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4年後,中國或將實現地震預報!

4年後,中國或將實現地震預報!

撰文 | 李岩

十年過去了,提起那場造成近7萬人死亡、1萬人失蹤的大地震,我們仍然深感痛心。

幾天前,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際,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以下簡稱減災所)發布消息稱,其已在四川、雲南兩省開始建設中國首個地下雲圖網。

這張雲圖網並非現實意義的網路,而是一整套系統。建成後一旦得到驗證,將可以實現對於雲圖網覆蓋地區的地震預報。這意味著,地震預報這一困擾全世界的難題,有可能將被中國突破。

地震預報需看圖說話

政知見:地震預警和預報有什麼區別?

王暾:預警,意味著地震發生後被立即探測到,然後向有可能波及到的區域發出預警。預報,則是在地震發生前,預測出某一區域可能發生地震的概率。有必要的話,發出警報。

目前,我們團隊研發的地震預警系統技術指標達到世界領先。而地震預報方面,全球範圍內還沒有一個類似於地下雲圖網的系統建成。

政知見:請簡要介紹一下這是一個怎樣的系統,如何實現地震監測和預報?

王暾:目前的規劃中,川滇地下雲圖網擬在四川、雲南建設2000個地下雲圖監測站。其中,每一個感測器監測的是在兩三秒內能夠反映地下10-20公里的應力和能量的物理量。這樣我們就能夠快速、實時地知道地下10-20公里的應力和能量的變化。感測器實時監測的數據,再通過網路傳輸到預報中心,預報中心彙集這些數據後可以自動的生成地下雲圖。通過地下雲圖,我們可以實現地震的預報。

政知見:地下雲圖怎麼形象地理解?

王暾:實際上,地下雲圖反映的是地下8-20公里的應力和能量的動態演化圖。在視覺表達上,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天氣預報中所繪製的動態雲圖。雲圖中有一些雲彩在上空飄,對應到地下,也是這個意思。天氣預報所用雲圖裡,如果這個地方雲彩多,那麼很可能就會下雨。地下雲圖中,應力大的地方發生地震的可能性就高,震級呢則和應力區域的面積有關,發生的時刻和「應力雲」變化的速度有關。

GIF

△氣象動態雲圖

三項創新打造中國地震預報體系

政知見:監測地下應力就可以預測地震,這個原理是您的團隊發現的么?

王暾:應力和地震之間是有關係的,二者之間的聯繫以往是已經被發現和承認的了。但是同時,也有很多學者認為,導致地震的原因要更為複雜,比如有人認為月球的運動可能導致地震、旱澇的變化可能導致地震等等。有可能的原因很多,或者說決定性因素不明朗,這也是一直以來地震預報難以突破的原因。

在這個理論層面,也就是地震預報的原理層面,我們所做的創新在於「化繁為簡」。

通過一系列研究我們認為,地震只是一個力學過程,地震的發生只與應力、能量的積累程度和斷層的斷裂強度有關,而與應力積累過程無關。即對臨震預報而言,不需要考慮地震孕育的複雜性。舉個例子,我們想看一個妊娠期女性多久後會生小孩,只需要觀察其胚胎就可以,而不需要去研究受精過程。也就是說,我們將以往具有很多參數、變數的事情從理論上簡化了,只聚焦在應力。因此我們得出結論,以探測應力為核心的地下雲圖是地震預報的必要條件。

政知見:除了理論創新,其他方面還有什麼創新?

王暾:除了確定下來原理,第二個創新是在應用方面,解決如何探測到應力的問題。

我們自主創製了更加高效的感測器,這種感測器雖然安裝在地表,卻可以通過物理學方法迅速探測到地下8-20公里的應力,響應速度是秒級的。

而以往已有傳統的探測應力手段,反映的應力、能量變化都不是實時的。比方說,通過觀察水位或者通過GPS觀察地表位移所觀察到的,甚至可能是上萬年前的地下應力變化,這和臨震預報肯定是無關的。

第三個創新,我們解決了如何將這些參數轉化為一張方便識別的地下雲圖。從前端的理論,到中間的探測環節,到最後轉化階段對數據的分析,我們自主研發了一整個的地震預報體系。

預報的時間、地點將是一個區間

政知見:反覆提及地下8-20公里,為什麼選擇監測這樣一個範圍?

王暾:歷史經驗表明,對人類有破壞性的地震的震源深度幾乎都小於20千米,例如海城地震、邢台地震、唐山地震、汶川地震、九寨溝地震的震源深度都小於20千米。另外,震源深度小於8千米的地震的震級難以大,因為深度太小時,應力和能量積累難以很大,所以震源深度小於8千米的地震的震級一般小於5級。

因此,川滇地下雲圖網的主要科學目標是解決淺源(深度小於20千米的)破壞性地震的臨震預報科技。

政知見:這套系統什麼時候能發揮作用?

王暾:我們發布消息的時候,說的是期待著未來用1到2年建成川滇地下雲圖網,但目前來看很可能用不了那麼久,也許今年有望建成。總之,地下雲圖網組建完成後,將再用3年左右地下雲圖網採集10個左右5級以上的破壞性地震的案例,進行地震預報的內部技術試驗,再進行地震預報的逐步公開試驗,若成功,將通過政府進行基於地下雲圖的地震預報的公開服務。

由於四川、雲南自身的特點,其地震發生頻率比較高,統計顯示,其每年發生5級以上地震大於3次。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可以在3年內採集10個左右5級以上地震的案例。

政知見:如果成功,預報精度如何?

王暾:地震預報只能給出一個時間區間,不可能精確發震時刻;只能給出震中的區域,不可能精確到一個點。

舉個例子,如果系統驗證成功,那麼以今天為原點,預測未來三周或者三天甚至三小時,某一個區域內地震發生的概率是可能的。但無法精確到告訴你幾點幾分、在哪裡一定會發生地震。當我們預測地震發生的概率達到一個需要警戒的值的時候,將根據規範發出提醒,讓大家提前做好準備。

政知見:如果成功,會把技術推向國外嗎?

王暾:這是一定的,我們始終定位在服務全人類的角度。因為地震預報,是造福於人類的事情,不是一個用來賺錢的事情。如果成功,會讓世界看到中國的創新能力。

校對 | 項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政知見 的精彩文章:

這4個省會城市還缺一把手
海上閱兵:遼寧號、戰略核潛雙旗艦領銜

TAG:政知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