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籍化學知識

中國古籍化學知識

中國古籍化學知識

1、戰國所著《周禮》中記載沿海古人「煤餅燒蠣房成灰」(「蠣房」即牡蠣殼),並把這種灰稱為「蜃」,「蜃」的主要成分為CaO

2、「獨憶飛絮鵝毛下,非復青絲馬尾垂」中的「飛絮」與「馬尾」化學成分分別是纖維素和蛋白質

3、「紛紛燦爛如星隕,赫赫喧豗似火攻」描述了金屬元素焰色反應的現象

4、《本草綱目》「燒酒」寫道:「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這種方法是蒸餾

5、《天工開物》記載「凡研硝(KNO3)不以鐵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禍不可測」,「相激火生」是指爆炸

6、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中稱「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屠呦呦以此法提取青蒿素屬於萃取

7、《本草經集注》記載鑒別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以火燒之,紫青煙起,乃真硝石也」,該方法是顏色反應

8、「升煉輕粉(Hg2Cl2)法」用水銀一兩,白礬(明礬)二兩,食鹽一兩,同研不見星,鋪於鐵器內。以小烏盆覆之,篩灶灰鹽水和,封固盆口,以炭打二炷香,取開則粉開於盆上矣。其白如雪,輕盈可愛。一兩汞,可升粉八錢。文中從生成物中分離出輕粉涉及的操作方法為升華

9、地溝油成份是含有有毒物質的油脂,可以制肥皂、制生物柴油。

10、製造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石灰石、純鹼和石英;製造水泥的原料是石灰石和粘土

11、《神農本草經》說:「水銀榕化(加熱)還復為丹」。《黃帝九鼎神丹經》中的「餌丹」、「柔丹」和「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熱Hg製得的。這裡的「丹」是指汞的氧化物。

12、古人精製砒霜過程為:「將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煙上飛著覆器,遂凝結累然下垂如乳」,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華

13、夫金木無常,方園應行,亦有隱括,習與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裡的「朱」指的是硃砂. HgS

14、《神農本草經》記載,麻黃能「止咳逆上氣」,古人用麻黃治療咳嗽

15、美人首飾侯王印,儘是沙中浪底來」從中可以得出古人從沙子中得到黃金的方法為.重力沉降法

16、宋代《開寶本草》中記載了KNO3的提純方法「…所在山澤,冬月地上有霜,掃取以水淋汁後,乃煎煉而成」,這裡涉及到的操作方法是蒸發、結晶、溶解

17、《詠石灰》(明·于謙)中「…烈火焚燒若等閑…要留清白在人間」其中「清白」是指氧化鈣

《天工開物》中「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3

《詠煤炭》(明·于謙)中「鑿開混沌得烏金…不辭辛苦出山林」其中「烏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

18、《天工開物》中記載:「以消石、硫磺為主。草木灰為輔。…魂散驚而魄齏粉」文中提到的是火藥。《天工開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間絲、麻、裘、褐皆具素質…」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質

19、中華民族有著5000年燦爛的文明,在中國化學的原始形式是煉丹術

20、《物理小識》卷七《金石類》中指出:有硇水者,剪銀塊投之,則旋而為水。其中的「硇水」指硝酸

21、凡火藥,硫為純陽,硝為純陰」中「硫」指的是硫黃,「硝」指的是硝酸鉀

22、天工開物》中有「至於礬現五色之形,硫為群石之將,皆變化於烈火」其中的礬指的是金屬硫酸鹽

23、《本草綱目》中「冬月灶中所燒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鹼浣衣」里的「鹼」主要是碳酸鉀

24、據《易經》記載:「澤中有火」,「上火下澤」。澤,指湖泊池沼。「澤中有火」,是指甲烷

25、「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對石灰石的溶解作用

26、周輝《清波雜誌》卷十二:信州鉛山膽水自山下注,勢若瀑布,用以浸銅,鑄冶是賴,雖干溢系夫旱澇,大抵盛於春夏,微於秋冬。古傳一人至水濱,遺匙鑰,翌日得之,已成銅矣。這裡的膽水是指CuSO4溶液

27、856年英國傳教士威康臣先生在譯著《格物探源》中提到:「天地萬物皆以六十四種元質配合而成,如金銀銅鐵養輕淡炭等皆是元質,皆由微渺而造」,「微渺」即現代之「原子」

28、中國絲綢有五千年的歷史和文化。古代染坊常用某種「鹼劑」來精鍊絲綢,該「鹼劑」的主要成分是一種鹽,能促進蠶絲表層的絲膠蛋白雜質水解而除去,使絲綢顏色潔白、質感柔軟、色澤光亮。在《本草綱目》中「石鹼」條目下寫道:「采蒿蓼之屬,晒乾燒灰,以水淋汁,久則凝淀石,浣衣發麵,亦去垢發麵。」這裡的「鹼劑」或「石鹼」是指草木灰

29、已知①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黑火藥,它是由硫磺、木炭粉和硝石組成;②油條中鋁含量超標十分普遍,是影響人們健康的食品安全隱患。油條無鋁配方由碳酸氫鈉(小蘇打)和臭粉組成。硝石和臭粉KNO3、NH4HCO3

