲就可以引經據典,楊氏應當功不可沒。
雖然楊氏年近五十才生武則天,但一點都沒耽誤她享受女兒的福氣。因為她一直活到了九十二歲,這在現代來說也算高壽了,她的女兒最終篡奪了李唐江山,改為周朝,可惜費盡心機,武周也就這一個皇帝。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
※一支幾百人的孤軍,力戰幾萬人的部隊,回國後只剩十三人
※孫殿英盜挖了慈禧墓,為什麼能逍遙法外,就因為他說了一句話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