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海寧學前教育「高配」有方

海寧學前教育「高配」有方

■走進國家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特別報道

海寧市試點任務

● 擴大普惠性資源

● 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財政投入保障機制

在浙江省海寧市的東南角,新成立的馬橋街道建起了一片新農村社區。從農村拆遷過來的農戶們住上了別墅式的農家小院,更讓他們稱心的是,小區對面同步新配套了一所桐溪幼兒園。「和城裡幼兒園一樣收費,校園還更漂亮,小孩上學的事我們就放心了。」居民王先生說。

海寧,一座接軌杭州的新興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居全省前列。在外來人口流入和二孩政策放開的背景下,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未來十年該市的人口出生率將維持高位狀態。如何為這些娃娃提供優質的學前教育,海寧近幾年通過擴大學前教育普惠性資源,健全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財政投入保障機制,正在給出自己的答案——

不僅高配,而且有方。

規劃建設,單列專項高標配置

《海寧市「十三五」幼兒園布局建設規劃》,是海寧歷史上第一份以學前教育為主題的專項規劃。當很多地方還在把學前教育建設列為中小學建設規劃的一個子目錄時,海寧已經為學前教育開通了專線。

按照該規劃的藍圖,「十三五」期間全市將規劃建設幼兒園26所。而實際上,海寧之後又新增了8個幼兒園建設項目。

記者來到其中一個在建項目——海寧市實驗幼兒園教育集團文苑幼兒園,該園佔地面積12333平方米,規劃18個班級,預算4300多萬元。每個教室使用面積為180平方米,完全按照最新的幼兒園建設標準執行。課桌椅採用E0級的環保材料,為了減少污染,幼兒園提前一年訂製,現在正放在倉庫里「散氣」,下半年開學後就能放心使用了。

據集團副總園長朱敏慧介紹,因城南區塊缺少公辦園,許多家庭要麼繞遠上公辦園,要麼多花錢就近讀民辦園。「為最大程度滿足群眾就近享有普惠性學前教育的需求,教育局專門調研彙報,很快就得到了立項的批複,教室面積、功能區、教學具等各項配置,都是高標準的。」

「我們相關科室每年都會通過公安部門、衛計部門,摸底統計各區域的出生人口數、適齡兒童數。然後根據區域的劃分情況,查漏補缺,優化布局,加快建設。目的就一個,海寧學前教育資源要配齊配好。」海寧市教育局局長張明翔說。

為了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海寧市委書記朱建軍專題調研,實地查看了文苑幼兒園建設;市長曹國良指示加快建設幼兒園;市人大常委會專門審議《學前教育發展情況的報告》。

現如今,海寧公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5%,所有新增項目正如期推進,擴大學前教育普惠性資源走在了浙江省前列。

財政投入,市鎮統建獎補有力

新建的幼兒園項目,人財物怎麼解決?海寧的方案是:市鎮統建,專項扶持。這也是該市多年來健全財政投入保障機制的基本思路。

以桐溪幼兒園為例,校園建設資金由所在地馬橋街道投入,市財政專項補助380萬元。該園現為省二級幼兒園,生均經費900元/生(省一級園1000元/生、省三級或未定級園800元/生),由鄉鎮承擔,市財政按1/4的比例獎補給鄉鎮。幼兒園的設施設備經費也由鄉鎮支付。

「海寧的學前教育投入,除市區公辦園外,鄉鎮一級是投入的主體。」教育局副局長金新宇表示,這樣的管理體制有三個前提,一是海寧各鄉鎮經濟狀況良好,具備投入的能力。二是通過學前教育達標鄉鎮、年度績效考核等硬指標,確保鄉鎮投入到位。三是在教師編製、保育教育等方面以縣為主,教育局統籌管理。

鄉鎮會不會直接干預幼兒園的管理?桐溪幼兒園園長俞平告訴記者,鄉鎮不具體過問業務,但對「辦園質量」有一定的要求。「當時幼兒園是按省一級標準建的,各方面條件都很好。所以街道要我們儘快評上省一級,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答卷。」

同樣在「沖級」的,還有周王廟鎮的明星幼兒園。這是一所12班規模的普惠性民辦園,校園和設施由地方企業家出資,生均公用經費享受公辦園相同待遇。同時,該園還能拿到「教師人員經費獎補」,每位持證教師2.5萬元。

從2018年起,海寧還將增加「教育事業費獎補」,補助額度與生均公用經費相同。考慮到普惠性民辦園6班以下小規模園和省二級幼兒園的辦園成本較大,海寧還專門出台了「辦園成本」差額獎補政策,即小規模幼兒園每年每班補助1.5萬元,二級園每年每生獎補400元。

在明星幼兒園園長陳建婷出示的一個賬本上,記者看到政府在2017年為該園提供的獎補經費達100多萬元。「林林總總這些補助加起來,大大降低了我們的辦園成本,確保和公辦園相同收費的前提下,我園能健康運行。現在董事長提出要衝省二級,我們很有信心。」陳建婷說。

據統計,2017年,海寧學前教育財政性投入占財政性教育經費總投入的比例達到8.6%以上,創歷史新高。在給出財政紅包的同時,海寧還加強經費監管,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比如,每年都會對民辦園的財務進行年審,從2018年起,普惠性民辦園的財務納入屬地鎮(街道)財政核算中心管理,實施代理記賬。

師資建設,編內編外趨向同酬

桐溪幼兒園的王老師,以前是銀行正式工,有著不錯的收入。兩年前,她考了教師資格證後,「跳槽」到幼兒園。「現在海寧幼師這個職業,已經很有吸引力了。」園長俞平說。

教育投入,不僅僅停留在校園硬體上,提高教師待遇水平,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海寧的投入同樣不小。

目前,海寧學前教育在編教師達到28%。按照規定,在編教師享受與中小學教師相同待遇。非在編教師,基礎性、獎勵性績效工資不得低於在編教師的80%。普惠性民辦園的教師也有相同待遇,財政除了補助教師人員經費外,所有教師的社保繳納支出,市財政解決一半。

採訪中,許多幼兒園教師向記者表達了對這份職業的歸屬感。一方面,幼兒園越來越漂亮,工作環境舒心愜意。另一方面,個人待遇比過去提高了一大截,特別是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鄉鎮,對教師的年底獎勵頗為可觀。

「我們現在最想做的,就是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把孩子們教好。」陳建婷說。

本學期,明星幼兒園已外派教師到杭州、寧波、金華等地參加培訓,培訓經費按公用經費的10%支出,按照海寧要求,這筆「學費」必須用足用好。有時,市教育局還會把免費的培訓名額分配到該園。

此外,另一所省一級幼兒園與該園結對,每月組織三四次教學活動,在實戰中提升教師素養。近幾年,明星幼兒園每年都有市級課題立項,新教師在片區教學比賽中拿獎,實現了辦園史上的一個個新突破。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13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垃圾箱大變身
廣東省:以教科研為引領促青少年校園足球科學發展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