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袁崇煥不殺毛文龍能夠擊敗後金嗎?

袁崇煥不殺毛文龍能夠擊敗後金嗎?

原標題:袁崇煥不殺毛文龍能夠擊敗後金嗎?


袁崇煥殺死毛文龍一直被視為明末抗金力量的一大損失,對此正反兩方各執一詞,努力把袁崇煥或者毛文龍打成漢奸賣國賊。本文無意對這兩位的忠心作判斷,而是探討當時的大環境下,兩人合力是否有可能平遼。


毛文龍的定位與戰術

在毛文龍的擁護者中這樣一個論調流傳甚廣,那就是作為游擊的毛文龍在後金後方煽風點火,給後金造成了巨大的困擾,作用堪比抗戰時期黨的敵後游擊戰。



毛文龍是否當的起這個讚譽


有這個想法可謂大錯特錯,毛文龍在世的時候,朝廷為了他的東江鎮軍費可謂絞盡腦汁,待遇哪是什麼土八路啊,簡直堪比中央軍。而毛文龍為了軍費其實也沒少做貿易,間接活躍了後金經濟--和袁崇煥乾的事情大同小異。從道德制高點來說毛文龍其實不佔優勢,東江鎮的兩萬多明軍也不完全是他個人帶出來,而是明朝中央的財政撥款支持下成長起來的武裝。


明朝的金花銀是官鑄的極品,經常用來支援遼東


這麼一看所謂一人之力支撐起半壁江山純屬戴高帽,他和袁崇煥一樣都是中央用白花花的銀子養出來的大軍。由於深入敵後的關係,毛文龍的部隊相較於袁崇煥有著更大的自由度,做到後來的戰績實屬正常。


那麼毛文龍真正定位是什麼?答案是作為後金背後的牽制力量,讓後金不敢放手攻打明朝。這從毛文龍的戰績就能看出來,其大勝也不過"活夷三名夷級四百七十七顆達帽二百九十頂""活夷八十三名陣斬首級二百六十三顆",實在難以像一些人想像中那樣"驅除韃虜"。對於後金而言,毛文龍的作用更多地是煽動境內還忠誠於明朝的漢人,給後金的國家農奴體製造成破壞。


毛文龍掌權時期,四處襲擊漢人的定居點,將"順民"接回將"假韃"殺死,最多的一次一口氣接回了"難民汪仲舉等五千三十餘名"。但是,有成功就會有失敗,隨著後金政權的防備逐漸完善,毛文龍越來越難以獲得成功了,甚至還有一次襲擊被三個婦女擊退,而一旦失敗策應的漢人就算倒了血霉,他們全部被後金所殺。


皮島所在的位置確實很容易騷擾後金的後方


可以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願意提供策應的遼東漢人必然越來越少,只能選擇成為"假韃"的人必然也越來越多。這個在熊廷弼的奏疏中就能得知,早在努爾哈赤時期負責遼東事務的熊廷弼就表達了他對遼東漢人的厭惡,其聲稱當地漢人寧可丈夫被後金殺死也不願意他們去公家服役,寧可成為後金的奴僕也不願意給明朝當差。熊廷弼分析這種情況後認為這是因為遼東地區的漢人長期與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相處讓他們"氣息相類",從而對關內漢人產生排斥,反而更願意親近同樣生長在東北的後金。



熊廷弼的話固然有很濃重的情緒,不過也反映出遼東漢人和關內人的疏離感

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這樣嚴重的地域矛盾也給關內外人之間製造了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在關外人逃亡關內的時候,關內人不但拒絕提供糧食給難民,反而虐待他們,情節遠比今天的地域歧視來的惡劣。很多遼東人就這麼餓死在了關內,倖存者逃回了遼東並把這些情況報告給了後金和留在遼東的漢人。


當消息蔓延開來,遼東人和關內人越來越離心離德,毛文龍等在敵後的部隊處境註定越發困難。


缺乏系統的指揮


那麼毛文龍怎麼說也有數萬部隊,加上袁崇煥和關內開來的援軍以及朝鮮的僕從軍是否能與八旗一戰?答案很悲觀,因為明軍在五萬人級別的戰役中一次也沒贏過後金,最大的勝利是遵永大捷前後也不過幾千顆首級,根本不傷清軍的根基。而明軍之所以打得這麼難看,和明軍的指揮系統糟糕有關。相信稍微熟悉明末歷史的人都能發現明軍每次開打前內部總要出點事,薩爾滸經典的分兵進擊不說,松錦被陳新甲三言兩語就葬送了大好形勢也不提,連渾河這種算得上打得不錯的戰役都有川軍與浙軍械鬥的鬧劇,浙軍打偏的火炮甚至擊殺了圍觀的吃瓜群眾。