30、1640年,我國早期科技叢書《物理小識·金石類》(方以智)提到:「青礬廠氣熏人,衣服當之易爛,栽木不茂,惟烏桕樹不畏其氣」,「青礬」則綠礬,強熱「青礬」得紅色固體,氣體冷凝得「礬油」是指的硫酸

31、《本草綱目拾遺》中在藥物名「鼻沖水」條目下寫道:貯以玻璃瓶,緊塞其口,勿使泄氣,則藥力不減,氣甚辛烈,觸入腦,非有病不可嗅。在「刀創水」條目下寫道:治金創,以此水塗傷口,即斂合如故。這裡所說的「鼻沖水」、「刀創水」分別指的是.氨水、碘酒

32、《後漢書·郡國志》中記載:「石出泉水…其水有肥,燃之極明,不可食,縣人謂之石漆。」《酉陽雜俎》一書:「高奴縣石脂水,水膩,浮上如漆,采以膏車及燃燈極明。」這裡的「石漆」「石脂水」是指石油、

33、蘇軾《石炭行》中「投泥潑水愈光明」包含的化學知識:在高溫下,把水滴到炭火上,得到兩種可燃性氣體,製得水煤氣

34、我國南朝(梁)陶弘景著《本草經集注》記敘藥物730種,其「消石」條目下寫道:「…如握雪不冰強燒之,紫青煙起,仍成灰…」這裡的「消石」是指硝酸鉀

35、我國醫「山居多癭」,也提到「海藻治癭」「癭」的產生與環境土質或飲用水的碘物質缺乏有關

36、「霾塵積聚難見路人」,霧霾所形成的氣溶膠有丁達爾效應

37、李白的「日照香爐生紫煙」紫色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有霧有雲就有膠體。

38、《新修本草》中「絳礬,本來綠色,新出窟未見風者,正如瑠璃燒之赤色」,據此推測「絳礬」的主要成分為FeSO4·7H2O

39、鑒別《新修本草》:硝石「如握鹽雪不冰,強燒之,紫青煙起」,用於區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利用焰色反應。

40、「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的海市蜃樓是一種自然現象,與膠體知識有關

41、「滴水石穿、繩鋸木斷」前者化學變化後者物理變化。「落湯螃蟹著紅袍」肯定發生了化學變化

42、《天工開物》記載:「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擇取無沙粘土而為之」。「瓦」,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主要成分為硅酸鹽。

43、清初《泉州府志》物產條記載:「初,人不知蓋泥法,元時南安有黃長者為宅煮糖,宅垣忽壞,去土而糖白,後人遂效之。」該段文字記載了蔗糖的分離提純採用了黃泥來吸附紅糖中的色素

44、東漢魏伯陽在《周易參同契》中對汞的描述:「……得火則飛,不見埃塵,將欲制之,黃芽為根。」這裡的「黃芽」是指硫

45、本草綱目》中「石鹼」條目下寫道:「采蒿蓼之屬,晒乾燒灰,以水淋汁,久則凝淀如石,浣衣發麵,亦去垢發麵。」這裡的「石鹼」是指碳酸鉀

46、春秋末期齊國的工藝官書《考工記》中載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貝殼灰)混合加水所得液體來洗滌絲帛.這種液體能洗滌絲帛主要是因為其中含有氫氧化鉀

47、漢書》中「高奴縣有洧水可燃」,沈括在《夢溪筆談》對「洧水」的使用有「予知其煙可用,試掃其煙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必大行於世」的描述,「洧水」的主要成分是油脂煙的主要成分是炭黑

48、,凡研消(KNO3)不以鐵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禍不可測」﹣《天工開物》是指硝酸鉀不能撞擊

49、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含有「煙」字的詩句,「煙」實則為「霧」

50、《天工開物》記載:「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擇取無砂粘土而為之」,「凡坯既成,乾燥之後,則堆積窖中燃薪舉火」,「澆水轉釉(主要為青色),與造磚同法」。燒制後自然冷卻成紅瓦,澆水冷卻成青瓦下列

51、唐代《真元妙道要略》中有雲「以硫磺、雄黃合硝石並蜜燒之,焰起燒手、面及屋舍者」,描述了黑火藥的製作過程

52、石穴之中,所滴皆為鍾乳」,該句中的「滴」指的是碳酸氫鈣溶液

53、《本草綱目》中載有一藥物,名「銅青」.藏器日:生熟銅皆有青,即是銅之精華,大者即空綠,以次空青也.銅青則是銅器上綠色者,淘洗用之.時珍曰:近時人以醋制鋼生綠,取收晒乾貨之.後者的反應原理化學腐蝕

54、《本草綱目拾遺》中述「鐵線粉」:「粵中洋行有舶上鐵絲,……日久起銷,用刀刮其銷,.....,所刮下之銷末,名鐵線粉」 「鐵線粉」是鐵鏽,主要成分為Fe2O3·xH2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3H3化學 的精彩文章:

TAG:C3H3化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