秦良玉事後為了械鬥一事上表謝罪,可惜依舊沒能挽回渾河的敗局


一次兩次可以把責任推給指揮官或者皇帝個人,但是回回如此就是整個指揮系統的問題了。而扣除太祖成祖時期明軍的大兵團作戰幾乎沒有勝績表明了這一點,兩百年的時間次次都遇上"小人"那麼大明真的是"天厭之"了。


明軍的根本問題在於作為一個把中央集權推行到巔峰的國家,卻沒有建立起"中央野戰軍",每逢大戰都要各個軍鎮抽調部隊。這個做法類似於中唐以前,精銳部隊都來自藩鎮和胡人僱傭軍,但是卻沒有能夠像唐代那樣做到"讓懂得人去管理",依舊對武將設置了種種節制。反觀以防備武將出名的宋代,反而建立起了龐大的禁軍部隊,作為"中央野戰軍"。這支部隊直接隸屬於皇帝,駐紮在邊境各處,在王安石改革之前其戰鬥力也不錯,甚至能夠在大規模野戰中擊敗契丹人的大兵團。


到了明代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為蒙古人的關係明代的制度和宋代差距非常大,某種程度像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更並不像之前的漢族王朝。體現在軍隊上就是建立起來了類似於元朝的邊軍體制。朱元璋又吸取了元朝末年軍閥內戰的教訓,晚年對功勛集團大開殺戒,把兵權騰出來給了自己的兒子們。這也是明代藩王的不同之處,它不算是封建的一種,只掌握軍事權但沒有行政權力,更沒有監察權。



明初兩位帝王的折騰給子孫後代送去了無窮的禍患


朱棣通過被切割的權力和大侄子的軟弱登上帝位後對父親留下來的藩王系統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王府衛隊被沒收藩王的軍事權力不復存在不說,更是被軟禁在自己的王府之中形同囚犯。明軍經過這爺倆的折騰最終變成了一個四不像的存在,說要模仿漢唐偉業吧,它的武將處處受到文官的節制,後期文官甚至越權直接干涉指揮,造成的後果極其惡劣,這在漢唐難以想像。說它模仿宋朝搞中央集權把,它又不建立中央野戰軍,把部隊儘可能歸屬到同一個系統之下,每逢大戰內訌一把,而且是每一次都出事情都不小的那種。說它繼承了蒙古人的傳統吧,它又對近支王爺們極度不信任,使他們非但不可能有蒙古人的戰績,反而成為國家經濟的拖累。這也解釋了朱棣之後除了內戰,明軍沒有哪怕一次十萬級大兵團作戰的勝利,連赫赫有名的萬曆三大征在當事人眼裡都打得不咋地,畢竟倭國不是後來的日本,天兵對付他們尚且耗費八百萬兩,在當時人眼中簡直丟盡顏面。



明軍在朝鮮的戰績,今天不少人覺得值得驕傲,但是當時人覺得這是奇恥大辱


袁崇煥殺毛文龍很重要的理由便是毛文龍不聽袁崇煥指揮,他在書信中已經透露出這個思想,他說"文龍能協心一意,自當無嫌無猜;否則,斬其首,崇煥當效提刀之力"。從這個方面來說,毛袁二人的悲劇在二百年前就埋下了。


枯竭的財政


最後也是很重要的財政,根據統計哪怕是財政運轉相對良好的萬曆年間也有三百萬兩左右的赤字,更別提明朝為了遼東前後花費數千萬兩白銀,將張居正的努力全送進去了。毛文龍的東江鎮也是無底洞之一,動輒請"發帑金",其要價之高堪比遼東經略。他的政敵攻擊他也是靠這點,無他兩三萬人的部隊居然要這麼多的錢,說明有著極大的浪費現象或者貪腐現象,這個沒法洗地。



袁崇煥殺毛文龍的另一個動機便是要獲得全部遼餉的控制權


當明朝的財政大量向遼東傾斜之後,其他地方軍便不幹了,尤其是陝西欠餉"十之七八",導致大量的軍人走上了逃亡與造反之路。孫承宗這樣評價各路起義軍:其他人不足為懼,唯獨闖王的部隊多數是以前的明軍,所以特別能戰。結果正如他所預見,他們與被天災迫害的無法生存的農民一起組建了起義軍,最終毀滅了明朝。


結語


無論袁崇煥殺不殺毛文龍,克服遼東都是沒有希望的。毛文龍的職責就是利用朝廷的撥款打打游擊,解救下還心向明朝的順民。當順民越來越少,八旗針對性的防禦越來越嚴密,東江鎮就無計可施了。如果他要聯合袁崇煥和朝鮮一起出擊,那麼明軍的指揮痼疾就會發作,最好的結局也就是如薩爾滸中的李家軍一般退回自己的老巢。只能說大局如此天註定,非人力可以更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喵星人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日軍旅團長日記稱哪支中國軍隊比俄軍和日本鋼軍強
李自成逼近北京,崇禎皇帝為何不準太子南下?不甘心自己不能跑!

TAG:喵星人說歷史 |